给予中小银行差异化的政策扶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差异化论文,政策论文,银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中小银行以中小企业和居民金融服务为切入点,近年来在深化金融服务层次、促进金融市场竞争、提高资金配置效率、化解地区金融风险、促进金融体系均衡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在整体实力增强的同时,中小银行的发展状况值得关注。一方面,中小银行发展基础普遍薄弱、发展历程艰难,目前品牌认知度和市场地位仍然较低,仍然是银行业中的“弱势群体”。另一方面,随着“十二五”时期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将给中小银行特别是城市商业银行带来较大冲击。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从观念上关注中小银行发展,为中小银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多元化的中小银行是一个有效金融市场的重要基础,没有大量富有活力的中小银行,就很难形成一个和谐、公平、有效的金融市场竞争格局,就无法真正打破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更无法实现普惠式金融以支持包容性增长。中小银行能与大银行形成业务互补,共同深化金融服务层次,优化资源配置效率,维护金融体系稳定,和大银行同等重要。因此,全社会都应该转变观念,从战略上重视中小银行,关注中小银行发展,为中小银行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在逐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对广大中小银行能够区别对待。中国利率市场化是一个经过慎重考虑、科学规划、有序推进的历史进程,极大地适应和促进了我国经济金融的稳定健康发展。通过利率市场化,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利率等要素价格在市场配置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从国际经验看,利率市场化将对中小银行带来较大冲击,甚至可能会对中小企业发展和国民经济稳定带来一定影响。考虑到中小银行目前的发展阶段,建议在利率市场化的推进时间和节奏上,充分考虑中小银行的承受力以及可能给中小企业带来的负面影响,给予中小银行一定的政策保护期,给予中小银行更多业务先行先试的机会,拓宽中小银行收入来源,促进中小银行提高利率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
第三,创新银行监管方式,营造公平竞争环境。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将商业银行分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以及农村商业银行等。随着我国银行业改革不断深入,这种按照历史出身进行分类监管的模式,已经不能反映银行业最新发展状况,也不利于对银行业的有效监管。比如,分类名称已经不能概括各自群体的特征,同一类别的商业银行发展出现分化。为此,建议借鉴国际通行做法,实行以资本实力、资产规模、管理能力和监管评级为主要标准、能上能下的动态监管方式,这也是推进利率市场化的前提。
第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增强中小银行服务能力。广大中小企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而中小银行则是服务中小企业的主力军。因此,建议从服务中小企业、解决就业问题的高度,给予中小银行差异化的政策扶持。比如,在金融政策方面,继续对中小银行实施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差别化资本管理要求等,引导中小银行在稳健货币政策前提下,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在税收政策方面,建议适当减免中小企业贷款业务的营业税,激发中小银行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