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蕴_道德论文

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蕴_道德论文

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意蕴论文,以人为本论文,道德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追求的根本价值

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道德追求的根本价值。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内涵,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的历史主体性,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概括起来有三类: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处理这三种关系中,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价值取向。

首先,在处理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应该遵循尊重人、关心人的人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其次,在处理人与社会的关系中,应该遵循集体主义道德原则,而集体主义道德原则所体现的是个人与集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维护、增进集体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使集体成员得以更好的自由、和谐、全面发展。集体利益代表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离开集体利益的个人利益无法真正实现,离开个人利益的集体利益最终也是虚无的,与每个成员利益冲突的集体是“虚假的集体。”第三,在处理人与自然关系中,人是主体和目的。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内部矛盾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变化、新特点,各种经济利益矛盾凸显。以人为本就是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正确处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的关系,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理解、爱护和关心人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事情、做工作,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摸清人民内部矛盾的症结,找到化解的办法。以人为本,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胡锦涛主席指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义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

把以人为本作为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着人类道德的进步

马克思曾把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人的依赖关系(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是最初的社会形态,在这种形态下,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第二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第三阶段是“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①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一阶段中,由于生产力的落后和生存环境的恶劣,人们往往把自己的命运交给天上的神灵或地上的神(天子、皇帝、君主、国王等)。越是人类早期,人就越缺乏独立性,人的道德就越融合于对自然的崇拜、神灵的崇拜、祖先的崇拜,和巫术、禁忌、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随着阶级社会的出现,人们受到来自神权、皇权、族权的多重压迫,除了服从天上的神灵之外,还要服从皇权、族权,在道德信仰方面,既表现出宗教信仰性质,又表现出浓厚的政治信仰色彩。

人类社会发展的第二阶段的特点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这就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阶段。在这个阶段,产生了商品拜物教和货币拜物教,人的本质、人的劳动、人的关系被异化,人成了物的奴隶。早在《论犹太人问题》一文中,马克思就指出,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钱蔑视人所崇拜的一切神并把一切神都变成商品。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东西。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价值。钱是从人异化出来的人的劳动和存在的本质;这个外在本质却统治了人,人却向它膜拜。”②货币作为非人的异己力量统治着人与人的关系,控制、支配着人的思想、情感和道德。货币使道德不以主体的人及其社会为标准,而以货币为标准,货币成了最高的善,人的特性和德性不由自身决定,而由货币决定。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对资本主义社会伦理关系和道德异化作了无情的揭露,指出资产阶级“……把高尚激昂的宗教虔诚、义侠的血性、庸人的温情,一概淹没在利己主义打算的冷水之中。它把人的个人尊严变成了交换价值,它把无数特许的和自力挣来的自由都用一种没有良心的贸易自由来代替了。”③人只是经济范畴的人格化。在商品交换过程中,交换者对对方的个性漠不关心,关键是等价物的交换。所以他们的价值观是对方的客体能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不是对方个人。

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及其道德异化的同时,也为人类社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这个阶段里,生产力高度发展,个人与社会利益协调一致,在此基础上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第二阶段为第三阶段创造条件,尽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们不可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劳动还是必需的和受外在目的规定,但是劳动造成生产力的发展又为克服劳动异化创造了前提,也就为自由创造着前提。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不再由他人或他人通过物的形式对劳动进行强制规定,而是成为个人的自我实现。这时候,阶级及其对立已经消灭,人们获得了社会解放,变成了真正的人,道德也成为真正人的道德。作为真正人即自由人的道德才是真正的人的道德,它克服了一切非人性因素的影响,而成为人的本质的全面展开,道德信仰就成为自由的人对全面体现人的本质、作为人的自我实现形式的道德理想的敬仰!

