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幼儿体育基本动作合格率论文_张卫东

提高幼儿体育基本动作合格率论文_张卫东

广船幼儿园 张卫东

蒙台梭利强调:“体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发育和健康,而且有助于锻炼幼儿的意志和发展幼儿之间的合作关系”。健康是幼儿发展的根本,体育活动则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基本动作教学作为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幼儿正确掌握走、跑、跳、投掷、攀爬等技能,提高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的基础。《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健康是幼儿发展的根本,体育活动则是实现幼儿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教授幼儿一些身体基本动作的练习,不仅增强幼儿体质,而且完善幼儿人格和个性,发展智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针对目前我园在组织体育活动基本动作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们在体育活动基本动作的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如何指导幼儿突破基本动作重难点的有效策略,尝试做到在基本动作教学活动前细揣摩,在基本动作教学活动中善应变,在基本动作教学活动后勤反思,从而使幼儿体育基本动作的合格率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一、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

创设开放式的运动环境。目的是让幼儿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器械、玩伴和游戏方式,分享不同运动环境的资源,为幼儿创造性活动和合作活动提供更多机会和条件。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体能发展。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要有利于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一)巧妙地利用与开发幼儿园环境

在开展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之前,根据幼儿园的具体情况,对幼儿园的活动场地进行全面规划:开设哪些活动区,在什么地方设置,需用多大的空间,各区域之间有什么联系,周围环境怎么利用等等。因此,我们在开展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课程时,充分挖掘幼儿园的环境资源,创设体现功能性的健身区,开辟探究性的“挑战区”及情景性的“激趣区”等,让幼儿在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大胆活动,快乐合作,自主游戏。

如小操场的设置:楼梯的拐角处比较低矮,设置成“毛毛虫”造型的钻爬区;顶层的天台四面通透,不宜高空抛接运动项目,设置成“跳跃区”;大操场上添置球门、投篮架等,设置成“玩球区”;教室南面的弄堂、角落错落有致的悬挂高低不同的海洋球,地上用马赛克拼而成的“房子”“小河”“脚印”,设置成“跳跃区”;利用操场围墙,将废旧轮胎固定,既可做平衡练习又可以作目标投掷,使之成为“多功能区”。操场上的草地、用废旧弹子、鹅卵石等设置功能不同的运动障碍物,让幼儿在上面赤脚走路,形成有区的“脚底按摩区”。一楼的水泥场地面积大,适宜骑车、玩滑板车、扭扭车等,设置成综合运动区……

(二)科学地设置体育活动区域

体育活动区是按一定的方式进行区域划分,较常见的是按照不同的基本动作进行分区的。例如,将活动区分为平衡区、投掷区、钻爬区、攀登区等,也可根据季节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增加平衡区或综合素质区,还可以按活动器具区分如大型玩具、手头玩具区等;手头玩具区又可以分球类区、棍类区等;而球类区又可以分为足球区、篮球区等。根据季节变化及幼儿动作发展状况适当调整区域。随着季节的变化以及幼儿活动一段时间后的动作发展现状,我们对原创设的区域进行适当的调整。如冬季来临时,我们将平衡区改成跑跳区,增加跑跳器材的数量以满足幼儿冬季活动。又如夏季来临时,我们增设玩水区、玩耍区,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

区域设置要考虑各区域之间活动性质的合理搭配。既要有运动量大的区域,也要有活动量小的区域;既要有发展幼儿上肢运动的区域,也要有发展下肢的运动区域;既要有练习基本动作的区域,也要有发展综合身体素质的区域;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考虑既要有室外活动的区域,也要有室内活动的区域,以起到互相补充的作用,使幼儿身体得到协调发展。各区域最好有明显的标志和活动范围,以使区域的分布更为明显,便于幼儿选择。区域的设置一旦确定,在短时间内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在幼儿活动一段时间后,再进行适当的调整。区域的设置需根据季节的变化灵活安排,在短时间内保持区域相对的稳定性。例如,冬季天气寒冷,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大的活动内容(跑跳等)及区域空间,夏季天气炎热,可适当增加运动量较小(平衡等)及区域空间,使幼儿的运动量科学合理。

(三)合理投放活动材料

活动器材可以引发幼儿进行活动的愿望,并产生积极的活动行为,器材引起的活动方法越多,幼儿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越高,得到的锻炼也就越全面。因此,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活动器材的投放实体育区域活动最为基础的一节,也是至关重要的一节。它直接影响到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以及活动的质量。因此,我们十分认真地对待: 在考虑本区特点的基础之上,尽可能提供种类多样、数量充足的活动材料。例如,在投掷区内,要提供适合投远和投准两大类活动的材料。用于投远的沙包等材料载重量与大小上有所不同。而用于投准的材料则多种多样,用沙包击打各种图案的“靶子”,用小球撞击竖起来的物品等等。此外,在各区域内相应的提供多种多样的辅助材料,供幼儿活动时自由选择,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意识,充分发挥幼儿的创新能力。

