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宝山区顾村镇菊泉新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宝山 201907)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老年社区心房颤动的病因、临床特点,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我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0月记录的心房颤动老年患者71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心电图、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如下:冠心病29例,高血压16例,老年瓣膜病6例,肺心病5例,心肌病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甲亢2例,其它6例,分别占比40.8%、22.5%、8.5%、7.0%、5.6%、4.2%、2.8%、8.5%;持久性房颤患者多伴随心功能不全,持续性房颤患者次之,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较低;三种不同分型的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存在差异(P<0.05);三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社区心房颤动的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另外栓塞是其严重并发症,临床抗凝治疗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老年;社区心房颤动;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R541.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14-0135-02
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疾病,多发于老年群体,近几年来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其发病率不断呈现逐渐上升的趋势。患者由于发生心房颤动导致其血流动力学发生异常,运动耐受性也会随之下降,如果不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可诱发脑栓塞、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以及严重并发症,给患者的生命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本研究以71例老年心房颤动患者为例,主要探讨该疾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选取的71例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2014年1月-2015年10月记录的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现将其资料整理如下:男40例,女31例,年龄65~85岁,平均年龄(76.2±3.1)岁;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学历34例,初高中32例,小学及文盲5例。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动态心电图、甲状腺血清学检查,可根据患者房颤持续时间的长短对进疾病进行分型:阵发性房颤(可自行缓解)、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7d,伴有复律)、持久性房颤。采用NYHA(心功能分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进行心功能分级。
1.3 统计学方法
根据SSPS19.0统计学应用软件对收集到的研究资料分析处理,计量资料(年龄、性别)采用t检验,以(x-±s)进行表示,计数资料(%、n)采用χ2检验。P<0.05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基础疾病
本研究中共有71例患者,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如下:冠心病29例,高血压16例,老年瓣膜病6例,肺心病5例,心肌病4例,病态窦房结综合征3例,甲亢2例,其它6例,分别占比40.8%、22.5%、8.5%、7.0%、5.6%、4.2%、2.8%、8.5%。
2.2 不同类型房颤患者心功能分级
71例患者中,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分别占比为8.5%(6/71)、18.3%(13/71)、73.2%(52/71),其中持久性房颤患者多伴随心功能不全,持续性房颤患者次之,阵发性房颤患者心功能不全发生率较低。
超声心电图显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左心房内径分别为(32.9±7.7)mm、(44.5±11.2)mm、(53.2±11.7)mm,三种不同分型的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存在差异(P<0.05)。
2.3 血栓栓塞事件发生情况
本研究中,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生栓塞,发生率33.3%;13例持续性房颤中,栓塞发生率为38.5%(5/13);52例持久性房颤患者中,栓塞发生率为34.6%(18/52)。三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3.1 合并基础疾病情况分析
房颤疾病的发生率与年龄增长呈现正相关关系,患者由于年龄大,身体机能退化,多伴随一些基础性心血管疾病。研究发现,房颤发生原因分为心源性和非心源性两大类型,据不完全统计80%以上与心脏疾病息息相关[1]。如研究所示,71例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类型包括冠心病、高血压、老年瓣膜病、肺心病、心肌病、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甲亢,其中冠心病、高血压最为多见。冠心病、高血压患者多数存在冠状动脉硬化、心肌供氧供血不足等症状,再加之年龄不断增长,心脏激动传导系统发生退化,导致窦房结、结间束肌纤维减少以致心房顺应性明显降低,这些均是发生房颤的潜在诱因。
3.2 老年房颤与心房内径、心功能的关系
本研究结果显示:三种不同分型的房颤患者左心房内径明显存在差异(P<0.05),其中持久性房颤左心房内径最大,持续性房颤、阵发性房颤分别次之,可见房颤严重程度与左心房增宽程度存在相关性。老年患者由于年龄因素会影响心房的机构和电生理特点,进而加重心房肌内电活动的非均度性。此外还发现持久性房颤患者多伴随心功能不全,持续性房颤患者次之,主要是因为房颤会导致患者血流动力学出现障碍,降低其对运动的耐受性,极易诱发心力衰竭、栓塞等多种并发症,影响预后[2]。
3.3 抗凝治疗效果分析
实践证明,栓塞是房颤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容易导致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脑卒中等病症,危及患者生命。本研究中结果显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持久性房颤栓塞发生率分别为33.3%、38.5%、34.6%,三组患者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不管何种类型的房颤发生栓塞的机率基本等同,因此在临床实践中进行血栓栓塞预防必要且有价值。有学者研究发现,采用抗凝方法对房颤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显著降低发生缺血脑卒中的机率,但是临床实践发现只有60%左右的患者会选择进行抗凝治疗,主要源于患者对该疾病重视程度不够,实际操作中需要进行改善[3]。
综上所述,老年社区心房颤动的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另外栓塞是其严重并发症,临床抗凝治疗需要引起重视。
【参考文献】
[1]刘培良,黄峥.143例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观察与分析[J].中国循环杂志,2014,14(15):167-167.
[2]黄熙涯.上海市陆家嘴社区老年居民心房颤动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4):9-11.
[3]张维,刘千军,韩维嘉等.社区老年人群心房颤动的现况研究[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8(6):608-611.
论文作者:秦文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患者论文; 房颤论文; 心房论文; 栓塞论文; 老年论文; 阵发性论文; 持久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5月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