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系统安全、可靠、经济的运行,一方面关系到电力公司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于满足人们生活和经济发展需要,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约国家基建投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提高其他行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其重要性不可低估。因此,对配电网规划问题进行研究,以期最大限度地提高规划质量,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经济;负荷预测
前言
配电网负荷预测是指在考虑一些重要的系统运行特性、增容决策和自然条件下,利用一套系统处理过去和未来负荷的方法,在一定精度意义下,决定未来某特定时刻或某些特定时刻的负荷值。对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可靠性和经济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只有在电网布局结构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电网的输电能力,满足负荷不断变化的需求。
1 配电网规划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大力加强对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的投入,配电网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逐年提高,配电线路的回路数量大幅度增加,供电半径大大缩短,设备的健康状况取得了较大的提高,在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由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迅速,用电负荷需求量猛增,对供电的质量和可靠性要求也逐渐提高,普遍出现城乡电网不能充分满足各方面要求,电网严重过负荷的现象。并且由于各种原因城乡网建设严重滞后电源建设和负荷的发展,电网有电送不进、供不出、用不上的现象非常严重。这表明城乡电网己成为制约用电市场进一步扩大的瓶颈,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加速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己经是当前电力工业的急迫任务。
2 配电网规划的一般思路及方法
电力系统规划的推动力是负荷的增长和变化。用户负荷的增加和变化必然会引起低压和中压配电系统的变化,这就使得输电系统也要作相应的变动。配电网规划的作用在于剖析当前规划区域内电网运行状况,在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合理分布上级电源,选取最优的网架建设方案,提高线路可转供电能力,清理改造残旧设备及线路,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一般而言,配电网规划主要内容包括:现状电网分析、电力负荷预测及变电站布点结果、规划原则、配电网建设项目及估算投资、规划方案评估、结论和建议等,其中电力负荷预测在配电网规划当中尤为重要。
2.1现状电网分析
配电网规划的第一步是现状电网分析,只有了解电网的现状,才能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改造。电网规划工作不仅需要大量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及其分析,还需对电力供需现状进行深入的调查,同时也要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比较全面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在明确配电网供电接线方式、供电能力、供电设备更新的必要性及可靠性,并考虑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改造目标。供电接线方式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放射性供电,单环网供电,两供一备供电,双环网供电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不同的供电方式适应不同的需求,比如在负荷密度较低的农村地区,我们可以选择放射性线路供电,以节省投资,提高投入产出比;而在负荷密度较高的城区,则比较适合采用单环网供电,以提高供电可靠性,当负荷进一步增长时,则可以考虑两供一备环网供电。
2.2电力负荷预测及变电站布点结果
电力负荷预测是城乡电网规划设计的基础。电力负荷的发展水平是确定供电方案、选择电气设备的主要依据。它关系到规划地区的电源开发、网络布局、网络的接线方式、供电设备的装机容量以及电气设备参数选择等一系列问题的合理确定。在充分考虑一些重要的系统运行特性、增容决策、自然条件与社会影响的条件下,研究或利用一套系统处理过去与未来负荷的数学方法,在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前提下,确定未来某特定时刻的负荷数值,称为负荷预测。合理修正初步预测结果,确定最终的预测值。负荷预测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电网的技术经济指标。对电力负荷预测过高,将造成电力设备、资金的积压和浪费,降低了电力投资的经济效益;反之,过低的负荷预测,将导致设备容量过小而不能生产和输送足够的电力,将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3 地理信息系统在配电网规划中的应用
利用GIS技术,存储地理数据以描述“真实的世界”,并使这个世界真实的再现于设计者眼前,同时对将人工智能技术与地理数据结合,有效的利用GIS的空间分析功能与网络分析功能,使配电系统规划更准确、更经济,而且设计标准化,加速了设计的过程。在GIS环境下利用计算机进行配电网规划的综合方法,协调实现三个功能:空间负荷预测、长期配网规划、短期配网规划,其中,长期配网规划从长远观点来看是为短期配网规划确立一个方向,短期配网规划则必需确定设备的容量、尺寸以及地理上和电力结构上的精确位置。在实现空间负荷预测和长期规划时采用了GIS空间数据模型,在实现短期规划时采用了点-线数据模型。国外利用GIS技术已实现自动化配电网规划,如可随时根据负荷要求得出需要新增线路的最佳路径及最佳导线截面,即实现负荷报装自动化。规划设计决策部分。GIS数据库的信息管理部分基本完善或完成后,利用GIS系统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和网络的拓扑分析功能,工作人员可以用来处理配电系统大部分与空间有关的信息,然后进行配电网的规划及决策分析。
结语
电网的发展规划已经成为了我国电网事业发展中一项重要的内容,而负荷预测则是电网发展规划中的重中之重。负荷预测主要是通过大量资料的收集工作,对收集的资料进行深入的调研工作,进而获得相应的数据结果,负荷预测的方法是进行负荷预测的核心部分,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根据不同的负荷预测需要,根据预测工作的可行性,选择科学的预测方法,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预测方法,才能获得准确的预测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为邦.对新时期我国城市规划若干问题的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4,(06):7-10.
[2] 王涛.电力系统配电网规划面对的新问题探究[J].科技视界,2012,(24):293-294.
[3] 杨育泽.配电网规划研究杨育泽[J].科技资讯,2012,(18):137.
[4] 沈道义,杨振睿.智能配电网供电模式与优化规划研究展望[J].华东电力,2012,(08):1395-1398.
论文作者:梁珑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31
标签:负荷论文; 电网论文; 配电网论文; 电力论文; 系统论文; 城乡论文; 方法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