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琪
(宜宾市宜宾县人民医院 四川宜宾 644600)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双盲法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分析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对预后的影响情况。结果: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结论: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具有推广价值。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心肌梗死;无症状心力衰竭;预后
【中图分类号】R54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19-0143-02
心肌梗死是指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冠状动脉病变会导致血流急剧减少或中断,继而导致相应的心肌出现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最终会引起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心脏缺血的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流血量充分的排出心脏,会引起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导致力衰竭。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的终末阶段,临床治疗主要延缓患者病情进展,本次研究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效果及对预后的影响,详细结果见下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7年2月到2018年1月之间,在我院选取60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双盲法量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9~78岁,平均(61.2±2.3)岁,病程0.3个月~11.5个月,平均(5.1±1.2)个月;观察组男性18例,女性12例,患者的年龄分布在58~79岁,平均(60.9±2.6)岁,病程0.5个月~11.9个月,平均(5.2±1.3)个月。经临床诊断,两组患者均符合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相关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持续心电监护,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吸氧,稳定期患者可适当进行活动。吗啡或杜冷丁肌注,4~6小时可重复一次。尿激酶或链激酶加入生理盐水中30分钟内滴入,继用肝素抗凝治疗3~5天。扩张冠状动脉用硝酸甘油,倍他乐克视病情调整用量,被他可使病情调整剂量。肺水肿用硝普钠静点,同用吗啡、速尿、西地兰,心源性休克可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或阿拉明,并须监测血容量、血压。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起始剂量为10mg/d,剂量调整时间间隔应为4周或更长,本品最大剂量为80mg/次。
1.3 判定标准
记录治疗前后LVESD、LVEDD、LVEF的变化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浆脑钠肽、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版本为IBM SPSS Statistics 24.0,将文中出现的对比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χ2检验,当P<0.05,表示对比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见表1,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血浆脑钠肽、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变化情况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分别为(149.8±32.1)pg/mL、(406.5±112.1)pg/mL,对照组分别为(267.8±32.9)pg/mL、(521.5±124.1)pg/mL,对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主要与心肌梗死的范围有关,同时患者若患有多种疾病,并存在心力衰竭的诱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也会引起心力衰竭。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胸痛,并出现呼吸困难。临床治疗为最大限度的减少心脏耗氧以及负荷,迅速降压保护心肌[1]。
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总胆固醇一级脂蛋白水平的升高,会导致人动脉粥样硬化,而胆固醇水平的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2]。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的选择性、竞争性抵制剂,HMG-CoA的作用主要是能够将羟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转化成甲羟戊酸,体外实验表明,阿托伐他汀可抑制肝脏内HMG-CoA还原酶及胆固醇的合成,且能降低低密度油脂蛋白生成,进而降低血浆胆固醇和脂蛋白水平[3]。本次进行治疗的两组患者,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且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VESD、LVEDD、LVEF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的血浆脑钠肽、氨基末端利钠肽前体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连续效果显著,可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惠丽超.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的应用效果初步评定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2):119-120.
[2]陈芬兰,徐琳,曾凡杰,等.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左心室重构及心功能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23(40):40-41.
[3]郑华,孔庆海,刘梦婷.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75-75.
论文作者:李琪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3
标签:患者论文; 心力衰竭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统计学论文; 无症状论文; 对照组论文; 血浆论文; 《心理医生》2018年7月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