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味性儿歌促进幼儿的常规行为养成
许 颖
儿歌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它以低幼儿童为主要接受对象,读起来琅琅上口、通顺流畅。很多儿歌的内容既有趣又饱含教育意义,不是对幼儿进行生硬的说教,而是让孩子在倾听、念唱的过程中愉悦地接受知识,理解并感悟道理。儿歌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语言能力发展,适当运用在幼儿的常规行为培养过程中也能起到有效的辅助作用。
小六子的妈一身病。肺哮喘、高血压、冠心病……这个世界所有的病痛似乎都让她给承包掉了。他为马大脚顶班,就是为了能多挣几个钱给他妈去治病。
由于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部分幼儿升入中班后在良好生活常规养成的过程中缺乏自觉性和持久性。因此,我们尝试将趣味儿歌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既让幼儿感受到儿歌的轻松有趣,又让幼儿的生活常规行为规范有序,使幼儿的常规养成不再枯燥无趣。
趣味儿歌让生活常规更加仔细
洗手活动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洗手环节十分重要。但部分幼儿由于没有养成习惯或急于去做其他的事情,导致出现在洗手时不按照正确步骤完成的情况。对此,我们有意识地渗透边说儿歌边洗手的方法,帮助中班幼儿逐步养成正确的洗手意识和习惯。
但她何以这样的像她呢?这个容态,还保留十四岁时候的余影,难道就是她自己吗?她为什么不会到上海来呢?是她!天下有这样容貌完全相同的人吗?不知她认出了我没有……我应该问问她了。
首先,我们利用固定儿歌,带领幼儿说一些在集体教育活动中学习过的有趣的儿歌,并配以适当的肢体动作。因为幼儿早已将这些儿歌熟记于心,所以幼儿的参与度很高。每次在说儿歌的时候,幼儿的声音都很洪亮;个别不愿意放出声音的幼儿,在其他小朋友的带动下,也能逐渐大胆地把儿歌说出来。在幼儿集结的习惯逐渐养成后,我们开始让幼儿自选儿歌。这样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也培养了幼儿自主做决定的意识。
再次,我们还将儿歌问答的形式引入到幼儿的行进过程中。将幼儿按照性别进行分组,以问答式儿歌行进的方式,让幼儿轮流进行问答比赛,看看哪一队的声音更加洪亮。例如,儿歌《问》:“什么尖尖尖上天?什么尖尖在水边?”“宝塔尖尖尖上天,菱角尖尖在水边”“什么圆圆圆上天”……在幼儿熟悉儿歌问答的形式后,我们还会鼓励幼儿进行创意问答。让孩子们结合生活经验,发挥想象力进行创意问答。例如,“什么动物尾巴短,小兔小兔尾巴短;什么动物鼻子长,大象大象鼻子长;什么动物呱呱叫……”结合这首儿歌,幼儿可以进行仿编式创意问答:“什么动物脖子长?长颈鹿长颈鹿脖子长……”
趣味儿歌让排队更快乐自觉
其次,我们也会有意识地结合儿歌的节奏来改变行进的速度,既能保证幼儿行进时的趣味性,又能保证行进时的统一节奏。比如念节奏感较强的儿歌时,幼儿的行进速度也会变快。例如,儿歌《走金桥》:“走走,走金桥,走银桥。桥底下,种什么种?种葡萄,猪打的洞。猪什么猪……”;念节奏较慢的儿歌时,幼儿就会走得慢一点,例如,儿歌《一二三四五》:“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老虎打不到,打到小松鼠;松鼠有几只?让我数一数。数来又数去,一二三四五。”
例如,初期我们会带领幼儿学习《六步洗手法儿歌》:“打开水龙头,冲湿小小手。拿起小香皂,轻轻转三下。手心相对搓一搓,手指交叉搓一搓。盖住手背搓一搓,换换小手搓一搓。挠挠手心搓一搓,换换小手搓一搓。转转大拇指,转转小手腕。打开水龙头,冲掉香皂沫。关上水龙头,轻轻甩三下,1,2,3。”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在教师的带领下认识与理解洗手的步骤。然后,再让幼儿一边念儿歌一边洗手。这样,孩子们对洗手的兴趣就变得很浓厚,一边洗手一边说儿歌,既可以让幼儿的小手变得干干净净,还不会让幼儿觉得洗手的过程很枯燥。
末次给药后4h,麻醉大鼠经股静脉取血分离血清,-20℃冰箱中保存待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水平,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中操作步骤进行操作。
教学活动结束后是幼儿的户外活动时间。幼儿在上下楼或者集结等待时,经常出现你推我搡或久久不来集合的情况。于是,我们尝试将儿歌渗透到幼儿的队伍集结与行进的过程中,有目的地帮助幼儿养成自觉排队、趣味前进的习惯。
进餐活动 在进餐环节中,部分幼儿存在撒饭撒菜、饭菜不搭配着吃、吃饭时坐姿不端正等情况。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我们同样通过儿歌的形式引导幼儿正确进餐。例如,“小筷子手中拿,一口饭一口菜。吃饭时不喧哗,小小胸脯贴桌边。饭菜搭配吃光光,桌面地面都干净。”
第三,推广现代农耕技术,提高太阳能的转化效率,充分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加速物质流和能量流在生态系统中的运动过程,提高农业生产力。
最后,在幼儿集结与行进的过程中,还可以采用猜谜问答的形式。每天为幼儿布置小任务,让他们提前准备谜语,并在每天集结队伍与行进时,一起猜谜和分享谜底。期间,教师引导幼儿在出谜语时声音洪亮,回答的时候把话说完整。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能让幼儿从中感受到谜语带来的趣味,也为排队增添了乐趣。
趣味儿歌让收区环节更有规矩
在区域游戏结束时,会出现部分幼儿由于沉浸在游戏情境中,很难做到听到音乐就放下玩具进行整理的现象。因此,我们把《玩具回家》的儿歌融入到收区环节,鼓励幼儿一边说儿歌,一边整理玩具。这样,一方面能够提醒幼儿,另一方面能够让幼儿整理玩具的过程不再枯燥无味。例如,“小玩具,要回家,我们一起帮助它。从哪来,到哪去,一起帮它去找家。小标志,对应上,玩具回家乐哈哈。”
总之,趣味性儿歌对幼儿常规行为的培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幼儿来说,游戏与学习是密不可分的。把趣味儿歌渗透到幼儿的常规习惯培养中,可以让幼儿轻松愉快地参与其中,并将正确的常规行为不断强化与巩固,可谓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北京市海淀区美和园幼儿园)
标签:低幼儿童论文; 行为养成论文; 儿歌论文; 趣味性论文; 语言能力发展论文; 日常生活论文; 接受对象论文; 教育意义论文; 北京市海淀区美和园幼儿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