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平中见奇论文_牟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应平中见奇论文_牟智慧

牟智慧

(平昌县信义小学 平昌 636700)

语文教学毕竟有自己的专司之职—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语文课必须把掌握祖国的语言文字摆在第一位,否则,它可能就会上成品德与生活课,也可能上成科学课,还可能是美术课,或者什么也不是的各科杂烩的综合课,惟独不是语文课。笔者认为,小学语文教学应回到常态高效的道路上来,平中见奇,才算是真正实施新课程。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搞花架子

如一位老师在执教二年级上册21课《从现在开始》时,只让学生读了两遍课文,大半节课的时间都是让学生戴上狮子、猫头鹰、袋鼠、小猴子等动物的头饰,分小组表演,然后选了两组学生分别上台表演。上台表演的两组学生无论动作还是语气,都如出一辙,一眼就能看出是老师事先排练好的。一节课下来,学生倒是开心极了,但教学目标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这一点,课堂上却毫无体现。

二、尊重“需要”, 注重“激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在讲兴趣在学习中的重要性的。兴趣是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为此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优美的语言艺术打动学生。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第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趣味性;第三,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第四,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审美性、启发性。

三、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时代呼唤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那么,怎样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培养创新精神?

1、营造氛围,调动学生的创新兴趣。例如,教三语《三袋麦子》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小猴、小牛、小猪得到麦子后的语言行动和结果进行表演,在轻松的环境下让学生明白了对待同一个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办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然后安排学生组建4人小组,演习《假如我是小××》,把自己假想成文中的角色,萌发了创新的意识,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培养。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四语《公仪休拒收礼物》是一篇独幕剧,可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体会人物的语言内涵,同时创设情境让学生发挥:“一天,管家求见,要替主人送一套精装书给公仪休,他说公仪休喜欢读书和藏书,公仪休婉言谢绝。”学生很快融入了情境之中,把公仪休的品质刻画得更形象,把课堂气氛推到了一个新的高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授之以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正确处理传授和感悟的关系、知识和能力的关系、过程和结果的关系,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认识活动,在学习过程中感悟、理解,依靠自己的力量来获取知识、体验创新的愉快。

4、体会创新,加工信息,学会自主搜集,学会组合迁移,还应该学会创新。如《挚爱亲情》中学生有感于亲情的伟大,有感于父母深恩,有感于祖辈厚爱,应使他们的情感更热烈,拿起手中的笔,或写或画,写出自己心中情思;拿起手中的相机,或拍或摄,记下生活中珍贵的瞬间;用眼、用心去观察、体会,用行动去体验、去回报。比如写父母二十年前后的肖像,自己过生日时与父母时的对比……然后结辑成文,再来交流再来感受,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灵受到洗礼。

四、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五个感官中,就学习效率而言,最高的是视觉(占83%),其次是听觉(11%)。语文课堂上如何把握电教媒体使用的最佳时机,以达到传统教育和现代教育手段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的目的?

1、揭题质题后及时使用,有利于学生获得丰富具体的表象。如教《桂林山水》这一课,当板书课题、质题后,学生处于渴望了解桂林山水具体情景的心理状态,此时放映“桂林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写镜头,可使学生进入水“静、清、绿”、“山奇、秀、险”的意境中,激发起他们对桂林山水之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为学生学习文中的词句打下了伏笔。

2、解决课文重点和难点、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时使用,有利于深入理解课文。如《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这一课的第六自然段时,放映幻灯片引导学生观察泸定桥的结构:只有13根铁链,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9根,没有木板。播放“震耳欲聋”的波涛声,显示出滔滔的江河水倾泻直下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泸定桥地理位置的险要。并播放配有冲锋号、枪炮声、喊杀声等紧张、雄壮的音乐声的录音,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欣赏课文时配合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爱美的情感。 在欣赏课文时,配合电教手段,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深入领会课文的意境。 多媒体以其无可比拟的优势使课堂更直观、更富有情趣,可是,它只是一种教学的辅助手段,并不是所有的课都必须使用多媒体,因此,形象直观的教学工具不是不用,而是要用得恰如其分、精妙得当,切忌摆花架子或画蛇添足。

语文是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基本功能和性质的新定位,突出了语文教育从纯“工具”走向关注“人”的新价值取向。它强调的“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的“跨学科的学习,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等,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因此真正的语文教学应该是常态的、高效的。

论文作者:牟智慧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3年9期(上)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3-27

标签:;  ;  ;  ;  ;  ;  ;  ;  

小学语文教学应平中见奇论文_牟智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