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民的选择_中国共产党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民的选择_中国共产党论文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民的选择,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重要思想论文,代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从胡锦涛同志发表“七一”讲话以来,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潮正在全国兴起。“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中国共产党成功经验的总结,又是必须依靠每一个党员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同志所说的“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真心实践‘三个代表’”极为关键。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付诸实践,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接受人民的选择。

一、从法律角度对“代表”含义的界定

代表是指经选择被确定为某一方面意志的维护者、利益的谋取者,或者被社会认同为表示、象征某种意义的人与事物。代表的生成有两种途径:其一是经选举、受委托、被指派而取得代表权,笔者称之为授权性代表。这种代表的权力来自于授权人,代表必须为被代表者说话、办事、表达意见、谋取利益,如人民代表、诉讼代表人等。代表生成的途径之二,是由于社会公众的认同,被默认为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的人或事物。例如,某篇文章是某人的代表作,某位运动员代表着某球队的水平等,笔者称之为表征性代表。表征性代表是由于某人或者事物因为客观上具备了象征、表示、显示某种概念或意义的条件,而被视为代表。代表一词在应用中,授权性含义既在数量上多于表征性含义,也在功能上优于表征性含义。我们平时所说的代表,大多是在授权意义上而言的。授权性代表最为显著的特征是,代表根据被代表者的授权,以被代表者的名义进行活动,由被代表者承担代表行为所产生的法律后果。表征性代表是一种由社会评价趋于一致而形成的默认,社会对表征者的评价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作为被代表者都不得不接受。形象地说,起表征作用的代表,会给被代表者带来增光添彩或者丢人现眼的结果,即便被代表者事后再作辩解也是很难有说服力的。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一词对内主要是授权性意义,即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是基于其先进性而形成的众望所归,是人民对中国共产党进行考察、选择的结果。“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一词对外还具有表征性意义,即面对全人类而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合格代表。从法律意义看,代表的基本特征如下:

(一)代表的生成基于选择或者实力比较

代表的产生形式多样,但是,无论是选举、协商、比较、推举、委托都是选择或挑选的过程。代表的最重要的特性是来自于被代表的本体且经过选择。选择就意味着竞争,隐含着淘汰的机制。选择、挑选是在实力展示和竞争基础之上的取舍,是对其他也可能成为代表者的淘汰。代表产生的民主性决定了代表的质量,无论授权性代表或者表征性代表都是在竞争中产生的,都是由被代表者挑选的。某个人、某团体、某政党之所以能够成为授权性的代表必定是其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如果某个人、某团体、某政党能够成为表征性的代表,必定是因为其具有高于同类人员、团体、政党的水准,是该类别事物或人物中的佼佼者。

(二)代表与被代表者属同一法律主体

代表产生后,只是被赋予了一定的权力或者成为一种象征,成为代表之后的人与事物自身的属性并没有变异。代表既是被代表者意志的表达者、利益的谋取者,又是被代表者群体中的一员。代表永远也不能脱离其代表的利益主体,代表本身没有、也不应当有特殊的利益,代表也无权向被代表者索取利益。代表与代理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代表与被代表者是同一法律主体,代表来自被代表者自身,休戚与共具有共同的意志和利益;代理与被代理人是不同的法律主体,代理人多数来自被代理人外部,是一种异体的外部力量。代理人的意志可以与被代理人不一致,代理完全可以是营利性的行为,如聘请律师作为代理人必须支付费用。概括地说,代理是对外在的、异种力量的利用,而代表是对内在的、自身力量的使用。“人民选代表,代表为人民”则是代表与被代表者之间关系的正确概括。

