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生子女家庭与国防风险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独生子女论文,国防论文,风险论文,家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4万多公里长海防和边境线的大国,国家防务需要以相应的军事人口配置为保障。人口是国防建设的重要因素。先秦著名的政治家管仲在《管子·重令篇》中曾说:“地大国富,人众兵强,此霸王之本也。”国家有关征兵政策规定:每年应征入伍的新兵年龄是男青年为当年满18到20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和企事业单位职工可放宽到21岁,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可放宽到22岁,女青年为当年满18到19岁(娄国才,2004)。目前,我国应征入伍的兵源中有一半是独生子女;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育观念与以往相比发生很大转变,生育意愿显著下降,未来的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将会不断上升,预计今后独生子女在应征兵源中所占的比例也会不断上升。独生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存在很多的不同,比如他的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更加简单,纽带更加紧密,同时家庭的风险性和脆弱性更强。因此,成年独生子女(18~22岁)进入军营这个大熔炉锤炼,对国家的军队建设和兵源征召带来了不同于以往的影响。并且独生子女投身国防事业,也给独生子女这种风险家庭带来了不同于往常的人为风险。本文中把17~19岁的高中毕业青少年作为目前主要的兵源对象,分析独生子女家庭的国防风险问题。
一、独生子女家庭的由来
1.独生子女家庭的政策发展
“独生子女家庭”指的是父母终身只生育一个孩子的家庭。这样的家庭结构在我国的任何时期都出现过。但是自从1980年9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关于控制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明确提到“为了争取在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总数控制在12亿以内,国务院已经向全国人民发出号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我国独生子女家庭的数量开始呈快速增加的趋势。并且从此在政策号召下所产生的“独生子女”和“独生子女家庭”,与计划生育政策紧密联系在了一起。
杨书章、郭震威两位学者运用调查数据和模型估算出:1995年城镇新增人口中的独生子女已经占到2/3以上,农村也达到1/10上下。(杨书章、郭震威,2000)独生子女数累计已经达到8000多万人(李建民、原新、王金营,2000)。2000年城镇独生子女6140万,农村独生子女3206万,我国独生子女数为9346万(宋健,2005)。预计到目前我国独生子女数已经超过1亿。如果生育模式没有发生改变,我们大体上可以将独生子女数量和独生子女家庭数量视为相同,则我国目前的独生子女家庭超过了1亿户。虽然按照家庭平均人口3.44人来计算,目前独生子女家庭还没有占到家庭结构的主流,但是在大中型城市中已经成为年轻家庭的主流形式。
2.独生子女家庭结构
独生子女家庭典型的结构是倒三角形的“4-2-1”三代共存的家庭人口结构。人口学上所谓的“4-2-1”结构,为独生子女代(第三代)1人,独生子女父代(第二代)2个人和祖父母代(第一代)4个家庭人口所组成的家庭形式,他们不一定居住在一起,但在代际家庭关系上存在这样的联系。并且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加大,传统几代同堂的大家庭观念的淡漠,使年轻人更加追求自由的空间,核心家庭、小家庭成为家庭居住形式的主要潮流。家庭规模普遍缩小,家庭平均人口数量从1982年的每个家庭4.41人减少到2000年的3.44人,全国2/3的家庭是父母带着未婚独生子女生活的二代3人家庭。结构功能论中提到“结构决定功能”,独生子女家庭的这种结构,决定了它最典型的特点是孩子的唯一性和单传性,孩子数量的减少带来了家庭关系和家庭结构的简单化;家庭资源集中在唯一的孩子身上,增强了家庭关系中的亲子关系的纽带,弱化了其他的关系和纽带,也带来了这种家庭关系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
二、独生子女家庭对国防建设的影响
1.独生子女家庭对国防兵源数量的影响
生育率因素
因为计划生育的成功推行,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少生、优生”的观念深入人心和生育成本的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比起20年前有显著的降低,使得自20世纪70年代初特别是1990年以来我国妇女生育率出现了持续的下降。郭志刚学者和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美国人口咨询局和亚太经社会等机构对我国90年代的生育率作出了估计。尽管结论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都得出了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总人口的生育率在1.8或以下。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低生育水平的行列。
事实上过去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造就了我国一批独生子女;但是我国现在的生育政策并不是纯粹的一孩政策。生育政策也强调“开小口”的措施,部分省市在原有的严格限制的情况下,已经缓慢地逐步放开生育二胎的限制,像浙江等省就是“一孩半”政策。尽管如此,由于生育意愿刚性的下降,生育成本的提高,家庭理性选择少生,所以生育率会持续朝低水平的方向发展,未来我国妇女的生育率会维持在更替水平附近,但仍低于更替生育水平。这预示着一旦人口的惯性增长停止下来,紧随其后的是人口数量的加速减少。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将面临兵源年龄段人口数量的减少,独生子女数量将在总人口中占主要比例。而独生子女父母一般不倾向于将自己唯一的孩子送去参军,征兵形势将逐年严峻起来。
