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关键词〕创新 求异 质疑 猜想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
在培养学生质疑问题的能力过程中,要采取低起点,严要求,勤训练,上台阶的策略,循循善诱,不厌其烦,使学生一步一步的上路,学会表达自己的疑惑并进而达到问得精,问得新,有思维价值,还要让学生明确质疑必须勤学善思,要会观察、善比较。疑问是思考和学习的开始,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重视“疑问”,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的潜力,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性地质疑,发展他们的数学思维和切实提高他们的数学素质。
1 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伸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时,我先复习了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然后引导学生从 35+25=60 中得出:60-25=35;60-35=25.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后两算式的得数实际上分别是前一个算式中的加数,通过观察、比较,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求加数的公式: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2 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思源于疑”,学生对自己所要认识的新知识产生疑问时,才可激起他们强烈的解决问题的愿望和要求,促使他们积极的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巧妙设计疑问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脑子中产生出来,促使学生表现出疑惑、惊奇和探索的欲望,处于兴奋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中。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先让学生随意画出几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并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然后让学生任意说出两个内角的度数,我就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这时,学生感到莫名其妙,议论纷纷,就连平时不爱动脑的学生也和同学议论起来,老师没有度量过,为什么会准确无误地说出第三个角的度数呢?这样,创设一种问题的情境,设置悬念,调动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强烈的求知欲,使他们主动参与学习。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3 挖掘教材与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挖掘事物本质及其因果关系的实质,是兴趣产生的主要源泉。每个学生都有求知的欲望,一旦这种欲望被激起,他们将会感受到思考的真正乐趣。因此教师必须挖掘教材及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给学生更多的机会,体会思考的乐趣。教学中只有根据教材和学生知识水平设置疑问造成悬念,才能诱发学生思考、探究,不断激发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三年级上册教学中,在指导学生做“至少或最多”应用题时,是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让学生现场表演,通俗易懂地解决问题,这样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也轻松。
4 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5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 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 和它自身。想到了 2 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作者单位:四川省开江县新宁镇第三小学
论文作者:杨林斌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知识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练习题论文; 加数论文; 《教育研究(教研版)》2016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