活动环境的创设与材料的投放尽量考虑到幼儿的年龄、能力以及兴趣的差异,吸引不同特点的幼儿参与活动,满足不同幼儿活动的需要。例如,为小班应多提供一些活动技能易于掌握、模仿性强、数量充足,能促进其平衡、走、跑能力发展的活动材料;为中班提供能促进其身体协调发展的、发展钻、爬动作能力的活动材料;给大班幼儿我们提供的则是动作技能高、能满足幼儿一物多玩的需要、能促进综合素质提高、发展追逐、躲闪技能、运动强度较大的活动材料。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地开展能较好的落实《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 幼儿园体育活动中,开放式晨间体育区域活动的开展能够真正落实《纲要》中所倡导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思想,为幼儿提供、丰富活动环境,注重了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兴趣及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二、研究出台“体育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根据各年龄特点编制体育园本教材。积极开展“简单好玩高效”体育游戏创编,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在选择内容时坚持科学性、游戏性、趣味性、层次性原则。

1.内容要科学合理。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户外体育活动应以游戏为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这样既激发了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又达到了发展动作和锻炼身体的目的。把幼儿喜闻乐见的体育游戏、器械活动、体育自选活动等内容,科学合理地分配,要针对个体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要求,促进每个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小班幼儿对游戏中的动作、角色、情节很感兴趣,对游戏的结果不大注意。中班幼儿喜欢有情节、有角色、有追逐性的游戏,比较注意游戏的结果,内容、情节、动作、角色比小班复杂,增加了竞赛的成分。而大班幼儿喜欢竞赛性、动作多、难度大的游戏,这些游戏情节和角色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需通过一定努力才能取胜,规则更严格。?

2.内容要游戏性。体育活动要激发幼儿良好的积极情绪。不同的年龄对游戏会作出各种不同情绪的反应,因此,形式组织上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激发幼儿积极的情绪。体育游戏中的动作简单易学、丰富多彩,特别是其中的模仿动作,形象生动有趣,容易激发儿童兴趣。游戏中的竞赛,对于活泼、好动、争强好胜的幼儿,其吸引力更大。在体育游戏中设计一些反映现实生活的情节和想像中的角色,既适应了幼儿模仿和参与成人活动的心理需要和幼儿社会化的需要,又能够引发活泼多样,引人入胜的身体练习方式,也是激发幼儿活动兴趣,参与锻炼的重要因素,因此,幼儿体育活动应以体育游戏为主,辅以其他的身体动作练习。

3.内容考虑趣味性。通过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条件和宽松的精神环境条件,引导幼儿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老玩法,摸索新玩法;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教师重在激发幼儿积极参与,并不断寻求提升新目标,变体育活动时间为师幼快乐游戏时间,使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和欲望不断增加。如在玩圈的过程中,师幼一起可以探索出多种玩法,如开汽车、跳圈、套圈、滚圈、绕圈、抛圈、钻圈、多人玩套圈等,一个个有趣的玩法足以让幼儿对玩圈的兴趣不减。又如报纸的玩法有:将报纸平铺在地上,幼儿可以进行助跑,跨跳练习;将报纸顶在头上联系平衡走;将报纸贴在胸前快速行进;将报纸搓成棍玩;将报纸羞在筒玩,将报纸揉成球玩等等。一张普通的报纸有这么多有趣的玩法。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不断拓展新的玩法,增加了趣味性的同时逐渐提高动作难度,加大了活动量,增强了幼儿体质,引领提升玩法使幼儿感到常玩常新,在玩不够中保持了愉快的情绪,从而全面开发了幼儿的素质潜能。

4.内容的选择以层次性为原则,根据各年龄特征制订各年龄段的学年体育目标。3-6岁幼儿正是身体肢体协调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在体育活动中教师对幼儿的身体发育状况要做到心中有数,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采取游戏的形式,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如,小班幼儿的神经系统支配能力和肌肉活动能力有了一定增长,可利用体育器械和玩具发展他们的基本动作,培养他们对活动的兴趣。中班幼儿是中枢神经和末梢神经机能发展的重要时期,应以发展他们的运动技能为主要目标。如:运用各种信号练习走、跑动作的速度和能力。练习单脚跳,学会玩皮球的基本技能,学会拍球、抛接球、传球、踢球、运球,学会垫子上爬、滚、翻动作。当然这些活动的实施要借助幼儿感兴趣的人物来进行。大班幼儿身心发展比较稳定,正是活动能力迅速发展时期,对各项动作能够建立很好的条件反射,可以进行较复杂的动作练习,如:会灵活躲闪地跑,会跳绳或跳橡皮筋,协调、灵敏地翻滚、钻爬、攀登,学习踩高跷、踢毽子、玩呼拉圈等。?