2.独生子女家庭对国防素质的影响
身体素质因素
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以及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我国适龄青年身体素质总的来说是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对于那些独生子女家庭的青年来说,作为家中唯一的孩子,家长的经济、情感的投入更加专一,会尽量满足子女的生活物质需求,给予最好的生活照顾。但是由于目前处于应试教育体制的大环境中,学生中考、高考等的升学压力过大,看书时间过长以及用眼方法的不正确;特别是近几年来,网络游戏、聊天弥漫整个青少年群体,有相当数量的青少年整日埋头于书堆,面对计算机,小小年纪就开始戴着厚厚的“酒瓶底”。而且由于现在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菜篮子里的东西丰富了,不少青少年变得比较挑食和偏食,很多人出现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的状况。根据近几年兵检的档案显示,适龄青年体检合格率呈下降趋势已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由于视力、体质原因被淘汰了。
科学文化素质因素
随着社会经济竞争日趋激烈,在“教育至上”的文化氛围下,国家、社会对孩子的教育投入加大。目前我国已经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也有很大的发展,2001年高中阶段的毛入学率已达到42.8%(黄荣清,2004);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已经位居世界第二,2001年全国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本专科在校生的毛入学率达到了13.3%(黄荣清,2004),并且近年来高校以每年10%的速度扩招(沃拥军,2000),青年上大学的机会逐年明显增加;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成绩也突飞猛进,电大、函大、刊大以及网络远程教育增多,入学标准放宽,吸引了相当部分高考落榜生,导致可征兵源数量的逐年下降。望子成龙是大多数家庭追求的最大目标,并且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对唯一的孩子的期望值很大,对教育的投入更加大,希望并努力创造条件使孩子健康成长、接受良好教育、成才;因为比起多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家庭对孩子的教育只有一次成功的机会,不成功就是失败。而且独生子女家庭的经济收入水平不但比非独生子女家庭高,而且相对稳定(边燕杰,1986),也有能力对子女教育进行高成本的投资。据统计,近年来每年全国应届高中毕业生升入各类大中专学校学习的在70%~75%之间(梁峰,2005),没有考上各级各类学校的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问题青年。这些青年自我约束力差,纪律观念不强;有的入伍前是家里不敢管、学校不愿管、社会无人管的“三不管”人员;个别的还有劣迹。而目前国家新兵征集的对象主要放在这部分青年身上,这对保证新兵的质量带来了某些不利的影响。
社会因素
一方面在国际国内的和平大环境下,人们滋生了懒惰、安逸的情绪;并且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社会经济成分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上“讲求效益”,“讲利益”的风气不断见长,也改变了不少青年人投军报国的想法。特别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期间成长起来的一代,重实惠、讲舒服、图安乐;独生子女更是不愿意离开父母到部队去经受艰苦生活的锻炼,少数出现在体检中“装瞎装聋”,搞自我淘汰的现象。另一方面,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一些随着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和军队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变,适龄青年原本可以通过部队来实现“曲线就业”,因为考虑目前在部队出路有限,退伍后也很难有好的安置,受经济利益驱动,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会更加顾虑孩子未来的发展,不愿意甚至阻挠子女投身绿色军营。
心理因素
在独居、独食环境中长大的独生子女,都是家中的“小王子”、“小公主”,由于父母和长辈的爱过分聚焦、期望过高、养教方式不甚科学,因此相当数量的独生子女存在娇生惯养、不愿意吃苦、以我划圈、心理晚熟、怕苦怕累、感情脆弱、任性散漫等等缺陷和不足。独生子女没有很多在集体环境中与同辈群体长期相处的经验,对父母的依恋过重;入伍后,这些青年将很难适应部队严格纪律的集体生活环境,无法尽快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同时中国传统的家庭伦理道德观念崇尚“养儿防老”,亲子关系、血缘关系是家庭关系维系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独生子女家庭中结构更加单一,亲子关系的纽带更加强烈。而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对仅有的一个子女倾注了过多的心血,会给予孩子过多的保护。在目前的环境下,少子化风险带来了家长的忧虑和压力过大,担心孩子在入伍后遇到的未知风险,对孩子进入军营锤炼不放心,这也无形中为兵员征集带来了一些不利影响。
三、应征入伍对独生子女家庭风险的影响
1.家庭结构的变化
