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青藏铁路论文,旅游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56(2007)02-0050-07
青藏高原素有“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之称,横亘于世界屋脊的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由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全长1 956公里。其中: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814公里)已于1979年铺通;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新建1110公里,格尔木至南山口有线改造32公里)。2006年7月1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全线开通,大大提高了青藏高原旅游的通达性,为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铁路沿线分布着一大批地貌、水体、生物、人文等自然景观和民俗民风等极品级旅游资源。目前,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总体开发程度不高,已开发的青海鸟岛、万丈盐桥、布达拉宫等旅游景点只是沿线旅游资源的小部分,诸如可可西里、长江源、青海湖泊群、纳木错、羊八井等一大批景观独特、原生态保存完好、世界独一无二的旅游资源亟待开发。如何有效整合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合理开发青藏铁路旅游带,打造世界屋脊旅游品牌,对拉动青藏区域旅游和地域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提出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构想,并利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研究,旨在为青藏高原旅游开发提供决策参考。
一、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分析
1.资源优势。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不仅丰富,而且垄断性强。这里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拥有世界上独具特色的自然旅游资源,诸如中国第一大内陆咸水湖——青海湖、中国最大的盐湖——察尔汗盐湖、中国最大的雅丹地貌群——柴达木雅丹林、举世罕见的察尔汗万丈盐桥等。除此外,还有高大雄伟的山体景观(日月山、昆仑山、唐古拉山、念青唐古拉山、玉珠峰冰川等)、神秘的高原湖泊景观(茶卡盐湖、克鲁克湖与托素湖、西藏“四大神湖”的错那湖与拉姆拉错、西藏“三大圣湖”的纳木错与羊卓雍错等)、迷人的高原生态景观(海晏金银滩草原、可可西里、羌塘草原等)和大江、大河源头景观(长江源头沱沱河、黄河龙羊峡峡谷等)。青藏铁路沿线人文旅游资源也非常丰富,不仅有藏传佛教格鲁派胜地塔尔寺、“活着的文物”之称的布达拉宫、大昭寺、扎什伦布寺及罗布林卡等佛教文化遗迹,而且还拥有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这里居住着藏、回、土、蒙古和撒拉等少数民族,独特的少数民族节日(如撒拉族的莫朗钦波节、回族的古尔班尼节和开斋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藏族的纳顿节等)及热情的康巴歌舞和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医药文化、手工艺品同样是高原上独具特色的人文旅游资源。
2.交通优势。青藏铁路开通使该地区旅游开发的交通桎梏已经转化为旅游优势,加之铁路沿线独特的旅游资源空间分布,使得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交通优势日益凸显。(1)青藏铁路的开通大大提高了青藏铁路旅游带景区的可进出性,缩短了旅游者进藏旅游的经济距离和感知距离。(2)青藏铁路将沿线著名的自然、人文旅游景观,如塔尔寺、青海湖、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羊八井地热景观及布达拉宫等串连起来,构成了一条世界级的高原黄金旅游带。(3)青藏铁路线本身就是世界屋脊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青藏铁路工程不仅是世界上高原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铁路,而且还拥有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冻土隧道——海拔5 010米的烽火山隧道、海拔最高的火车站——唐古拉车站(海拔达5 068米)、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桥——清水河特大桥、世界上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等世界级的铁路工程地质景观,这一系列的世界铁路工程奇迹与迷人的高原地貌、生态环境构成了世界屋脊禀赋极高的特色旅游资源富集带。(4)青藏铁路沿线观景台的设立及旅游豪华列车的开通将使旅游带开发的交通优势更加明显,游客乘坐旅游列车不仅可以享受到豪华的列车旅游设施,而且可以在沿途的珠峰、楚玛尔河、沱沱河、布强格、唐古拉、错那湖、那曲、当雄和羊八井九大观景台驻足欣赏藏羚羊、昆仑山、错那湖及羊八井地热等高原生态环境和独具特色的旅游景观。
