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卫生学校 云南大理 671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理念的不断创新,我国中医学的教学方式以及课程发展不断发生变化,至如今,互动式讨论性教学凭借着它的启发性、开放性等特点逐渐在中医学基础课堂中占据着重要的教学地位。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实施过程,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通过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不断提升学生对中医学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探究精神,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影响着有效教学的实施与展开,因此只有掌握其中的利与弊,才能将其更好地推广。因此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动式讨论性教学法的利与弊,力图为今后的课堂教学提供有利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利与弊
前言
中医学基础课程虽然在中医学知识范畴里属于较为基础性的内容,但是其中也包含有对人体生理以及病理的研究与治疗,涉及的范围以及知识点同样具有抽象性强、理论性强、深度广等特点,因此若仍遵循以往传统式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则不仅会降低学生对中医学知识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影响教学的传授效率,不利于中医学知识的传授,因此如何将中医学的知识点进行有效以及有趣地传授予学生是当下大多数中医学教师面临的难题[1]。互动式讨论性教学在国外相当盛行,于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渐走进我国的教育行业,并以它开放性、有启发性等特点迅速得到关注,并逐渐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改变了以往教学的枯燥模式,而且对教学的效率起到积极地促进意义,但是其教学方法在我国教育事业中仍不够成熟,因此仍存在一定的弊端影响着我国大多数的课堂教学[2]。
1.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以及优势
1.1 激发学生对中医学基础性课程教学的学习主动性
中医学是一门教学内容较为深奥以及抽象的学科,因此若在其传授的教学课堂中采用传统的“口授—板书”教学模式,则不仅将会降低学生对其学习的兴趣,而且还会降低学生的学习质量,因此中医学教师应该让其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随着时代的改变而改变,例如采用互动式讨论性教学。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是一种让学生之间通过“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的学习形式的教学模式,充分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体现出来,进而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不断探讨出充满意义的学习见解,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1.2 融合理论性教学与实践经验
由于医学类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仅仅依靠理论性的学习远远达不到对其知识的完全掌握,中医学的学习也不例外,而采用互动式讨论性教学则是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中的枯燥教学方法,将实践性教学有效地融进理论性教学中,将学生对医学知识的认知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上,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理论性诊断奠定坚实的基础[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以及质疑的能力
传统式教学主要是以让学生听从教师的讲解以及分析为主,严重地束缚了学生的学习思维以及发散性思维,进而禁锢住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掌握到课堂教学中传授的知识,而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是一种围绕提出问题—展开讨论—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因此在其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让学生自由地表达自我的想法以及见解为主,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其次,通过学生之间的互相讨论、质疑,还可以将学生的探究视角不断扩充,让学生意识到自我的不足以及借鉴他人的经验,进而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2.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中的弊端
2.1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较少,讨论深度不够
虽然互动式讨论性的实施过程是通过学生之间展开讨论来完成,但是由于大多数的学生临床经验相对较少,因此其各方面展开的讨论深度远远基于基础性的知识点,并没有将其讨论的内容以及深度扩充到更为广泛的方面,因此尽管其教学模式相对较为开放,也充分将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表现出来,但是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力度远远达不到理想的高度,加之学生的个人思路不够开阔,因此在作很多的临床分析上都将其结果以及过程归结在理论性的书面知识点上,因此从另一种层面上看,其实质性的课堂活动还没有完全脱离理论性塑造的框架,进而影响学生对中医学基础性知识的掌握以及认知。
2.2 讨论性教学的展开主要围绕理论性的知识点
学生的临床实践经验少,不仅影响其讨论分析的深度,而且也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人发散性思维,据相关的临床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的学生在展开对某一主题、病理的分析讨论时,往往受到教材中理论性知识点的束缚,从而促使其讨论以及分析的过程始终围绕着这一知识点而进行阐述,进而使其讨论失去原本的设计意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提升自我的思维广度以及见解,因此从另一层面上说,该教学方法没有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质量。
3.建议
随着新课改理念的推进,越来越多的课堂教学遵循着以学生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原则,将课堂的主动性交给学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施展自我的舞台,但是由于学生仍处于一个学习的阶段,因此其对所要传授的知识点还没有一个系统以及完整的认识,加之其自我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完全成熟的状态,所以仍需要教师作为一个重要的引导、指导者。由此可见,在接触到新教学方法时,能否完全将其完整地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其课堂的实际情况而对其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从而才能为课堂教学提供合理、科学地教学方法,进而才能提高学生的实质性学习质量,提高教学效率。
4.结语
由于中医学基础课堂仍是一门内容含量、知识深度等均不容小觑的学科,因此在传授其教学知识时,不要沿承以往的传统式教学模式,当然,在设计以及接受创新型的教学方法时,也要根据其实际的情况作出改变,要看到其中的利与弊,进而才能完全运用其有利之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摆脱或是防范其有弊之处,降低其弊端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效率[4]。
参考文献:
[1]许筱颖,徐雅,郭霞珍.不同教学模式在《中医学基础》课堂教学中应用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45):155-156.
[2]高建德,范凌云,余琰,等.以问题为基础的互动式教学法在中药药剂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08):119-121.
[3]李建伟.试论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研究性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17):212-212.
[4]陈晓辉,曹珊,詹向红,等.互动式讨论性教学法在中医学基础课程教学中利弊的探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05):10-11.
论文作者:杨丽锋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3/1
标签:学生论文; 中医学论文; 理论性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教学法论文; 基础论文; 课堂教学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