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风病偏瘫肢体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式方案的研究论文_顾亚萍

【摘要】目的:对中风病偏瘫肢体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式方案的研究进行分析。方法:选择2018年4月至2019年3月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共100例,采用前后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康复护理手段进行住院期间的照护,实验组50例采用路径化脑卒中偏瘫肢体康复护理方案进行照护,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入院前患肢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 评价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5天后患肢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 评价法、住院治疗时间、护理满意度等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中风病偏瘫肢体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式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肢Fugl—Meyer评分、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关键词】中风病;偏瘫;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

伴随我国老年患者比例增加,中风目前已经成为威胁我国人们生命健康的主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1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详细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临床资料

选取选择2014年4月至2016年3月脑卒中伴肢体偏瘫患者共100例,采用前后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50例其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45岁-59岁,平均年龄(55.50±3.00)岁,病程时间15天-21天,平均病程时间(16.50±2.00)天;实验组患者50例,其中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6岁-59岁,平均年龄(54.00±3.50)岁,病程时间16天-22天,平均病程时间(16.00±2.50)天;对比两组患者的平均年龄、平均病程时间、男女比例等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病例标准

1.2.1病例选取标准

以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为诊断标准,均经CT或MRI证实脑梗死或脑出血的患者。同时具备:①脑梗死或脑出血后;②自愿参加并签署知情同意书;③生命体征稳定2周;④GCS评分>8分;⑤18岁<年龄<60岁;⑥有肢体功能障碍;⑦无严重骨科系统疾病及其他神经系统疾病。

1.2.3病例排除标准

①活动性肝病、肝肾功能不全者;②严重心肺等全身性疾病;③恶性肿瘤患者;④恶性进行性高血压;⑤痴呆患者;⑥文盲、聋哑人;⑦原有脑血管疾病且遗留严重功能障碍者;⑧外省市无法随访的患者。

1.2.4中止标准

①试验期间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其它意外事件,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②患者不愿意继续接受试验。

1.2.5剔除标准

①病情呈进行性加重,未按规定接受治疗,无法判定疗效者;②治疗过程中出现其他疾病;③治疗过程中自行退出者。

1.3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患肢针灸、中药热敷或是患肢泡脚、患肢功能锻炼、局部手法按摩的方法实施康复锻炼。

对照组患者50例,进行常规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首先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准确的评估,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记录和统计,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记录。同时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主要包括:(1)常规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2)常规患者皮肤护理干预;(3)常规患肢康复按摩;(4)依据患者患肢康复情况给予常规康复锻炼。

实验组患者50例,给予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式方案,主要措施为:(1)对患者的生命体征、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2)依据患者的检查情况和记录制定良好的康复护理计划,并且严格实施计划措施;(3)第一天对患者的情况同患者本人和家属进行详细的沟通对即将进行治疗的康复措施进行详细的讲解,得到患者本人和家属的支持和同意。同时对患者的相关检查情况告知患者本人和家属。(4)第二天针对于患者开始实施康复计划,同时对患者实施体位护理干预,增加沟通理解,在护理干预同时痛患者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于患者的关心和重视的问题进行讲解,帮助康复锻炼给予。(5)第三天依据患肢的情况给予适宜的负重康复锻炼,注意严密检测各项生命体征,注意并发症的治疗和预防。(6)第4-6天依据患肢康复情况给予增加负重康复锻炼或是增加功能锻炼的项目,在增加锻炼项目或是负重的同时告知患者和家属,获得同意后对康复计划实施,对患者情况发生变化,康复效果不佳的患者给予康复计划的调整。(7)对于患肢恢复较好患者,准予出院社区康复锻炼,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管理,对出院后的饮食、康复锻炼计划和注意事项等,定期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

1.4护理效果评价

①分别在入院时用Brunnstrom 评价法、Fugl-Meyer 评价法、偏瘫患者运动评定量表(MAS)、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调查干预前后患者偏瘫肢体的功能水平;②患者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③患者满意度水平调查。

1.5统计学方法

①专家问卷采用平均值和方差以了解专家意见的趋向和分散程度;临床分组数据的信度及内部一致性采用Chronbach’α系数;效度则用因子分析。同时,运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典型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了解康复护理问题的权重、贡献大小、主次症状。根据统计结论综合分析最终得出研究结论。

②所有数据用SPSS14.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计数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及组内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 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分析将在第二军医大学统计教研室专家指导下完成。

2结果

2.1对比两组患者肢体情况

对比两组患者的入院前患肢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 评价、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5天后患肢Fugl—Meyer评分、Brunnstrom 评价法、住院治疗时间、合并症发生比例等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S;n=50,%)

2.2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实验组患者治疗后护理满意度等均显著优越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n,%)

3讨论

脑卒中又名中风,首见于《黄帝内经.邪气脏腑病形篇》。《内经》将卒中后出现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命名为“偏枯”、“偏废”、“偏风”,其后各历代医家又赋予不同名称。现代中医医家杨利等认为,急性期中风病患者临床证型以血瘀、痰、风证为主,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血瘀、痰、气虚证为主。

随着人类健康意识的提高和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现代医学对健康、疾病与残疾的认识;康复的基本理论、评定和治疗技术,尤其是在现代康复工程技术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在中医康复理念方面,2000多年前于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皇帝内经》已确立天人相应、形神统一的整体康复、辨证康复、“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康复预防、养生康复,以及“杂合以治”的综合康复观。这些观念与现代康复的基本理念不谋而合,殊途同归。

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康复治疗的中风偏瘫患者200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和临床路径护理干预,结果显示临床路径护理干预患者肢体康复情况、患肢Fugl—Meyer评分、护理满意度等均显著优越于常规干预患者,差异性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中风病偏瘫肢体应用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式方案,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肢Fugl—Meyer评分、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开展。

参考文献

[1]乔雪.中风恢复期中西医结合健康教育路径的研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2]张娟.中西医结合康复方案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3.

[3]李立军,单海燕.中风中经络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护理临床路径在优质化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河北中医,2012,05:768-769.

[4]葛立君.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偏瘫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12:220-222.

[5]张小丽,齐瑞,严隽陶.中风后偏瘫中西医结合优化康复方案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2013,12:1113-1117.

[6]李红哲,李艳红.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在脑卒中患者连续康复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05:128-129.

[7]郝静宜.临床路径结合中西医对脑中风患者急性期护理效果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31:245-246.

[8]何宣杰.中风偏瘫患者康复训练的中西医护理[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08:156-158.

[9]宁文帅.中风病人中西医结合循证护理的理论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9.

[10]雷花.出血性中风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0.

论文作者:顾亚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9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5

标签:;  ;  ;  ;  ;  ;  ;  ;  

关于中风病偏瘫肢体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临床路径式方案的研究论文_顾亚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