3.市场优势。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是国内外旅游者向往的神秘而具有挑战的旅游目的地,青藏铁路的开通迅速扩展了其旅游市场,加速了青藏铁路沿线旅游带的潜在旅游市场向现实旅游市场的转化。近年来,回归自然日益成为旅游的潮流,而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早已是国内外旅游者向往、回归自然的理想境地,青藏铁路的开通使这一巨大的潜在旅游需求迅速转化为现实。目前,青藏高原旅游的火热势头已凸现出其巨大的市场潜力。青藏铁路的开通不仅连通了青藏两地,而且随着支线的建设,将直接与国内的西北、西南地区的旅游市场和南亚的印度、不丹、尼泊尔等国际旅游市场对接。13亿中国人是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市场基础,沿海及发达地区对青藏地区旺盛的旅游需求使得国内潜在的旅游市场更容易转化为现实的旅游市场。中印两国重启亚东口岸边贸通道,将使两国游客往来更加方便,具有近12亿人的印度市场是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潜在客源市场。
(二)劣势(weakness)分析
1.经济基础薄弱。青藏高原上的青海和西藏都是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旅游业起步较晚,是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一大劣势。区域经济发展基础是影响区域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中,当地的经济基础薄弱直接影响着对当地旅游开发的投入。在青藏高原的高寒环境下,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成本较高,旅游投资巨大,不仅严重制约着青藏铁路旅游带内的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而且还直接影响着旅游企业的市场开拓和产品营销,反过来,旅游企业因规模较小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和规模经济。青藏铁路的通车尽管给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带来了千载难逢的良机,但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依然制约着旅游投资、旅游企业的发展,进而影响着旅游产业的规模效应、资源和基础设施的利用效率及企业的运营成本。
2.生态环境脆弱。青藏铁路旅游带地处世界屋脊高寒区,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是我国的“江河源”和“生态源”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出“高寒性、易于破坏性、恢复困难性和影响广泛性”[5]的特点。这种生态环境对于青藏高原旅游带的开发是一大劣势,严重制约着区域旅游环境的承载力,大大降低了青藏铁路旅游带的环境容量。此外,青藏铁路旅游带内拥有像青海湖、可可西里、隆宝、三江源、羌塘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随着旅游带开发的深入,这些保护区将面临生态环境保护和旅游开发冲突加剧的窘境。
3.基础设施滞后。旅游基础设施滞后是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劣势,表现为旅游交通和旅游配套接待设施不完善。尽管青藏铁路通车大大改善了青藏高原的旅游交通,但旅游交通依然是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瓶颈”。(1)道路基础设施滞后,旅游路网不完善,公路交通尽管已经形成了以国道315、215、109为骨架的路网,但高等级公路欠缺。目前,该旅游带内只有青海的西马(西宁——马场垣)高速,干线到景点的短途公路建设滞后,一些品位极高的旅游资源,由于交通的原因,至今还在沉睡。铁路交通尽管主干线已经形成,但主干线到景区的支线依然缺位。航空交通的航线和班次偏少。加之区内旅游资源分布比较分散,景点之间相距较远,导致“旅长游短”,增加了消费者的感知距离和旅行成本。(2)旅游配套接待设施不够完善,表现在旅游接待设施的规模和功能方面,诸如青海省至今还没有一个五星级饭店,西藏至今四星饭店还缺位。
(三)机遇(opportunity)分析
1.青藏铁路全线贯通为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创造了历史机遇。青藏铁路通车不仅彻底改善了青藏地区的旅游交通条件,还为该地区的旅游客源输送、旅游投资及旅游经济的开发创造了历史机遇。正是由于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才有可能被提到议事日程。青藏铁路的开通大大提高了青藏高原的可进出性,缩短了客源地到青藏高原旅游目的地的经济距离,加快了内地客源向青藏地区的流动速度。同时,青藏铁路的建成和国家政策的支持必将大大改善青藏高原的投资环境,进而吸引更多的旅游投资者,为该地的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青藏铁路作为区域旅游开发的一条轴线,它的开通将西宁、拉萨及沿线的旅游增长极点连结在一起,以便有效地整合离散分布的稀缺旅游资源,增强旅游经济增长极与旅游景区之间的互动,加速旅游经济增长极的经济聚集及向次级中心的扩散,以带动区域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