整合后的体育教育内容更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幼儿在精心创设的游戏情境,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过程中,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乐中学,趣中练,促进其走、跑、跳、钻、爬等体育基本的发展,从而实现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1.开展混年开放式体育大区域活动。

利用幼儿园的有效活动场地和器材,设置若干个具有不同活动主体情节的区域,通过设置球类活动区、车类活动区、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中大型运动器械组合区等,对以上两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同时开放,各年龄层次的幼儿可以自行组合、自由选择活动区的活动,这种活动方式打破了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线性框式,强调非线性的组合,使团队的异质性大于同质性,扩大了幼儿之间的广泛接触和交往,满足了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心理需求,为幼儿独立选择活动和创造性地锻炼提供了充分条件,使其活动动机更为强烈,参与意识、自主意识得到鼓励。例如:让中班幼儿和大班幼儿同时参与攀爬区的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中班幼儿交往对象丰富了,而且从大班幼儿身上学到了活动技巧,更加放得开了,大班幼儿在活动中也会变得更加自信,主动带领中班幼儿活动,在这样的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也让幼儿身心得到了发展。

幼儿混龄主题区域活动和室内表现性、创造性的身体活动更有利于幼儿主体性的培养。因为在这些活动中能给每位幼儿有自由表现和创造的机会,促使其主体性培养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证。在活动中尽可能给予幼儿自由的机会,即自由选择活动项目和器材,自由结伴,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活动,体验自主参与体育活动的快乐,使幼儿的自主性和社会性得到发展。例如:幼儿园一般都有很多个体育活动区域,如攀爬区、投掷区、平衡区、跳跃区等,我们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活动区域,自己选择活动伙伴,在活动中体验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

2.体育实施途径上强调与家庭、社区合作。

开展亲子运动会,注重在儿童体育方面与家长的合作,教育工作者把儿童年龄和心理特点的知识传递给家长,使他们了解孩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定期开展亲子活动,以借助这样的契机,通过直观的宣传、咨询、座谈等,让家长认识到如何丰富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开展适合家长与幼儿共同合作的体育活动项目。例如:每学期定期举行亲子运动会,让幼儿和家长配合参加活动,不但增加了家长和幼儿之间的情感,更让家长认识到多让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好处,这样更能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真正做到家园共育。还有在家长座谈会上教师可以向家长宣传一些体育活动的方法与技能,家长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看法,共同学习。

另外,幼儿园可以扩大与社区合作,开展一些在社区内进行的体育活动。如游戏、竞赛等,这不但丰富了体育活动的内容,更扩大了孩子社会交往的空间。另外,平时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调查一些家长在幼儿体育活动方面的实施情况,提高家长对体育活动的重要性的认识,让家长和教师携手共同合作,使体育活动更加有效地开展起来。

3.远足活动。

以家长为参与者,定期、定时、定主题地开展各类远足活动,远足活动一般是由幼儿园牵头,各班教师组织幼儿集体步行到某一目的地以锻炼身体耐力,磨练意志品质的一项具有综合功能的体育活动,是一项积极的健身运动。新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健康领域“动作发展”子领域中明确指出:鼓励小班幼儿能行走1公里左右(途中可适当停歇),中、大班则能连续行走1.5公里左右(以上)。因此,远足活动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它不仅能发展幼儿的动作,增强其体质,还能开阔幼儿的视野,培养他们吃苦耐劳、不怕挫折、勇往直前的意志品质。

“相约星期六”亲子远足活动,以班级为单位,以“相约星期六”为载体,以“家委会”为牵头者,以家长为参与者,定期、定时、定主题地开展各类远足活动。它能较好地发挥家长的能动性,体现了参与的灵活性,挖掘了资源的丰富性。远足活动,不仅是一项顺应潮流的运动活动,而且是一项富有潜力的综合活动。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路线,呈现了各种各样的价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开阔了大家的视野,让大家在知、情、意、行上得到了全方位的提升。加上,它在时间、次数上的保证,它的综合性价值更是不可估量。

总之,教师要成为有心人,释放幼儿活动的空间,充分给幼儿户外活动的自由,创造给幼儿自主愉快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实现幼儿体育基本动作合格率的全面提升。

论文作者:张卫东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育儿·幼教荟》2017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2/1

标签:;  ;  ;  ;  ;  ;  ;  ;  

提高幼儿体育基本动作合格率论文_张卫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