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论文_兰艳华

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论文_兰艳华

兰艳华 吉林舒兰市第三中学校 132605

【摘要】阅读教学作为初中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核心地位,而当前的阅读教学方法却如“方程式”一般固定而僵化。本文主要分析探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有效教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2051 (2019)08-125-01

学生通过阅读行为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并增强语感,即为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应注重方式方法,避免一板一眼的阅读,以学生为出发点,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学生整体的语言文字能力、结合课内外教学全面增强学生的阅读感知力、注重阅读积累等。笔者将在下文进行详述,希望对各位教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创设情景激发阅读兴趣

(一)运用感官刺激

情景创设就是让平面的语言文字立体化,让学生融入文章之中,切身感受文章中的人、事、物、情。教师可以采用有声读物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更快地进入情境。例如梁衡的《壶口瀑布》一文中,播放图书以及视频,并配合朗读文章,让学生在感官上全方位地体会作者当时的意境。

(二)模拟表达文章内容

创设情景时也可让学生模拟文章内容进行组合对话扮演,组内成员互相创设情景,换位思考“如果是我会怎样回答”、“我还有哪些其他的感受”等。文章内容可以是一小段对话,也可以是一整篇文章,但一定是在学生对原文或文章片段已有一定了解的前提下,使用这一方法创设情景。教师应首先强调秩序的重要性,明确人员角色,再依次分组进行或小组内讨论。这样做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所阅读的文章有更深的体会,还能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找到相同的阅读爱好,发现不同的阅读思维。

(三)前情导入

教师还可以在进行阅读教学前讲述相关的实际背景,给学生展示文章的“前传”,起到“引子”的作用,更自然地让学生进入文中意境。此外,还能激发学生对与其相关文献资料的阅读兴趣。二、有效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习惯

二、“边读边思”的重要性

(一)光有“读”还不够,阅读更重要的是思考。

在阅读时,大脑进行信息的接收,不断地整合梳理,同时也促进了阅读的愿望,这才是一个完整的阅读过程。初中学生在阅读时总是被动接受教师的方式方法,习惯性地依赖教师的惯有思维,缺乏自主思考的能力,在读完一篇文章后,学生很少去自发地表达读后感,即便表达了也常出现“雷同”的状况。

(二)“边读边思”的思考内容

这时教师就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方向:首先要弄懂文章的内容、含义,即“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到了什么”、“联系上下文,我发现了什么”;其次探究文章的具体内容,可以从多角度研究,如“在写作方法上,某一词语的替换或句子之间语序的调换对文章有何影响”、“在思想情感上,我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最后根据文章内容发散思维,“我有哪些文章以外的新的感受或问题”、“我最喜欢的、能借鉴的词、句”等等,这些都是学生在阅读时可以思考的方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注重阅读与作文相结合

阅读时勤于思考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当阅读累积到一定量时,就形成了质的飞跃——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说阅读与作文的关系成正比,二者相辅相成,阅读是作文的基础,作文是阅读能力提高的表现。学生在最初写作文时都是从阅读形成的印象中摘取、模仿,然后融入自我情感进行再造,形成一篇作文。所以当学生阅读量呈下降趋势时,他的语言也相对匮乏,词汇量较少,语感较低,阅读理解能力较弱,作文可能会缺乏实际内容或语句较简单;若阅读量逐渐提升,那么学生的语言能力各方面都会有所提升,久而久之形成良性循环,读的越多,写的越好,不但强化了语言文字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注重课内外阅读相结合

(一)课内外阅读相结合的意义

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利用初中语文的阅读资源,做到课内外阅读有机结合,开阔学生阅读视野,扩充学生的语言思维,完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内阅读能带动课外阅读,有时课内文章中不完整的内容或背景会使学生感到疑惑,这时进行相应的课外阅读以补充答疑,学生会自然而然地对课外阅读产生好奇,在了解有关的课外文章后,反过来也加深了学生对课内文章的理解记忆。

(二)课内外阅读的两种方式

进行阅读时有两种方式,即朗读与默读,这两种截然相反的方式其教学效果也是有所不同的,但最终的核心目标都是让学生通晓文章内容,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教师在进行阅读指导应根据学生情况选择更为合适的阅读方式。

一般而言,朗读多用于课内文章,要求学生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能在不断发音的过程中,促进增强语感,之前繁杂的语句在朗读过程中也会逐渐通顺明了。注意朗读时要吐字清晰,不能囫囵吞枣,语调有抑扬顿挫,要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而不是照本宣科,这里教师在平时教学中的示范作用就显露出来了。

在进行课外阅读时,集中注意力默读文章,既不出声也不用手指向字行,用一定的速度进行阅读,并能把握文章大意,就是默读。默读的好处是学生能够根据自身情况而调整,容易产生自我思考,所以营造一个安静的阅读氛围是必需的。但这种方式也有缺点,那就是学生容易思想“放飞”,联想到与文章毫无关联的其他事,这时教师不应强令禁止,以免造成学生的阅读抗拒心理,而是要在文章与学生的思维之间寻找关联,重新激起学生的阅读欲。五、有效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阅读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的,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多鼓励学生阅读,不怕出错、不怕疑难,运用各类辅助教材帮助学生阅读,引导学生养成爱阅读的好习惯。平时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精读课文,每周用摘录或制卡片等方法积累阅读的材料,举办阅读座谈会等活动,在遵循个别学生意愿的前提下,通过对学生阅读心得笔记的摘录分享,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带动其他学生的阅读。

五、结语

总体来说,阅读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时刻渗透阅读教学要点,让学生循序渐进、潜移默化地提升阅读能力。在教学时多让学生自主地读、自发地读,先整体感知文章主要要义,再仔细钻研个别精彩之处;或运用细致的描写、精彩的段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阅读中,再由点到面,由局部到整体地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阅读时切忌断章取义、以偏概全,这是当前语文阅读教学的一大弊端,也是无可奈何的,由于课内文章的“应试性”,造成学生阅读的思维无法发散,需要教师对阅读教材多加补充,在教学方式上有所调整,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长此以往就能形成有效累积。

参考文献

[1]曹学莉.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05)

[2]赵秋梅.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赤子(上中旬).2015(10)

[3]于江敏.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策略[J].赤子.2015(04)

论文作者:兰艳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教师》2019年8月刊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0

标签:;  ;  ;  ;  ;  ;  ;  ;  

有效教学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析论文_兰艳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