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新世界,我国的教学改革收获了极大的成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学的目标已经由培养学生的绘画能力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上来。这无疑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研究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已经成为我们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本文旨在研究小学美术教学中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小学美术;图像感知;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引言:伴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我们的教学理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学生学习的目标已经从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能力的培养上。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转换教学思想,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新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1培养图像感知能力的意义
美术是艺术性的教学内容,小学生美术的学习就是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小学美术教学的实际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
1.1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其意义首先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感受美,是人类的基本生理需求,只有美的事物才能带给人精神上的愉悦。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极大限度地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让学生发现美,感受美,进而更好地创造美,激发学生对于美的追求。
1.2提升学生鉴赏能力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在作品中体会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通过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
1.3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美的认识。发现美和感受美是创造美的前提,通过对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培养,能够促进学生对于作品的鉴赏能力,更深层次地去学习美的知识,掌握美的技能。
2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措施
2.1构建教学情境
在小学美术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们需要依据学生们对各类图像的感知能力构建相对应的教学情境。首先,要以其教学内容为基础,设置好合理的情境,注重情感的培养,让其情感和图像更为密切的连接在一起;其次,在创设教学情境之后发散学生情感,选用合理的教学方式开展教学活动,激发出学生参与美术教学活动的兴趣以及热情,其所设置的教学情境要尽可能的贴近学生们的实际生活,以此来培养学生们对图像的感知能力,提升其感知水平。
2.2设置教学问题
小学时期是学生们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会处于一个萌芽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来启迪学生,会给学生们日后产生极大的影响。所以在实际的美术教学活动中,老师们可以以设立问题的形式来培养学生们对美术图像的感知能力,加深学生对其图像的理解程度,深化其感受,帮助其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3手工制作
小学生对各类新鲜事物的好奇心理比较强,同时其好动性也比较高。老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这一特性改变教学方式,适当的在教学活动中增加手工制作课程。将美术知识理论和实践完整的结合在一起,赋予其美术知识艺术性的特征,老师要鼓励学生,锻炼学生们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的拓展其想象的空间,这样会在无形之中提升学生们自身的鉴赏能力。学生们在制作各类手工物件时,会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到其中,彰显出自身情感,可以更为深度的理解该知识内容。
2.4小组教学
采用小学合作的学习方式会优化整体美术教学流程,更好的实现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目标。在分组时,老师要以学生们自身的学习能力等为基准,科学的分组,在完成分组工作之后,还应当设置好和其内容相关联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可以更有效的针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实时的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让学生们敢于表述出自身的观念,老师要对学生们的观点进行评价,指导其言论。通过分组的形式,促进课堂气氛,建立更加和谐的课堂环境,提升教学的效率,达到培养学生图像感知能力的作用。
2.5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内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需要在教学的实际过程中促进学生对于作品内涵的理解。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通过促进学生理解作品内涵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结合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让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更加的深刻。
2.6重视观察,教给方法
学生在感知事物的过程中,无意性、情绪性很明显,知觉的选择性还比较差,观察事物时只看到表面现象,不能仔细地观察,注意力常常集中在那些次要的,与观察目的联系不大的地方去。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做到:通过比较找特征,根据变化找规律。同时,教师还要加强指导,在观察过程中做到扶放结合。
2.7引导学生,结合思考
本着“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多给学生感悟艺术作品的时间,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学生的感悟和认识为主,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教师通过对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段的讲解,提升学生对作品的鉴赏能力。再引导学生认识这幅画的创作手法,以调动学生的眼、脑以及语言能力,由此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
2.8情感的导入
在审美观察过程中始终渗透着情感的活动,学生如果缺乏观察审美的兴趣,就不可能开展任何审美活动。例如,在美术欣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作品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介绍与某事物有关的往事、历史传说、故事、诗词,引发学生特定的情绪记忆,以积极的情感状态投入审美观察。
结语: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图像感知能力对于学生的审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断提升个人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进而创造美,形成个人的独特的艺术体验。
参考文献:
[1]开启创新思维课堂直视数学思维魅力[J].黄冬金.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02)
[2]激发创造欲望,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J].赵红艳.中国校外教育.2017(24)
[3]浅谈当下小学美术教育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J].梁盼盼.艺术科技.2016(02)
论文作者:于海泓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能力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图像论文; 学生论文; 学生们论文; 小学美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12月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