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雁江区中医医院,四川省资阳市641300
【摘要】目的:探析优质护理在临床小儿肺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8年4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90例肺炎患儿纳入观察中,基于数字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2组患儿进行积极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观察组同时实施优质护理,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并掌握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儿咳嗽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通过问卷调查,观察组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为97.8%,对照组为86.7%,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肺炎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临床效果,促进患儿康复,且可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
【关键词】优质护理;小儿肺炎;临床效果
小儿肺炎是临床儿科常见呼吸系统炎症,主要症状为咳嗽、发热、咳痰、呼吸急促等,如未及时治疗可能引起严重并发症,对患儿健康和成长造成极大影响[1]。临床主要应用药物治疗,但由于患儿年龄较小,依从性差,因而为保证治疗有序有效进行,需配合积极护理干预。本文主要对我院收治的90例肺炎患儿的临床护理开展研究,探讨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7年4月~2018年4月诊治的90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观察对象,均通过症状、实验室培养、胸X片等检查确诊,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相关诊断标准[2]。临床表现为咳嗽、发热,肺部听诊存在干湿啰音。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先心病、严重性肺炎、呼吸衰竭、其他呼吸系病变等患儿;患儿家属对护理知情并配合。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均为45例。其中,观察组:男患儿24例,女患儿21例;4个月~6岁,平均(2.5±0.3)岁;病程2~7d,平均(4.3±1.2)d。对照组:男患儿22例,女患儿23例;6个月~5岁,平均(2.4±0.5)岁;病程1~8d,平均(4.4±1.3)d。2组患儿的基本信息、病情、病程等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方法
2组入院后均给予抗炎、止咳、补充水电解质失衡等治疗;对照组开展常规护理,包括病情监测、对家属健康宣教、饮食护理、用药指导及并发症预防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实施优质护理,具体包括:
(1)心理护理:由于患儿年龄偏小,对病房环境感到陌生,会出现紧张、恐惧等心理,再加上对医生、打针等有惧怕心理,容易哭闹,使得依从性降低。因而,需根据患儿的年龄、性别、性格等进行个体化心理干预,多用鼓励性语言和肢体语言,比如:用玩具分散注意力、语言性鼓励、抚触等,态度和善,语言温柔,以缓解患儿不良心理,增强其依从性。对于3岁以上患儿,进行基本沟通,有较好依从性,但是忍耐力不足,所以护理人员要积极调动患儿正性行为,并多给予鼓励、表扬,比如:适时说小朋友真棒,以满足小儿心理需求,增强依从性。
(2)体位护理:小儿胸廓活动空间较窄小,膈肌比较高,且肺活量、潮气量小。如治疗中体位不当会出现发绀、气促等情况。所以,护理人员需基于患儿实际与治疗需要,选择合适体位,以半卧位、坐位为佳。如行仰卧位,则要将患儿头部偏往一侧,并适当抬高床头15°~30°,以免因药物沉降位过浅,自患儿鼻、口内流出。对1岁以内患儿需在家长配合、照护下进行治疗。
(3)个体护理:因患儿年龄小,依从性差,可实施专人专护,以便随时对患儿进行护理。一方面,要尽量满足患儿的生理需求,在患儿情绪不稳、哭闹不止时,科室护士应及时给予安抚;对护理、诊疗操作尽量集中进行,以减少对患儿干扰。另一方面,满足患儿安全和心理需求,通过抚摸患儿躯体,话语交流,并指导家属陪伴患儿,以增强患儿安全感。
(4)护患沟通:患儿家属往往会过分担心患儿病情,易出现焦躁、不安等心理,因而需理解他们心情,主动与他们沟通、交流,通过说明、解释、疏导来消除家属不良心理;重点向家属说明治疗及护理方法、流程、注意事项等,语言通俗易懂,态度真诚和善,提高家属认识。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咳嗽、发热、啰音等症状的消失时间,并掌握患儿住院时间;通过问卷掌握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针对护理操作、人文关怀、护理质量、健康宣教、护理安全等方面,分为满意、一般及不满意。
1.4统计方法
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以t检验,计数数据用例数(%)表示,通过X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临床效果对比(表1)
表1两组患儿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s,d)
2.2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
在出院时进行调查,观察组:满意44例(97.8%),一般1例(2.2%),不满意0例;对照组:满意39例(86.7%),一般5例(11.1%),不满意1例(2.2%),两组满意度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X2=3.228)。
3.讨论
优质护理基于“以患者为中心”为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就是从生理、心理及社会支持层面开展全方位护理服务,让患者的身心处在最稳定、舒适状态,展现出人文关怀,提高护理效果[3]。
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开展优质护理,能够更好地满足治疗需要和患儿身心需要,提高患儿临床治疗舒适度,进而确保治疗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在积极治疗与护理同时,针对患儿实际情况进行心理护理,以缓解患儿不良心理,提高依从性和配合度;同时,调整患儿舒适体位,给予个体护理干预,与患儿家属做好沟通交流。从结果看,观察组患儿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更高(P>0.05)。与徐秀英相关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而言,在小儿肺炎临床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促进患儿良好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实践[5]。
参考文献:
[1]李洁玲.小儿肺炎的临床护理策略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5,5(03):146-147+150.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1143-1144.
[3]曹占峰, 张艳玲. 优质护理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 2017, 15(2):212-213.
[4]徐秀英.优质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应用的有效性评价[J].吉林医学,2015,36(07):1491-1492.
[5]吕海霞. 优质护理服务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J].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6(16):131-131.
论文作者:谢晓菲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患儿论文; 肺炎论文; 小儿论文; 家属论文; 心理论文; 效果论文; 满意度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8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