2.国内旅游空间变化和国家政策取向为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提供了发展机遇。目前,我国旅游空间分布呈现出“东部发达,西部滞后”的特点,但随着国内旅游经济的发展,这种空间布局将会发生变化。(1)基于旅游消费心理的变迁,大多消费者开始追求猎奇、探险、回归自然等旅游消费,东部现有的旅游产品已难以完全满足旅游者的消费需求,而西部尤其是青藏铁路旅游带上的旅游资源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满足旅游消费的猎奇、探险和审美需求。(2)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旅游资源开发的空间已所剩无几,西部尤其是青藏高原的旅游开发将会成为中国近期旅游开发的热点地区。国家旅游局在“十一五”规划中已明确把青藏铁路沿线作为旅游业优先规划和重点发展的地区。近年来,随着青藏两地旅游收入占国民经济比重的不断提高(2004年,青海省旅游总收入达20.20亿元,占其GDP的4%;西藏旅游总收入达12.3亿元,占其GDP的7%①),两地政府已将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产业来加以扶持。可见,国家旅游空间的变化趋势及国家对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政策支持和当地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为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四)挑战(threat)分析
1.国内旅游业竞争的挑战。国内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及旅游产业的强大关联带动作用,使许多地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选择培育上均将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或重点发展和扶持的经济产业之一。随着各省对旅游项目开发的启动,国内地区之间的旅游竞争在所难免,新一轮旅游开发热必将导致国内各地在社会资金、旅游人才、旅游市场等方面的竞争。竞争使得旅游市场充分发育,旅游产品设计创新加速,旅游产品供给多样化,增加了旅游者出行选择的机会,加剧了市场优势凸现的旅游地区旅游者的集聚,同时又会形成新的旅游分割竞争态势。处于后发阶段的青藏铁路旅游带,尽管在开发上可以借鉴许多先发地区的开发经验,但外部旅游市场竞争的挑战,在客观上对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带来了严峻挑战。
2.旅游带自身及周边环境的挑战。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内在威胁主要是旅游带自身开发和运营造成的对周边环境的不良影响。青藏铁路旅游带的生态环境脆弱,自然旅游资源一旦被破坏后将难以恢复。同时,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旅游基础设施的兴建,旅行者的大量涌入,必然会产生旅游生态环境、旅游资源被破坏等方面的外部环境。目前,该地区的人文旅游资源保持了很好的原生态,但随着外地游客的不断涌入,这里原生态的人文旅游资源也面临着被同化的危险。如果青藏铁路旅游带的人文旅游资源被过度商业化,必将使藏地文化旅游资源的稀缺性丧失殆尽,这无疑会对青藏铁路旅游带发展造成灭顶之灾。显然,旅游带自身开发和运营带来的周边环境的外部性是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面临的巨大挑战。
二、青藏铁路旅游带“点一轴”系统开发模式构架
“点一轴系统”理论是由我国著名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先生于1984年提出的。“点”是指各级区域的集聚点,“轴”是由交通干线、通讯干线、能源输送线和水源干线连结起来的“基础设施束”,发展轴有等级之分。“点—轴”空间结构系统的形成要经历原始无组织状态、有组织的集聚、基本框架形成和“点—轴”空间结构系统形成四个阶段[6]。依照经济发展水平确定各阶段经济的空间布局,就在于确定各阶段重点开发的“点”和“轴”。
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分布的特点决定了其开发模式为“点—轴”系统开发模式。(1)青藏铁路及沿线的旅游景点和城镇构成了点轴格局的几何雏形。青藏铁路作为一级开发“轴线”同西宁、拉萨、格尔木和其他旅游景区等“点”构成了青藏铁路旅游带的“点—轴”系统。这种旅游景区(点)和大城市沿交通线交错分布的格局使得旅游中心规模集聚和沿轴线通道向次级旅游集聚中心扩散能量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2)青藏铁路旅游带上的多数旅游资源,尤其是国家级精品旅游资源均荟萃于青藏铁路沿线,如青海湖、塔尔寺、道教圣山、昆仑山、阿尼玛卿山、新青峰、察尔汗盐湖、万丈盐桥、雅砻河国家风景名胜区、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柴达木雅丹地貌群、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羌塘自然保护区、通天河、沱沱河、纳木错、当雄、那曲、古象雄文化遗址、雍布拉康、古格王国遗址、布达拉宫、大昭寺等。(3)青藏铁路线与兰州、成都和周边景区等旅游热点城市间,通过铁路、国道线及省级公路已经形成了一个等级不同的旅游交通网络体系,这些交通线将构成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一级轴线及延伸线、二级轴线和三级轴线。
