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妇幼保健院 湖南长沙 410001
【摘 要】目的:讨论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情况。方法:选取148例患有腹泻的婴幼儿进行研究,患儿入院治疗后,选取其腹泻的粪便,制成样本,并及时的进行送检。结果:148例患儿检测出的阳性率为79.05%,对比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情况,其中轮状病毒最高,依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等。结论:床中病原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检验出患儿的致病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研究
婴幼儿腹泻是指婴幼儿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消化道综合征,切发病率较高,发病人群较多,是临床中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发病时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以及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缺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出现紊乱。小儿腹泻会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生长发育缓慢,严重的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所以如何有效的治疗小儿腹泻是关键所在[1]。但是在治疗前还应对腹泻的患儿进行微生物检验,这样才能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并且针对不同情况的患儿采对应的治疗,因此为了研究原微生物检验结果的临床意义,特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148例患有腹泻的婴幼儿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7月,148例患有腹泻的婴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82例,女性患儿66例,年龄20d至5岁,平均年龄(2.3±1.5)岁。
1.2纳入标准
(1)所有患儿均为足月患儿,且出生时的各项指标均正常。(2)所有患儿发病时,每日的排便次数均在3次以上。(3)所有患儿的大便均为水样或脓血样。(4)排除患有先天性畸形,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的患儿。(5)排除患有精神疾病以及营养不良的患儿。(6)所有患儿的监护人均同意本次研究
1.3方法
患儿入院治疗后,选取其腹泻的粪便,制成样本,并及时的进行送检,一定要保持粪便的新鲜,其培养的方式为SS 琼脂、玉米 Tween80 琼脂、沙保弱氯霉素培养基以及麦康凯培养基。并且在培养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操作,随后分离培养病原菌,采用试剂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并采用玻片凝聚法进行血清实验,检测患儿粪便在的致病性霍乱弧菌、沙门菌、大肠埃希菌、志贺菌,同时对患儿的轮状病毒、腺病毒进行检测,检测一定要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检测。
1.4观察指标
观察不同年龄段患儿的结果,并且对不同类型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分析。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观察不同年龄段患儿的阳性率,148例患儿检测出的阳性率为79.05%,对比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观察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情况,其中轮状病毒最高,依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气单胞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详情见表2.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婴幼儿腹泻的情况也逐渐增加。并且此类疾病无明确病因。由于婴幼儿的肠道还未发育成熟,胃酸和酶的含量还比较少,所以调节功能以及杀菌能力比较差,导致在受到病毒及细菌入侵肠道时,会破坏小肠绒毛的结构,降低酶的活性,使患儿出现脱水、电解质等出现失调的情况,进而引发患儿发生腹泻状况[2]。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严重的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但是在治疗前,需要对患儿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这样才能找到患儿的致病菌,更好的进行治疗。
年龄小于5个月的患儿可以从母乳中获取抗体免疫球蛋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的作用越来越小,增加婴幼儿的感染率。随着医疗设施的不断完善,对婴幼儿腹泻的诊断和治疗也有一定的发展,在通过对患儿病原微生物检测后,发现其主要的致病菌为轮状病毒,其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等。婴幼儿腹泻的不同症状在其粪便中有一定的差异,病毒感染的腹泻,患儿的粪便会呈黄绿色默契形状为水样,同时还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腥臭味,而细菌导致的腹泻,患儿的粪便则会多样性,并伴有黏液或黄色水样,纯粹性的消化不良导致的腹泻,粪便为黄色,伴有少量的黏液,形状呈糊状,粪便中夹杂黄色奶块或者泡沫[3]。
并且有相关文献报道,不同季节患儿的腹泻特点也不同,夏秋季节主要为饮食不洁,因此针对于该季节的腹泻患儿,应主要进行病原微生物检验,其主要病原菌为大肠埃希菌或者志贺菌,而冬季由于比较寒冷,因此轮状病毒为主要致病微生物,其发病人群主要为2~5岁的儿童。
通过本文研究结果可得出,148例患儿检测出的阳性率为79.05%,对比不同年龄段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患儿的病原微生物情况,其中轮状病毒最高,依次为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气单胞菌属、白色假丝酵母菌。这与吴鸿滨[4]的报道结果相一致,说明状病毒、沙门菌、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值婴幼儿的主要致病源微生物,并且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内,这可能与婴幼儿肠道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有关,而3~4岁的患儿又高于4岁以上的,说明该阶段婴幼儿比较活泼好动,不懂洗手,因此致病源微生物均为口径传播。
综上所述,针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儿,应制定其相应的预防措施,其家长应注意好婴幼儿的饮食和卫生,注意让室内通风,养成勤洗手的习惯,在高发季节尽量少带儿童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传播,同时,临床中病原微生物检验可以有效的检验出患儿的致病菌,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的数据,避免的滥用抗菌药导致的不良反应,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关玲 . 婴幼儿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结果分析[J] .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06 ):29-31.
[2] Egea M B,Borsato D,Yamashita F.Osmo-dehydrated functional product containing fructo-oligosaccharides:physical,chemical and sensorial characteristics [ J ] . Brazilian Archives of Biology & Tech - nology,2016,55 ( 6 ):927-936
[3] 王鹏,原新慧,林谦,等 . 南京 2011-2013 年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分子流行病学研究[J] .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2015,29(03):87-88.
[4] 吴鸿滨,张岩,李光明,等 .2014 年度我院 422 例小儿急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研究[J] . 中国妇幼保健,2015,30( 25 ):4314-4316.
论文作者:彭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患儿论文; 微生物论文; 婴幼儿论文; 病原论文; 粪便论文; 病毒论文; 沙门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