道德按其本性是人类通过自觉的创造活动而为自己设立的一种价值目标和行为规范,道德信仰是人通过自身的改造而完善自身,完善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关系的理想目标,在本质上是道德人格的超越。真正的道德不是对天上神和地上神的颤栗地服从,也不是对异化力量的崇拜,而应该是对人的本质之我、自由之我、理想之我的敬仰。

以人为本蕴涵着为人民服务的社会主义道德原则

为人民服务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它不仅是对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的要求,也是对广大群众的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必须继续大张旗鼓地倡导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观,把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贯穿于各种具体道德规范之中。要引导人们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竞争与协作、先富与共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提倡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就我国目前的情况而言,服务人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在党群和干群关系上,要求广大党员和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二是在平等合法的公民之间,每一个人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在现代社会,人既是目的,又是手段,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人是手段,是因为一个人的利己目的和个人利益,只有在与他人的社会合作中才能真正实现,因而,一个人必须为他人利益的实现作出必要的努力甚至牺牲。这就是说,人与人的合作是以人的利己愿望作为基础的,但在这种合作中,人们彼此之间都是互为目的(利己)与手段(利他)的。所以,马克思指出,在现代社会,“(1)每个人只有作为另一个人的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2)每个人只有作为自我目的(自为的存在)才能成为另一个人的手段(为他的存在);(3)每个人是手段同时又是目的,而且只有成为手段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只有把自己当作自我目的才能成为手段,也就是说,这个人只有为自己而存在才把自己变成为那个人而存在,而那个人只有为自己而存在才把自己变成为这个人而存在——这种相互关联是一个必然的事实”。④人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是“团结互助”的合理性根据。

在当前我国社会条件下,每一个公民都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意味着人人都是权利的主体,人人又都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每个公民不论社会分工如何,也不管能力大小,都要兢兢业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以不同的形式为人民服务,通过为他人、为社会服务,获取个人的正当利益,做到以义取利,义利结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为人民为社会多做好事;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形成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道德风尚。

以人为本坚持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历史地位,体现了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对我们党和政府来说,就要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办群众之所需。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充分依靠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切实转变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机制,坚决防止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努力使各项方针政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人道主义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内涵

发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是唯物史观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在唯物史观看来,人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社会的发展必须以人为前提。衡量一个社会的发展质量和水平,要以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尺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突出人的主体地位,就要维护人的价值和尊严,在尊重人、理解人和关心人的基础上充分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道主义精神是以人为本的基本要求,是社会主义最基本、最普遍的道德要求和伦理原则,至少有以下几方面的要求:

首先,要尊重人的价值、权利、人格尊严,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坚持人道主义道德价值观,就要“坚决反对按人的地位、权力把人分为各种等级的等级主义价值观,坚决反对按金钱多少衡量人的价值的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同时,也坚决反对以人的出身、成分、职业来评价人的价值的形形色色的错误的价值观。”⑤坚持人道主义道德价值观,特别要尊重那些为社会辛勤劳动和作出重大贡献的劳动者的价值和尊严。实现手段价值与目的价值的统一。

坚持人道主义道德价值观,就要反对只重视物质发展不关心人的生命财产安全的“见物不见人”的做法,要把人的价值放在物质价值之上,不能把人工具化。要认识到人的幸福才是根本利益,要坚决贯彻科学发展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更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

其次,要关心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特别是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时刻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和不和谐因素,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特别是要千方百计帮助困难群众排忧解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关心人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特别是关心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的需要,要从人民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关心的利益问题入手,千方百计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问题,尤其是着重解决好就业、医疗、教育、收入分配、社会保障、社会治安、安全生产、生态环境保护等人民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切实做好义务教育的保障工作,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坚决纠正教育领域乱收费现象,切实减轻人民群众的教育负担。切实改进公共卫生服务,积极推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进城市社区医疗发展,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餐饮卫生和交通安全等的监管,尽快扭转事故多发状况。进一步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第三,要敬重人的生命。我们强调以人为本,其最基本的含义之一就是要尊重、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坚持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首先表现在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价值。这一基本价值理念在汶川抗震救灾的过程中得到了全面的贯彻落实和充分的体现。汶川发生特大地震以来,抢救人、挽救生命,一直是抗震救灾的最强音。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温家宝总理第一时间赶到汶川震区。他每到一处首先强调一句话:“人民的生命高于一切,抢救生命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总书记在抗震救灾工作会议上再一次强调:“要继续争分夺秒地搜救被困群众。抗震救灾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抢救人民群众生命是首要任务,必须继续作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的重中之重。”这些都反映了对人民群众生命的敬重。

注释:

①④《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4、196页。

②《乌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第448页。

③《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第468页。

⑤罗国杰:《伦理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225页。

标签:;  ;  ;  ;  

论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蕴_道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