青藏铁路旅游带“点—轴”系统开发应当在科学评测、系统分析、谨慎决策的基础上遵循旅游经济发展规律合理布局。首先,旅游经济增长点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增长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对于旅游开发已经达到一定程度的旅游经济集聚点,如西宁、拉萨及格尔木等应当继续深入开发,并以轴线为基础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延伸旅游线路产品,从而通过交通通道向次级中心扩散能量,如拉萨通过整合旅游线路产品就可以向次级中心羊八井扩散客源。对于尚未开发的候选点,应当首选旅游资源品位高,且临近青藏铁路或者处于公路主干道交叉点或沿线的旅游资源进行重点开发,形成青藏铁路旅游带的拳头旅游产品(如长江源、可可西里等),以形成新的旅游吸引力。其次,重点轴线的确定应当遵循四个基本原则:(1)以交通干线为依托,实现旅游产业布局与交通运输布局的最佳组合;(2)旅游集聚中心拥有一定的发展基础,且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3)旅游资源禀赋高、可供给及空间组合性良好;(4)旅游增长轴的开发对腹地乃至全国旅游经济发展所起的促进和带动作用较大。青藏铁路作为一级旅游经济增长轴线已经具备了上述四个条件。未来青藏铁路旅游带将依托拉萨站建设拉萨—林芝、拉萨—日喀则、拉萨—亚东等青藏铁路支线及格尔木—敦煌—柳园、天峻—镜铁山—嘉峪关的兰新铁路联络线,这些支线、联络线构成青藏铁路旅游带的二级开发轴线。再次,青藏两省的过境公路(如国道109、227、214、315、215、205、317、318线)作为一级开发轴线的补充或二级轴线的延伸,将构成青藏铁路旅游带的三级开发轴线。伴随着西宁、拉萨、德令哈、格尔木等中心极点的成长和向次一级中心的能量扩散,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景点就会具备不断成长的能力。第四,随着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的深层次开发和旅游环境的逐步改善,进入青藏铁路旅游带的游客将会越来越多,适当的时候可以沿轴线继续开发一些新的旅游景点,并逐渐形成青藏铁路旅游带系统(如图1)。
图1青藏铁路旅游带的旅游开发“点—轴”系统示意图
三、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战略举措
(一)制定青藏铁路旅游带总体发展规划,整合开发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
制定青藏铁路旅游带总体发展规划是青藏旅游带开发的前提,目的是能够有效地整合、开发青藏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青藏铁路旅游带地跨青藏两省,地形阻隔和行政分割使旅游带的开发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以青藏铁路开通为契机,制定青藏铁路旅游带总体发展规划已迫在眉睫。制定青藏铁路旅游带总体开发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宗旨,一定要做到切实可行,避免纸上谈兵,规划的目的是通过有效整合区域旅游资源和旅游线路产品,提升区域旅游竞争力。青藏铁路沿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且类型多样,基本涵盖了《中国旅游资源普查规范》中的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八大主类的旅游资源。对于如此众多的旅游资源,旅游总体规划应强调:(1)通过实地调研,对铁路沿线的旅游资源分门别类地进行普查登记,并建立青藏铁路旅游带旅游资源数据库,依照其目前状态和开发潜力及开发条件确定该旅游资源的开发日程;(2)理清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地脉”和“文脉”,旅游带都应有其独特的“地脉”和“文脉”,制定青藏铁路旅游带总体规划必须通过对离散的旅游资源进行聚类和判别,确定该地带整体的“地脉”和“文脉”,以此为主线将零散的旅游资源整合起来,使其内部产生关联性,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已有的旅游线路产品,通过“地脉”和“文脉”将现有的和将来的旅游产品整合起来,形成旅游带内旅游产品的层次性和系统性。总之,只有科学制定青藏铁路旅游带总体发展规划,才能使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整体有序地推进,避免无序、盲目开发造成的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甚至是旅游资源的毁灭性破坏。
(二)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营造独具高原特色的旅游环境
完善旅游基础设施,营造独具高原特色的旅游环境,是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重要一环。目前,青藏高原旅游基础设施的滞后建设已严重影响着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其中,旅游交通和旅游接待基础设施是旅游带开发的“瓶颈”。加之该地区的地形起伏、高寒气候等严峻的自然条件,使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甚为困难。因此,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应依据青藏铁路线周围的地质和生态环境建设独具高原特色的基础设施,营造独特的高原旅游环境。(1)对于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两地应在国家投资建设交通干线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干线至景区的短途旅游交通。