(三)代表权来源于多数人的信任

从理论上考察,代表权与代理权都来源于授权。但是,代理权的授权是契约性授权,代理人与被代理人是合同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在先,边界比较明确。与此相反,被代表者是基于信任将权力赋予代表,正由于这种授权是信任性授权,情感性的、模糊化的因素比较多。信任是在认同、支持、相信基础之上的托付,一方面是被代表者将满腔的期待与热情倾注于代表,另一方面对代表的素质也是更为严峻的考验。代表的选择不是“一次定终身”,代表可以是临时的、一次性的,也可以是持续的、连选连任的,关键是多数人的认同和信任。尽管多数人的意志不一定完全正确,但是,多数人的认同却是代表得以产生的基础。某一方面的权威被推举为代表的可能性较大,强制人民接受有权(仅有权力)无威(没有威信)的代表是对民意的强奸。在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情况下,被代表者对代表的信任是由衷的,这种信任有利于低耗费地建立良好的秩序。在专横的统治之下,代表也可能勉强产生,但是社会认同的程度必然低下,以至成为少数人的代表。当代表的能力偏弱,客观上作用微小时,代表就会被人们视为可有可无的“摆设”。

(四)代表必须向被代表者负责

虽然代表产生于被代表者内部,但是,代表仅仅是一种资格,代表权不能垄断,代表权的授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代表必须向被代表者负责。从某种意义上说,负责任才是代表,不负责任就不是代表。无论是授权性代表还是表征性代表,凡是代表就必须是杰出者,非杰出者充当代表是一种历史的倒退。代表必须不断地以优良的表现取得被代表者的信任,昨天的代表≠今天的代表≠明天的代表,被代表者对代表的选择也是发展的、动态的、与时俱进的。既定的代表被淘汰的原因大体有三:一是在前进中落伍,其自身已经不再是杰出者;二是新的杰出者的涌现,使得原有的代表相形见绌;三是代表的行为偏离了代表的职责,不足以继续取得代表资格。总之,多数人的意志不可违拗,被代表者不会容忍名不副实的代表,被代表者对代表既然具有选择权,也就同时拥有再选择权和撤换权。再选择权和撤换权的行使无须经过原有代表的同意。

二、“三个代表”不能自封

2000年2月25日,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视察工作时首先提出了“三个代表”的要求。江泽民同志在视察讲话时总结了我党70多年的历史,认为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斗争。”江泽民同志还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如何更好地做到这‘三个代表’是一个需要全党同志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深刻思考的重大课题。”这段话的含义十分明确。从逻辑上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赢得人民拥护,是因为“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从因果关系角度的阐释。在分析因果关系这个特定的语境之下,“总是代表着”意指“全部的原因都在于”,而并非“过去、现在、将来都是”。由此可见,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时,立足于总结我党70多年的成功经验,充分肯定了我党的成功在于“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以此告诫我们,如果我们党不能“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无可逃遁地走向失败。在历次讲话中,江泽民同志还从反面论述了前苏联共产党执政长达74年后垮台的教训,“根本的一条,就是不能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不能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不能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只有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我们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如果我们仅仅是在口头上宣称“三个代表”,而不是真心诚意地实践“三个代表”,我们面临的肯定是失败。

当前,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确性的认识已经在全国基本达成共识,但是,对实践“三个代表”的认识还很不充分。有的同志认为,既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我党理所当然就是“三个代表”。对于这种自封“三个代表”的倾向,笔者深感忧虑。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思想并不是对我党建设的自我赞誉,恰恰是在新时期对我党建设的期望和要求。过去我们一直强调党的先进性,但对先进性的体现论述得不够明确,“三个代表”对我党的先进性予以更为形象的概括,意在号召和动员全党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不是肯定我党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而是要求全党不断增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价值在于,其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昭示天下的理论宣言,又要坚定不移地将“三个代表”付诸实践。“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牢牢把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是衡量有没有真正学懂、是不是真心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重要的标志。”

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党都要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是:是否真心实践“三个代表”、能否始终做到“三个代表”。随着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入,一定要认真防范自称“三个代表”或自封“三个代表”的倾向。这些年来,由于党的建设方面的缺陷,党员领导干部的腐败现象十分严重,党的威信在有些地方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有所下降,党中央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目的在于,使党的各项工作都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更快更好地发展起来,不断让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任何自封或变相自封“三个代表”的想法和做法都是没有依据的。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已经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了真心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的要求,党的基层组织或党员如果面对党中央的告诫和要求,满足于自封为“三个代表”,而不是努力实践,必定会脱离群众,引起人民群众的反感。

