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论文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

刘朝霞

(中共江西省委当代江西杂志社,江西南昌 330036)

摘要: 全面重视人、依靠人、使人成为人,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要求和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宗旨,也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敬天保民”理想的天然接榫之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既秉承了传统“爱民”观念的人民情怀,又对其进行了新的拓展和进一步深化,对我们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统;“爱民”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人本”而非“神本”的文化,《周易》及《尚书》早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国将兴,听于人”的表述。无独有偶,马克思主义也极其重视人、关注人,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其哲学理论的核心内容。特别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为代表的历任中央领导集体结合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对亲民、爱民、为民着想作出了许多新的阐述和率先垂范, 并与传统文化的“爱民”观念深刻结合,使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演进到新的历史阶段。这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而且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指导意义。

1 中国传统“爱民”观念的主要内容

1.1 “爱民”观念的基本内涵

作为中国古典思想文化的主流,中国传统“爱民”观念可追溯至尧舜时期。它以宗法制的君主民从关系为前提条件,探讨为君、立国与治民之道,主要思路是通过确立各自的权利边界来构建良性的君—臣—民的互动关系,最终指向尊君、安国、保民。历代学者、思想家都对此进行过各个角度的阐发,形成了一套丰富完整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建设和实际政治运作的一大特色。

1.2 中国传统“爱民”观念的主要构成

1.2.1 民心即天心”的政治观

里帕对阿尔恰托的借鉴多数会坦诚地写明出处。比如在1611年版《图像学》中,明确标示出自《徽志集》的拟人形象就有:第308页的“Lascivia”(纵欲)方案 A,出自《徽志集》LXXIX(79,1-6);第 443页的“Prudenza”(谨慎)方案B,摘引《徽志集》CCX(210,1-2)与 XX(20,1-4)共两处;页 526的“Vendetta”(复仇)方案 B,引《徽志集》CLXXIII(173,1-6);第540页的“Virtùnella medaglia di Lucio Vero”(卢西斯皇帝像章上的美德),引用《徽志集》XIV(14,1-4);等等。

先秦儒家向来秉持“民为邦本”的民本观念。《尚书》说,“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孟子曰“天生民而立君,以为民也”。由之,儒家把殷商以来具有神学意义的“事天”“事鬼”观念,客观化体现于“民”的身上,认为天命即民命,“民意”和“天心”是一致的。如皋陶说“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威,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周武王说“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公说“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不仅如此,甚至在某种意义上,“神”的作用还要取决于“民”。如《左传》中季梁谓“民,神之主也”,曹刿谓“民和,而后神降之福。”因此,“民”的地位实可与“天”“神”并列,重要性远在统治者之上。这一态度在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表述中达到了巅峰。

次日一早,老板的奔驰果然准时到达东亭。已然准备好的阿里和罗爹爹看见小车都激动起来,他们都从来没有坐过这样的小车。灰色的金属漆,闪发着令人心跳的辉光。阿里一巴掌伸出去,意欲抚摸车身,司机说:“莫乱摸。”

2389 在△ABC中,a,b,c;ta,tb,tc;R,r分别表示三边长,内角平分线长,外接圆半径和内切圆半径, 则有

1.2.3 “富之教之”的教化观

儒家对统治者提出了“仁政”“德治”的要求,具体体现在“养民”的经济主张上。大禹曰:“德惟善政,政在养民。”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孟子说:“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针对苛政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孔子抨击道“苛政猛于虎也”,并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建议。清末名臣丁宝桢说“至作官,只是以爱民养民为第一要事,即所谓报国者亦不外此。”“养民”的另一层含义,则是肯定“民”对创造社会财富的重要作用,这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国语》记载,“夫民之大事在农,上帝之粢盛于是乎出,民之蕃蔗于是乎生,事之供给于是乎在,和协辑睦于是乎兴,财用蓄殖于是乎始。”所以历朝历代天子都有亲自带领群臣和百姓“籍田”之仪式,表示重视农业生产和与民共劳。

胡锦涛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首先,“以人为本”的本,指的是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切发展之根本。其次,维护与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是促进和实现人与人和谐发展的主要环节。第三,“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是“以人为本”的“民本位”思想在执政理念上的集中体现。