尽管青藏铁路的通车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该地区的旅游交通设施,但随着旅游开发的深入和客流量的激增,旅游带内的短途旅游交通需求和供给的矛盾会日益凸现,将会导致区域旅游流不畅,旅游流通速度下降。(2)对于青藏铁路旅游带的不同地段,应采用不同的旅游景区通道建设方案。西宁——格尔木、唐古拉山口——拉萨段自然条件相对较好,沿途城镇较多,应以建设、完善短途公路为主。格尔木——唐古拉山口段,拥有自然保护区、大江大河源头等品位极高、最具吸引力的特色旅游资源,但这一地带基本处于“无人区”,没有低等级的公路,城镇又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本地段的景区短途旅游交通建设,应发展高原越野车、高原马队及驼队等既不破坏环境,又能增加旅游者生活体验的旅游交通方式。(3)旅游接待设施建设应突出高原地域文化特色,合理进行空间布局。要积极引进投资,加快建设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高等星级旅游饭店的步伐,要建设形式多样、具有舒适度的高原特色旅游饭店。(4)积极开发人力资源。要大力引进援藏导游,为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注入新的活力。要自主创新、培养具有地域特色的导游人才,打造亮丽的高原旅游服务风景线。总之,通过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及旅游人力资源的建设,必将为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营造出独具高原特色的旅游环境。
(三)打造青藏铁路旅游带品牌的旅游产品
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关键是创新旅游产品体系,打造世界屋脊青藏铁路旅游带品牌。青藏铁路旅游带内拥有许多世界第三极特有的世界顶级旅游资源,这些旅游资源为设计旅游产品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素材,但目前该地区主打的旅游产品仍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产品种类单一、科技含量不高。随着旅游业竞争的加剧,旅游产品的更新速度加快,传统观光旅游产品面临着以科技为背景的新兴旅游产品的挑战。因此,青藏铁路旅游带的产品设计,既要在传统旅游产品的基础上加大创新力度,又要以科技为支撑点打造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旅游带品牌,提升青藏高原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创新旅游产品体系,要在原有观光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设计出适合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列车观光旅游、户外探险旅游、体育旅游、科学考察旅游、佛教探秘旅游、道教探秘旅游、少数民族风情旅游、生态旅游、观光度假旅游、医药旅游、自驾车旅游、徒步旅游、青藏美食旅游、青藏摄影旅游、青藏汽车探险旅游、青藏影视拍摄旅游等多种类型的旅游产品,并形成青藏铁路旅游带的系列产品体系。(2)打造世界屋脊青藏铁路旅游带品牌。青藏铁路旅游带穿过青海湖、可可西里、长江源等世界级的旅游胜地,加之青藏铁路工程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的高原铁路,工程本身就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如世界最长的高原冻土隧道——昆仑山隧道、羊八井大桥、拉萨大桥、央尕尔布茸特大桥、雪水河大桥、风火山隧道、青藏铁路大桥、唐古拉特大桥、三岔河大桥和柳吾隧道等。如何将这些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开发同科技进步结合起来,使青藏铁路旅游带能够真正成为高科技旅游品牌就显得十分重要。打造世界屋脊青藏铁路旅游带品牌,需要依靠科技手段,不断提升旅游产品的内涵,打造独具特色的青藏高原铁路旅游带品牌。建议在铁路观光站台建设虚拟旅游平台,运用数字旅游技术把沿线最为壮观的旅游美景展现给游客,让游客利用计算机终端就可观看到该地不同季节的自然美景。这样,既可避免大量游客介入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又可弥补游客因种种原因而导致的旅游缺憾。
(四)加大旅游营销力度,拓展国内外客源市场
青藏铁路旅游带要走向世界,就必须加大营销力度,积极拓展旅游客源市场。针对青藏高原地处世界“第三极”,远离客源市场及客源市场狭小等不利因素,加大旅游市场营销力度,积极拓展国内外旅游市场,对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显得尤为重要。(1)明确总体营销目标,确定“战略营销”口号。青藏铁路旅游带营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缩短旅游者的感知距离。由于该地区交通极为不便,在旅游者心目中早已形成了一种感知距离遥远的阴影,要在短时期内消除这种历史阴影,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媒体运用“咫尺青藏”或者“魅力青藏在眼前”等营销口号拉近潜在旅游者的心理距离。(2)确定重点客源市场,针对不同的市场采用不同的营销策略。在青藏铁路旅游带既有的旅游市场基础上,应进一步确定重点开发的客源市场。目前,青藏铁路旅游带的重点客源市场主要是国内发达地区旅游客源市场和欧美客源市场。