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_思维导图论文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初中英语论文,思维论文,教学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式理论认为,学生阅读文章的过程是学生已有的认知图式与文本信息交互作用和意义建构的过程。学生将已有的认知图式与文本信息联系起来并彼此匹配时,就能理解材料的内容。因此,有效的阅读教学除了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还要采取有效的策略激活学生已有的内容图式和丰富学生的形式图式(文章体裁和结构方面的知识),促进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和内化。

然而,在传统英语阅读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注重向学生传授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而忽视了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的训练,造成学生过多关注语言知识,而忽视对文章整体意义的理解。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时,教师的分析与讲解替代了学生的思考过程,因此学生往往机械地从文中寻找问题的答案,没有真正与所读材料进行互动和交流,从而限制了其阅读能力的提高。

一、思维导图的涵义

思维导图又称为脑图(Mind Map),是Tony Buzan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它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是用来组织和表征知识的工具。思维导图通常将某一主题置予中央位置,主题的主干作为分支向四周放射,每条分支上使用一个关键词。各分支形成一个连接的节点结构,整个图看上去就像人的神经网络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没有定式,它顺应大脑的自然思维模式,能够激发右脑,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和形式图式。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和与文本互动的过程清晰地呈现出来,并在构建语篇意义的过程中不断修正自己的理解。当学生试图用思维导图表达对知识的理解时,他们的思维处于活跃的状态,对阅读材料的认识逐渐由感性向理性升华。此外,当学生把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用图的形式外化时,教师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思路,从而指导学生高效地阅读。笔者在英语阅读课中尝试采用思维导图教学,发现它能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轻松地进行阅读。

二、思维导图阅读教学的特点

阅读的本质是运用已有的图式进行知识表征的过程。初中学生正处在以形象思维为主、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他们阅读时需要一个形象思维的工具,帮助他们在阅读中构建文章的脉络和线索,而思维导图正是用文字、符号、图像来形象地组织和表征知识,同时运用多种手段调动学生的视觉,让学生对阅读材料进行理解和记忆、比较与鉴别,并完善自己的阅读图式。思维导图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先浏览全文,概括出文章的主题作为思维导图的中心,然后再细读文章,筛选出主题下的重要信息,并用关键词概括表示,作为主题的主干分支;每个主干分支又可以衍生出与之相关的分支,而分支的走向表示关键词之间的关系。

三、开展思维导圈阅读教学的实例

初中阶段的阅读材料体裁多样,但主要以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通过画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和各种体裁文章的结构及层次,从而更好地理解文章。

[案例1]记叙文

以上教版《新世纪英语》(下同)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4 Progress Check 4中的文章The Old Man and the Sea为例,这是一篇记叙文,记叙文的结构特点学生比较熟悉,但这篇文章的内容学生却不熟悉。笔者通过思维导图发散学生的思维,以此来完善学生的内容图式。阅读前环节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看一个约三分钟的视频片段,视频的内容是老人与大鱼和鲨鱼在海上的搏斗。这个搏斗场面会让学生产生一些疑问:老人为什么要与大鱼和鲨鱼搏斗?老人最终的命运如何?然后学生对这段视频发表看法。

T: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video?

:The fisherman was very brave.

:What a big fish!

:The sea was rough.

:The shark was terrible.

:The fisherman was old.

:The fighting was exciting.

接下来,教师与学生一起在黑板上绘制主题为The Old Man and the Sea的思维导图(见图1)。学生个性化的观点作为图的主干部分,辅以颜色、符号、关联。颜色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感知和吸收信息的能力,如图1中的the sea处可以涂成深蓝色,以表现大海的浩瀚,the old man处可以涂成灰褐色,以表现老人的沧桑等。一个符号可以代表一个认知单元,如图1中的“?”可以引发学生阅读时进行思考。关联则暗示不同认知单元之间的关系,如图1中带箭头的虚线表示the old man,sharks和a great fish之间存在某种关联。这种利用颜色、符号、关联等构成的思维导图把学生零散的观点整合成一个整体,为学生阅读课文提供支架,同时丰富学生的内容图式。

图1

学生在这个图式的帮助下很快进入阅读的情境中,并在图1信息与文本内容之间建立联系。这样,学生在阅读中关注的焦点是文章的意义、作者的观点及支持其观点的事件,而不仅是文章中的语言知识。

