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3 心理护理措施3.1常规护理指导患者完成常规检查,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指导患者遵医嘱合理用药,同时指导患者合理饮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同时,了解患者病症诱发因素,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如:病症特点、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对于患者的疑问耐心解答;青光眼一般采取药物治疗,使用甘露醇降低眼压;针对手术治疗的患者,告知患者手术方式、治疗目的,从而发挥疏导患者心理状态的作用。3.2心理护理由于引发青光眼的因素多种多样,患者所处的生活环境、文化程度也大不相同,以及对于疾病的了解也不甚相同,对此,护理人员需了解每一个患者及其疾病情况,从而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护理,有效消除患者不良心理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面对治疗。3.2.1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和谐的护患关系是有效执行护理措施、保证护理质量的前提。青光眼患者的心理特征包含了恐惧、忧虑、急躁、孤独、悲观、抑郁等,因此,患者对于护理人员有着极高的期望。对此,护理人员必须耐心、细心的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采用亲和热情的语气,从患者出发,尊重患者,耐心解答患者的疑问、倾听患者的建议。通过丰富的专业知识技巧,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促使患者获得亲切感、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3.2.2有效完成患者思想工作由于不同患者所处的社会阶层不同,职业、文化也大不不同,对于疾病的认识不一,以及受到性格、性别、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会存在巨大的差异性。对此,护理人员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每一位患者的世纪情况出发,耐心解答疾病相关内容,了解患者心理状态,加强思想工作,有效缓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促使患者了解该病症需要终身治疗的性质以及有效治疗方法和护理措施。3.2.3促进沟通,鼓励患者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首先,必须加强与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增强彼此的了解,促使患者产生信任感。在此基础上,详细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以及不良心理情绪对于疾病的不良影响,促使患者了解不良心理情绪的危害性,逐渐发挥自我调节的作用,能够自主控制情绪,保持轻松、愉悦的心理状态。同时,需告知患者家属,避免刺激患者,导致患者不良心理情绪加重;对此,应该鼓励患者,促使患者增强治疗疾病的信心,从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的配合度、依从性。一般来说,青光眼存在家族病史,护理人员需鼓励患者家属有效预防青光眼。3.2.4设身处地为患者考虑,关心患者青光眼发病急,会出现头痛、畏光、眼痛、眼胀、视力减退等临床症状,同时存在极高的致盲率。在疾病确诊后,患者的心理往往被焦虑、痛苦填充。对此,在心理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必须设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从患者出发,疏导患者心理的不良情绪,解除患者心中的疑虑与担忧。对此,可以告知患者临床治疗成功的病例,同时,可以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邀请治疗效果显著的患者现身说法,从而增加患者对于治疗疾病的信心。在此过程中,加强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交流,促使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能够有效配合,共同促进疾病治疗。3.2.5强化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尤其是对于失明的患者,以及悲观面对治疗甚至放弃治疗的患者,需根据患者心理特征以及病症情况,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向患者讲解盲人优秀事迹,从而增强患者自信心,改善患者心理状态。
论文作者:达瓦青措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7
标签:患者论文; 心理论文; 青光眼论文; 疾病论文; 状态论文; 情绪论文; 不良论文; 《中国保健营养》2019年第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