三、代表的生成是竞争之中的选择

必须充分肯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摧毁旧政权、建立新政权的时候,以高度的先进性博得了全国人民的爱戴和支持。但是,在中国共产党执政50多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表现得是否充分,中国共产党是否能够持续地得到人民的信任,成为名副其实的“三个代表”,还有待人民的判断。客观地说,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不容怀疑,党的先进性具体地表现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汇聚为党的先进性。当我们为党员队伍的壮大而欣喜的时候,也应当从质量上考虑每一个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究竟如何。近年来,从党内揭露出了一批腐败分子,的确使党的队伍更加纯洁了,但是,党内腐败分子的数量之多、级别之高、罪恶之深、影响之坏,不能不说是触目惊心的。此外,贪图安逸、不思进取、与民争利等消极风气在党内也有一定程度的蔓延。这些都向我们敲起了警钟。

通俗地说,对一个人既要看“出身”,更要看表现,尤其是重在现实表现。“出身”替代不了现实表现,“出身”好并不能决定表现好。就政党而言,首先,需要考察的是该政党先进性的有无,即是不是一个具有先进性的党;其次,需要考察的是该党先进性的多少,即该政党在何种程度上是先进的;再次,需要考察的是该政党的先进性是否与时俱进,即能不能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创新和提高自身的先进性。对任何政党而言,昨日的辉煌难以作为今日在竞争中取胜的“护身符”,选择什么政党作为执政党最终取决于人民的意志。对中国共产党而言,在全体党员中至今仍有永葆先进本色的党员,党的队伍某一方面具有先进性并不等于全面实践“三个代表”,在某一阶段具有先进性也并不等于始终实践“三个代表”。如果哪一天既有的代表不再为人民谋利益了,人民就有权力重新选择其所信任的代表。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人民对代表具有选择权、再选择权和撤换权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最具有警醒意义的内容。

中国共产党作为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的政党,是其成为“三个代表”的优势条件,但更为重要的是其实践“三个代表”的实际表现如何。既然是代表就必须服从被代表者的挑选,执政党也是如此。人民随时都在选择他们认可的“三个代表”,人民对执政党的选择不可能“一次定终身”。政党的先进性是动态演进的过程而非终极状态,人民的选择和再选择会与时俱进不断进行。

四、接受制约与监督是代表的义务

众所周知,代理权来源于契约,具有明确的形式要件,代理的权限范围(一般代理或者全权代理)也约定在先,代理人只能在委托的权限范围内活动。代理人超越权限或者变更权限的行为,非经被代理人追认,对被代理人不发生法律效力。由于代理是利用外在的力量,代理人与被代理人的关系完全契约化,对代理行为的法律规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制约机制相对成熟。也正是由于代表是使用自身的力量,长期以来,“自己人效应”下的内部操作使得对代表的制约机制发育受限。很少有人从法律角度关注代表与被代表者权利义务关系,代表一旦产生之后,代表权的限制权往往成为虚置的形式。一方面,由于被代表者对代表的信任不再具体地关心代表权的行使,另一方面,因为信息公开的缺失,被代表者对代表的约束也难以及时有力,代表背叛被代表者和滥用权力的发生率高于代理。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中,有两种情况值得重视:一是由于制度设计等方面的缺陷,代表异化成了一种荣誉身份,代表的实际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如相当一部分人民代表);二是代表权的行使脱离了被代表者的管束,某些代表专横跋扈滥用权力,已经成了与民争利的“代表”人物。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依照笔者理解,被代表者对代表既有制约权,又有监督权。制约和监督的含义客观上存在差别:监督是指“察看并督促”;制约是指“甲事物本身的存在和变化以乙事物的存在和变化为条件”。在执政党的建设问题上,一方面是对执政党的监督不可缺失、虚化、表面化;另一方面必须从制度上、机制上使执政党的行为受到规制、限制、控制。制约所能解决的问题是其“只能怎样做”,制约的作用更具有根本性、限制性、引领性,制约是机制在起作用,所能发生的钳制作用具有双向性质且不可逾越。中国共产党不但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坦言真心实践“三个代表”、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既表明了接受人民选择的决心,又迈出了在人民的制约、监督下执政的实际步骤。

标签:;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人民的选择_中国共产党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