阅读指导步骤如下: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整体了解文章,并总结出围绕主题The Old Man and the Sea的关键词,如place,appearance,problems(fight with the fish,fight with sharks),把这些关键词作为主干分支;然后让学生再次细读课文,寻找每个主干分支下的重要信息。比如,针对place这个关键词,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更详细的信息:off the coast of Cuba。针对appearance这个关键词,可以从文中筛选出thin and deep lines,brown skin,rough hands,an old body,cheerful and sharp eyes等细节信息。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这些细节信息推断出文中暗含的意思:Although the fisherman was old,he was cheerful.这种推断有助于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尝试从事情的发展过程去理解故事情节,而不再只关注事件在文中出现的先后位置,这就促进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此外,寻找各级目标关键词会引发学生不断思考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避免肤浅地理解文章。以下是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

图2

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把所学的记叙文的形式图式应用到同一体裁的文章中,以此来巩固所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4 Lesson 2的文章Tom Sawyer Paints the Fence时,阅读前可先让学生回忆所学的记叙文图式,然后再进行阅读并画图,学生就会较熟练地提炼出文章的重要信息,并利用思维导图(见图3)把这些信息组织起来促进理解。

图3

思维导图可用鲜明的色彩标识主题词和关键词,以此来显示主题与观点、概念间的关系。针对初中教材中一些知识性较强、趣味性较弱的文章(说明文和议论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理解不同文体的结构,领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使错综复杂的关系变得一目了然。

[案例2]说明文

相对于以故事为主的记叙文来说,说明文比较枯燥乏味,而且初中生比较欠缺说明文方面的背景知识。在学生阅读一篇说明文前,教师应讲解说明文的结构,帮助学生理解文章。例如,在教学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2 Lesson 1的文章Water时,笔者首先向学生讲解典型的说明文的结构特点: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组成部分、说明对象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典型特征;然后用思维导图(见图4)画出说明文的结构框架。学生通过这个结构图明白了说明文中的信息是如何组织的。

图4

在图4这个框架的帮助下,学生头脑中具备了一定的说明文的形式图式,在阅读中就能很容易地筛选出文章的重要信息,并利用思维导图把相关信息有条理地组织起来。学生画出思维导图(见下页图5),从图的中心可知本文的说明对象是water,文章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即水的重要性(importance)、水资源的有限性(limitation)以及保护水资源的建议(tips)。这三个部分构成了思维导图的二级目标,在每个二级目标下又包括说明对象的特征,如由limitation这个关键词可衍生出地球上水的总量(3/4 0f the Earth's surface)作为三级目标,不同类型的水所占的百分比(salt water,97%; fresh water,3%)构成了四级目标,fresh water的相关关键词available in lakes and rivers,ice和underground又构成了五级目标。通过思维导图画出文章的结构,使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的初中生更容易看清说明文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理解文章。

又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2 Lessonl的文章Floods时,学生参照以前所学的说明文的形式图式,先确定本文的说明对象——floods,在阅读文章中找出说明对象的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特征等,通过思维导图(见图6)清晰地把文章结构和内在关系呈现出来,加深了理解。

[案例3]议论文

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议论文的结构特点,从而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分清各级分论点与中心论点的关系,为议论文的阅读和写作奠定基础。在学习议论文体裁的文章时,笔者利用思维导图,组织学生讨论议论文的基本框架:先找出文章的主题(Topic),然后找出与主题要关的一些观点(View),接下来找出支持每个观点的重要信息(Supporting Detail)。这个思维框架(见图7)丰富了学生关于议论文的形式图式。

图5

图6

图7

例如,在学习八年级第一学期Unit 3 Lesson 3中的For or against Keeping Pets这篇议论文时,学生在图7框架的指引下,在阅读过程中不断验证获得的信息,消除理解上的偏差,调整自己的思路,构建出以下思维导图,使文章结构一目了然。

图8

图9

又如,在学习九年级第一学期Unit 3 Lesson 1的文章School Uniforms时,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把以前学过的议论文的形式图式与本文内容联系起来,很快就勾画出本篇议论文的逻辑结构图(见图9)。

学生阅读文章并画好图后,笔者让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展示并讲解自己的思维导图。这个过程既可以让展示的学生监控自己的理解过程,也可让听的学生多角度理解文本,并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思维过程,掌握每个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程度,从而对学生阅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指导,使不同层次学生的阅读能力都能得到发展。

阅读前用思维导图呈现的体裁框架类似于建构主义理论提出的支架式教学的支架。这种教学策略为学生进行意义建构提供了帮助。每个学生理解文本的方式不一样,让每个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理解通过思维导图展现如来,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积极构建起自己独有的理解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阅读能力。

标签:;  ;  ;  ;  

思维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_思维导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