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论文_杨杨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论文_杨杨

(崇州市妇幼保健院 四川 崇州 611230)

【摘要】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患者使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血红蛋白及各类激素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且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米非司酮;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5-0195-01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属于发病率较高的妇科常见病。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通常容易出现月经周期不规律,月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机体乏力等症状,对患者的健康以及生活质量影响较为严重。目前在临床治疗上通常采用安宫黄体酮进行治疗,但治疗效果相对较差,近年研究表明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安全系数较高。为进一步观察其效果,本文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其进行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1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9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患者48例,年龄43~55岁,平均年龄(50.2±3.1)岁,平均病程时间(6.54±0.81)个月;对照组患者48例,年龄42~54岁,平均年龄(50.1±2.9)岁,平均病程时间(6.48±0.79)个月。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没有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米非司酮进行治疗,具体内容如下。

(1)对患者进行常规止血、抗感染以及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在对患者进行刮宫手术后约3d开始进行药物治疗。

(2)观察组患者口服米非司酮12.5mg/次,于餐后2h服用,每日1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一般与月经来潮后第五天开始服用,连续服用21天,治疗6个月经周期。

1.3 观察指标

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血红蛋白(HB)、促黄体酮生成激素(LH)以及孕激素(P)水平并进行比较,对患者子宫内膜厚度进行对比;统计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为显效、有效、无效三个等级,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涉及到的数据均使用SPSS 19.0软件来计算、处理,计数资料以χ?进行检验,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t进行检验,以x-±s表示,当P<0.05时,所得差异显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血清及子宫内膜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B水平(104.31±8.92)g/L,LH水平(5.61±1.45)U/L,P水平(1.65±0.64)nmol/L,子宫内膜厚度(4.56±1.65)mm;对照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HB水平(91.35±3.39)g/L,LH水平(7.64±1.37)U/L,P水平(2.86±0.93)nmol/L,子宫内膜厚度(6.65±2.13)mm。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内血红蛋白及各类激素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2.2 治疗有效率

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4,有效22,无效2,有效率95.83%;对照组患者显效19,有效20,无效9,有效率81.2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主要发生在绝经期妇女身上,属于临床常见病,是很多妇女在绝经前后都会出现的一段时期。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一般会从患者卵巢功能开始衰退一直持续到患者最后一次月经后的一年时间,主要表现为失调性子宫出血,可以分为排卵型和无排卵型两种。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一般会出现经期周期长短不规律、闭经或月经频发、子宫内膜增生等情况。而由于患者子宫出血过多会导致比较严重的贫血、晕眩、或者体虚等情况,对患者的正常生活产生一定影响。

临床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主要治疗手段是通过各种性激素对其进行调节。通过性激素调节月经周期或者诱导排卵法能够使得病情得到一定遏制,但性激素调节治疗一般治疗时间较长,并且在调解过程中患者容易出现很多不适反应,相比而言治疗效果不够理想。近年来新型抗孕激素类药物的产生为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治疗提供了新的方法,米非司酮就是其中一种抗孕激素药物。米非司酮可以有效遏制孕酮的活性,阻止卵泡发育,使患者发生药物性闭经从而使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得到有效遏制。并且相比于传统治疗,米非司酮的治疗效果更好,不良反应率相对较低,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大多数患者可以承受其药物耐受力。

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患者应用了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血红蛋白及各类激素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数据显示统计学差异(P<0.05)。综上,米非司酮用于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并且提高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符海萍.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效果分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7,15(06).

[2]岑俊源.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J].中国实用医药,2017,12(11).

[3]卢玉霞.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分析[J].北方药学,2017,14(04).

[4]王静.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J].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08(01).

论文作者:杨杨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12月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0

标签:;  ;  ;  ;  ;  ;  ;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疗效论文_杨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