2 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传统“爱民”观念的扬弃

2.1 人的全面发展关乎马克思主义的本质

江泽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提到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不仅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并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正是在社会全面进步的过程中得以实现。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江泽民还深刻阐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内在联系,提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这是对马克思关于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相一致的思想及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

2.2 中央历代领导人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

2.2.1 毛泽东对人的价值和利益的肯定

2.2.4 胡锦涛“以人为本”的“民本位”思想

2.2.2 邓小平对人的本质的再认识

对于文革后中国面临的实际情况,邓小平开始对人民群众具体生存状况进行反思,从生产力发展的层面出发,把“人”放在生产力的整体范畴内来考察,提出通过发展生产力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存状况,真正实现“人的解放”。邓小平关于“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观点都围绕着这一主题而开展。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邓小平始终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项基本社会发展战略来推行和实施。他认为,要想改变人,首先应改变“人的关系”,尤其是生产关系,“要发展就要变,不变就不会发展”,改革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合理的限制人的因素。

2.2.3 江泽民对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深化

马克思主义将其所有理论、实践活动的最高目标确定为谋求人的自由、解放和发展,明确提出,“未来新社会应该是每个人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形式”。

1.2.2 “政在养民”的经济观

毛泽东认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一论断不仅意味着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劳动者创造的,而且特别重要地包括了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共产党人要坚持一切从全体人民出发,把人民利益作为最高标准。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号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并由此提出,“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儒家向来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民心决定了君主统治与国家治理的合法性与有效性,是远比“天意”授权更为重要的因素,所谓“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令民心服呢?孔子提出,必须做到“足食、足兵、民信”,而其中最重要的是民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这就由物质生活层面上升到了思想教化层面。孔子又说,“富之教之”“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於禽兽”。亦即要教化人民,使之道德高尚。否则,人民不懂得重德行善,富起来之后容易骄奢淫逸,甚至做出禽兽之行。教化才可以实现长治久安,造成一个长时期的太平盛世。同时,教化还有更深的内涵,道德礼乐文明可以使人民康乐、国家富强,使“近者悦远者来”,并蕴含生命的意义和归宿。

针对喀斯特山区大白菜肥料需求不同及合理施肥,通过栽培2+X施肥进行试验,探索裸地大白菜氮肥的施肥方法及数量,氮、磷、钾肥施用量对大白菜产量的影响不同,缺磷、钾肥或钾肥施用过多会影响大白菜的产量,氮、磷肥过多不会提高产量,反而增加成本。本研究可为喀斯特山区修正和优化施肥技术提供参考,促进大白菜高产优质栽培种植提供科学施肥参考依据。

2.2.5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人民情怀

本研究为单中心回顾性影像学研究,区域手术技术、医学设备等差异均可能对研究结果造成影响,仍需进一步多中心临床应用验证其结果。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讲话中,习近平强调:“全党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这无疑一语道破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足点和终极价值指向。习近平还提出“共享发展理念”,指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并落实到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等工作当中,从根本上破解民生难题、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需求,使全体人民通过共建共享发展而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文利用Airpak软件模拟了办公室内的气流组织和热舒适性,并与空调实际运行状态下办公室内各测点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始终注重实现人的价值,注重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在继承了中国传统“爱民”观念的基础上,也与其存在着本质区别。中国“爱民”观念的前提是封建等级制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但其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统治和被统治的不平等社会体制,实质上依然强化了“君臣关系”或“君民关系”。而马克思主义则坚持以人民的利益为第一位,实现了对传统“爱民”观念的超越式传承。

参考文献

[1]课题编写组.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为人民服务[M].学习出版社,1998年4月.

[2]陈耀彬.马克思关于人的价值观[J].学术研究,1996年09期.

[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扶贫论述摘编 [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年6月.

[4]张燕婴.论语精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7.12.

[5]张居正.尚书直解[M];九州出版社,2010年10月.

[6]姚永概 .孟子讲义[M];黄山书社,1999年12月.

[7]杜预.春秋左传正义[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12月.

[8]邬国义.国语译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12月.

中图分类号: B0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5(C)-0004-02

作者简介: 刘朝霞(1982.5-),女,江西安福人,中共江西省委当代江西杂志社,编辑,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编辑出版

标签:;  ;  ;  ;  ;  ;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