一个家庭的生命周期大致需经历五个阶段:诞生、新婚、生育、空巢和解体。在传统的多子女家庭中,空巢期多在夫妇晚年,在现代化和社会流动大潮的推动下,家庭日趋的小户型和核心化,独生子女家庭孩子应征入伍后,家庭的人口数从3转变为2,提前进入空巢家庭行列。在城市中,有43.70%的老人愿意和子女居住,13.10%的老人持无所谓态度;农村65.30%的老人希望和子女居住,12.80%的老人认为是否和子女居住两可(中国老龄科研中心,2003)。但是据资料显示,最近10年来我国空巢家庭一直呈上升之势。2003年,我国空巢家庭在有老人的家庭中所占的比例达到25.8%(丁海霞,2005)。空巢危机悄然来临。当然对于那些孩子数量在两个及以上的家庭来说,其中一个孩子应征后对家庭的影响要比独生子女应征入伍后对家庭的影响小得多。独生子女应征入伍后,空巢家庭的夫妇无子女在身边,生活比较寂寞单调,无法享受到子女绕膝的天伦之乐,情绪和婚姻的稳定都会受到影响。当然,由于子女应征入伍带来的“空巢”现象是暂时的,但是如果子女在入伍突遇伤亡,就将造成家庭的永久“空巢”。年幼的独生子女发生意外,年轻的父母或许还有机会再生一个。但是响应计划生育政策和“晚婚、晚育”政策下,独生子女家庭的家长不是已经实施了人工节育措施就是已过中年,成年独生子女在入伍后突遇伤亡,其父母能够再生一个的几率很小,可能就要“空巢”后半生。
2.应征入伍对家庭风险的影响
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贝克在《风险社会》一书中提出:现代社会风险的范畴更加广泛,不再仅仅指自然界的风险,更多时候是处于社会大环境中的人为风险。国家有国家安全和国家风险的问题存在,家庭也有一个家庭安全和家庭风险问题。独生子女家庭是子女人数最少,家庭关系最简单,结构也最单一的一种特殊的家庭形式,它不同于以往的“四代同堂,其乐融融”的联合大家庭结构。在这种家庭的重心已经由过去的老年人(长辈)转移到了孩子的身上,亲子关系成为了联系家庭、夫妻关系的重要链接点,孩子成为父母生活、工作围绕的焦点,是“家庭的中心”。特别是在城市现代化大力推进的今天,各种未知的风险潜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的单一性导致了它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和风险性增强,因为“所有的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面了”。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提出孩子的净成本等于家庭为某个边际孩子预期支付的直接成本加上父母所耗的间接成本,减去该边际孩子提供的预期收入现值和劳务的现值。根据贝克尔的理论,独生子女如果发生意外风险,则边际孩子提供的预期收入和劳务的现值为零,父母不仅不能从孩子身上得到价值增值和心理的满足,还付出了巨大的物质成本和心理成本。
(1)家庭养老
从社会保障以及人口学角度来讲,独生子女应征入伍后意外伤亡会导致传统家庭养老实施者的缺位,养老功能的弱化。由于我国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还没有建立完善,目前,养老保障仍然内化于家庭范畴,子女依然是家庭中最可靠最宝贵的支持资源。子女数量对父母的养老支持获得有显著影响,多子女和少子女有很大差别,但最根本的差别还是有子女和无子女的差别。由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的不稳定性,仅有的一个孩子一旦出现意外,将会给独生子女家庭的养老功能带来多方面的影响。据调查,8%~9%独生子女会在55岁以前因患疾病或非正常原因而死亡(宋健,2005),独生子女入伍加大了其成长风险发生的几率,一旦发生意外,这些家庭将无法保证其家庭养老功能。这一点在农村地区则更为突出。虽然有些独生子女父母能够更多地依赖配偶和自己的力量来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养老困难,但是养老不仅仅是一个经济角度的问题,它包含了经济养老、生活照料、精神赡养三个层面。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父母失去了唯一的孩子,更多的是失去了晚年的精神支柱。这种痛苦是无法估计和补偿的。
(2)家庭的经济受损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独生子女应征入伍后意外伤亡是人力资本投资的损失。独生子女家庭的资源比起多子女家庭来说流向比较单一,主要是由父代流向子代。家庭对独生子女的高等教育、生活质量等各方面的投资,在整个家庭的投资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子女成年后是人力资本投资应该得到回报的时期,但是一旦当子女在军队中发生意外伤亡,生命残疾或者终止,此时,人力资本立刻贬值或者消失。家庭无法得到投资的回报,经济受到损失。更严重的是很多家庭因此而陷入贫困。
(3)情感受损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独生子女应征入伍后意外伤亡造成了父母心理的“空巢感”,影响家庭关系的稳定和谐。家庭是由婚姻和血缘关系组成的,作为联系家庭成员关系的纽带,血缘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特别中国是一个讲究“伦理纲常”宗法血亲制度的社会,父子、父女关系的密切程度会超过夫妻关系;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的单一性,使得父母对小辈的关爱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感情更加浓烈。一旦子女发生了意外,对父母造成的打击更加大。如果父母已经年过中旬,再次生育的可能性低,到了老年时期缺少子女的天伦之乐,“空巢感”和内心孤寂更为强烈。
四、结论
21世纪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纪,对我国的军队以及国防建设来说也是如此。独生子女家庭作为政策下的一种特殊家庭,这种社会现象也影响着我国的国防事业发展。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人们生育观念的转变,独生子女新兵数量将会不断增加。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孩子由于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的特殊性,在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心理等因素对国防的兵源建设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独生子女应征后导致家庭提前进入空巢期,也加大了独生子女家庭的在养老、经济支持、情感支持等方面的风险。
面对目前的环境,一方面针对独生子女兵源的特征,在他们进入军营后,给予相关的训练,使他们能够尽快适应军队这种集体环境;另一方面,对于独生子女家庭的国防风险,在政策上以及相关措施给予扶持和帮助,减轻风险发生的概率,防范风险的发生。
标签:政策影响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