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唯物史观这把钥匙——精神文明建设系列谈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唯物史观论文,之二论文,这把论文,精神文明建设论文,钥匙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有一个相声段子,讲的是一位生活在旧时代的老人,在经过漫长的沉睡之后,苏醒于50年代的新北京。惊异于社会体制和风尚的变化,因此闹出种种笑话。人们在笑声中感受到了时代的进步。假如今天再编这段相声,假设有人在70年代沉睡过去,又在90年代的今天醒过来,他恐怕也会有类似的感受,闹出许多笑话来。
相声是一种幽默艺术,我们绝没有把它作为建设精神文明的“理论依据”的意思。但它也确实对我们有所启发。怎样看待社会精神文明的状态?怎样把握衡量精神文明的尺度?怎样落实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切,都必须基于社会发展,历史地加以回答。恩格斯在谈到马克思的永垂科学史册的发现时说过,“以前所有对于历史的见解,都以下述观念为基础:一切历史变动的最终原因,应当到人们的思想中去寻找……”而马克思则指出,“每一历史时期的观念和思想也同样可以极其简单地由这一时期的生活的经济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决定的社会关系和政治关系来说明”。(引自马恩选集第三卷P40—41)
现在,常常听到有人在抨击现实问题时,留恋地提起50年代,并大有“今不如昔”之感,社会风气差了,腐败现象多了,道德滑坡了,文化崩溃了,“雷锋叔叔不在了”……不能说这些同志用心不好,也不能说他们没有一点事实依据。今天的社会上确实存在着许多消极现象,精神文明建设中确实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但离开不同的社会大背景,简单地进行对比,更由此得出“今不如昔”的结论,恐怕是欠妥当的。
改革开放的十几年来,我国物质文明建设的成就巨大,现代化建设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这是有目共睹的。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在不断发展,成绩是巨大的。尽管在一个时间内,一些地方和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手软、一手硬的问题,但我们党“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指导思想始终是明确的。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党中央加大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力度。各级党组织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以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建设为重点,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推动了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和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建立。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的蓬勃开展,振奋了广大干部群众的精神,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完全可以说,没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的支持与保障,我们的现代化建设事业就不可能取得今天这样令世人瞩目的历史性成就。
横看成岭侧成峰。分析和判断形势,有一个标准问题。人们在对当前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的评价上存在着分歧,重要的原因之一是评判标准有异。如果大家有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共同语言,认识就比较容易一致了。应该看到,价值观念,道德规范是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而不断变化的。我国目前呈现的思想道德方面的复杂状况,同我国正处于转轨时期这一社会状态密切相关。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整个社会的行为规范、道德规范正处于急剧变动之中,出现一定范围和一定程度的紊乱和失序现象,是难免的,是暂时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一些过时的观念,十年动乱对人们思想道德的严重破坏,近年来外来文化的冲击,市场经济可能产生的对人们思想的负面影响,也都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但需要看到的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方向是正确的,主流是好的。随着新旧体制的转轨,一些符合时代精神的传统道德规范被继承和发展,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的道德文明在逐步形成和确立。变革、开放、求新、求实的观念,时间、效益、价值、竞争的观念,公平、公正、公开、平等的观念,自主、自立、敢闯、实干的观念,等等,在赋予它们新的内涵的情况下,正在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成为新时代的社会风尚。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推动着精神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又促进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正是在这样的基本点上,建立起我们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信心,也找到了进行精神文明建设的途径。
风物长宜放眼量。历史提出来的任务,只能靠历史的发展去解决。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科学地分析和判断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势,多一点历史观,多一点辩证法,既看到成绩,又看到不足,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