中印边界亚东边贸通道的重新启动及青藏铁路支线向该地区的延伸,印度将成为该区潜在的巨大客源市场。因此,该地的旅游公司应通过协调制定统一的营销策略,进行区域分工合作,对不同的客源市场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3)采用多种营销手段,实现产品与市场对接。要充分利用制作旅游光盘、图片、画册、地图等手段,并结合民族节事策划及旅游节、洽谈会等,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力度。同时,还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媒体,提高旅游产品的知名度,扩大旅游带对外界的影响力。(4)营造具有雪域高原特色的旅游环境,提高游客的口碑效应。要通过开展具有浓郁民族风味和文化内涵的旅游服务,营造具有雪域高原民族特色的旅游环境,给旅游者留下美好印象,提高游客的口碑宣传力度。(5)建设旅游营销的效果反馈与营销数据库。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和建设具有后发优势,在旅游营销过程中应当积极借鉴发达地区的营销经验,注重营销效果及反馈。为达到良好的旅游营销效果,要建设青藏铁路旅游带的旅游营销数据库,并通过旅游数据分析,为旅游企业提供市场预测的科学依据,以实现合理调控客流量。
(五)开展区域旅游合作,提升青藏铁路旅游带的竞争实力
青藏铁路的开通为开展区域旅游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随着青藏铁路格尔木——敦煌、拉萨——日喀则——亚东及拉萨——林芝三条铁路支线的继续建设,将使青藏地区区内旅游合作,青、藏与甘、新、川、滇的区际旅游合作及青藏地区与南亚的印度、尼泊尔等国家的次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可能。青藏铁路旅游带开发的同时应积极开展区域旅游合作,以提升青藏铁路旅游带的竞争实力。建议通过3、3、N合作模式进行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区域旅游合作[8],这种合作模式将包括三个层次、三个渠道、N方面的合作内容。三个层次是指区内、区际及跨国次区域合作层次;三个渠道是指政府间的合作、企业间的合作、民间团体间的合作渠道;N方面的合作内容是指旅游资源开发、旅游市场共享、旅游环境改善、旅游设施投资、包价旅游线路联营、旅游产品的宣传促销、旅游商品的开发和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合作。通过区域旅游合作,能够有效地拓展客源市场。过去,由于交通阻隔,使青藏地区内部、青藏与周边省区和周边国家的区域旅游客源不能有效流动,青藏铁路的开通及未来支线的建设将使得区内、区际及国际客源市场相互流通成为可能。西宁作为青藏铁路的门户,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可同兰州、敦煌等旅游市场互动。拉萨可通过川藏、青藏铁路的延伸与四川、云南旅游市场互通,还可通过青藏铁路拉萨——亚东支线与印度、尼泊尔和不丹等南亚旅游市场对接。目前,区域旅游合作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开发也必须通过区域旅游合作,共同开发共享旅游资源,延伸旅游产品,以提升其旅游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六)倡导高原生态旅游,增强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青藏铁路旅游带的旅游资源大多保持了较好的原始性,但随着旅游开发项目建设和大量游客的涌入,旅游资源的原始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将受到严峻的挑战。因此,积极倡导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生态旅游,提高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能力,对青藏铁路旅游带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倡导高原生态旅游,要做好四方面的工作。(1)在生态环境脆弱的旅游资源地区,通过立法,严格划定旅游者可进入的范围,防止自然旅游资源遭受人为的破坏。青藏铁路旅游带自然生态系统多样,生物资源富集,生态环境非常脆弱,一旦破坏却难以修复。应当通过立法明确旅游者可进入的范围,违者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尤其是在生态环境更为脆弱的可可西里国家自然保护区、沱沱河长江源国家自然保护区、羌唐国家自然保护区更应如此。(2)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有效保护高原人文旅游资源。要通过整理和挖掘藏地文化内涵,有效保护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少数民族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及藏医藏药文化等,并出版文献,拥有知识产权。政府要通过资金投入加大保护人文旅游资源的力度,并限制人文旅游资源的过度商业化。(3)要积极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通过国际合作有效地保护青藏铁路旅游带的旅游资源。(4)借鉴美国、加拿大国家公园的保护模式和印度、日本及韩国的人文旅游资源的保护模式,结合青藏高原的地域特色,走具有青藏铁路旅游带保护特色的生态旅游之路。
注释:
①中国2005统计年鉴;中国2005旅游年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