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恩地希望小学 山东 青岛 266300
摘 要: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数学知识充满好奇心,对学会知识有自信心,那么,他们就会主动地、兴趣盎然地去领会。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学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我在数学教学中尝试采用快乐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愉快地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习兴趣 数学教学
传统的数学课堂把丰富复杂、动态变化的教学过程简约化归为“明算理,重练习”的特殊认识活动,导致数学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缺乏生机与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学生学习起来觉得枯燥、乏味,没有激情。那么怎样才能使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结合教材创设情境法
教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状态去感染学生,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讲“同样多”的概念时,先将两队小朋友进行拔河比赛的情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引导学生观察图画,从画面的观察分析中建立起“同样多”的概念。由于学生喜欢拔河比赛之类的游戏竞赛活动,所以对学习就感兴趣。
教师要多利用教材中的插图、播放录像、投影、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手段,将学生带进生动活泼、愉悦的情境之中,展示小学教师所特有的认知与情感相协调的教学艺术,以激起学生的情思。教学情境对儿童而言具有较强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使学生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二、巧设疑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疑是思维的开始,是创造的基础,是产生求知欲望和兴趣的源泉。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问题设疑来鼓励和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点燃其智慧的火花。在课前要充分注意备课,在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下工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小学生大都喜欢玩电子游戏,而电子游戏之所以能吸他们产生兴趣并使之着迷,除了声像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电子游戏“关”卡的设置层次有梯度,循序渐进,使他们闯过第一“关”后有一种“一发不可收拾”的成功感觉,从而信心倍增。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知识的系统性和学生认知的有序性合理地巧设疑问,引发学生的认知矛盾,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努力探索新知。在这样的层层设疑、解疑的学习中,学生的兴趣一次次被激发,一次次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加喜欢数学。
三、创新运用教学工具、教学设备、教学形式推进直观教学
直观教学的运用,在一定意义上说,是上好一节课的关键。通过直观教学,可以使小学生在快乐中学会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又充满情趣。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思维的具体性,越具体形象的东西越能唤起他们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结合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实现多种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一种教学方法特有的功能和优化组合而产生的整体结构功能,从而将知识直观地传授给学生。例如:向学生说明、解释或论证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等,用讲解法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比较系统的数学知识,并学到一些分析和推理的方法,促进学生有意义地、高效地学习。
四、用数学的应用价值调动学习兴趣
数学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小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也都直接或间接应用于人们的生活领域和生产实际。因此,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样学起来自然有亲切感、真实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动机,产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这样,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间,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设置动手操作的体验情境,进行探究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体现新的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实施自主探究式教学,关注个性,培养兴趣,发展能力,激发创新意识,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方向。在教学中,应该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亲身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在参与中体验成功、收获喜悦。例如,在教学“认识长方形、正方形”时,先让学生根据经验描画出很多图形后,教师要求学生把自己画的图形用剪刀剪下来,比一比谁剪得好。然后教师引导学生:面对这些图形,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如果学生提出可以给它们分类时,教师就鼓励学生:同学们可以试一试,你分为几类?
总之,学生只有对数学学科感兴趣,才能学好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千方百计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把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才能促进他们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论文作者:刘元秀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27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兴趣论文; 学习兴趣论文; 教师论文; 情境论文; 学生学习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