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研究性学习对推进数学教育的创新论文_何跃国

论研究性学习对推进数学教育的创新论文_何跃国

何跃国

摘要:随着现阶段教育理念的创新,要求教学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使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化为自主的探索、研发。本文基于该理念,探究在研究性学习的基础上如何对数学教育实施创新。

关键词:教育理念;自主的探索;研究性学习

近几年来,旨在教会学生会学习、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学法指导研究和实践,探究研究性学习已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热门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和研究,不仅对当前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实施素质教育具有现实意义,传统的“传授—接受”的旧观念至今影响着一部分教师,旧的教学观念还是影响着现代的教学;以学生考分高低评价教师的优劣,也使得有些教师急功近利;更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还没被广大教师真正内化并变成自觉的教学行为。教师缺少对学生学习的情感、态度以及个体差异的关注,忽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应该表现出来的高度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受到压抑。事实上,学生的数学学习不应只是简单的概念、公式、法则的掌握和熟练的过程,而应该更具有发现性、探索性和思考性。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因为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去发现、探索、思考的问题才会成为学生的真正的问题,我想推进数学教育的创新,首先应大力提倡研究性学习,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明:

一、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1.研究性学习符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尊重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因为学生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来自于对外界尝试、研究的活动,而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式研究新知,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方法;教师再进行“因势利导”,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2.研究性学习过程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因为真正有意义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现成的书本知识,而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自己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

3.研究性学习符合中学生的心理特点。中学生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特别好问,他们具有创造和研究的潜能。研究性学习本身可以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动机以及求知欲,

4.研究性学习能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因为学生只有在努力研究新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完全的解放。

5.研究性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1)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自由的设想,尝试,解答,检验,得出结论,交流思想。(2)发展学生独立研究与合作的精神,学会通过同伴之间的积极的相互影响来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人际交往能力。(3)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研究、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乐于寻疑、质疑、解疑的心理倾向。(4)充分发挥学生数学学习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笔者认为要做到以下二个方面

1.要创设一个问题的情境。“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发现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问题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研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研究目标,给思维定向;同时产生强烈的研究欲望,给思维以动力。设计问题情境,力求体现“五性”:(1)障碍性:引起冲突,产生不平衡,提出智力挑战。(2)趣味性:富有趣味,引发学生积极思维。(3)开放性:解题思路灵活多样,答案不一定唯一。(4)差异性:适合各层次学生,由浅入深作出回答。(5)实践性:以个人或小组的探究实践活动,寻求方法。同时,教师应注意对于问题情境中所隐含的“问题”,不要作简单的答复,应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自己去发现、提问。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起学生主动的研究。

2.既要注重学生的独立研究,又要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独立研究:教师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更代替不了几十个有差异的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动手“研究数学”,使他们亲身体验获得知识的快乐。独立研究的目的,不仅在于获得数学知识,更在于让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主意识,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研究,努力做到:(1)要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不要将教学过程变成机械重复教案的过程;(2)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质疑问难。发表不同意见,不要急于得到圆满的答案;(3)要给学生以思考性的指导,特别是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离时,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不要代替学生自己的思考。总之,凡是学生能发现的知识,教师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3.合作研究:所谓合作交流,是指在学生个体独立研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范围内,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合作交流中学会相互帮助,实现学习互补,增强合作意识,提高交往能力。为了提高合作交流的有效性,教师要重视合作技能的培养:(1)听的技能。要培养学生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判断,有自己的见解。(2)说的技能。要培养学生敢说的勇气,说话时要声音响亮、条理清楚、语句完整,语言简练且能突出重点。(3)交往的技能。尊重别人,不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善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给别人有插话的机会,修改、补充自己原先的想法,体会他人的情感,控制自己的情绪。

(4)策略的技能。学会根据任务性质来决定应该采用的策略,促使合作更加有效。例如:先独立思考再合作讨论,达到开阔每个人思路的目的,或先明确分工再合作,使每个成员都可以发挥自己的所长,既学得快又学得好,等等。同时,教师要注意合作内容的选择,如:发现知识性规律的合作;辨析概念性问题的合作;优化解决问题策略的合作。

总体上实现对学生进行“主人、主体、主角”的三主人格培养、激发中学生对科学技术问题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使学生初步具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和追求。初步培养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精神,了解从事独立学习必须具备的精神、气质和品格,知道什么是合作精神,什么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知识和积极情感体验,初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了解科学思维方法,培养科学思维的能力,养成动脑筋、提问题、想问题、找资料、找答案的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县鸭溪镇初级中学 563108)

论文作者:何跃国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年5月中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14

标签:;  ;  ;  ;  ;  ;  ;  ;  

论研究性学习对推进数学教育的创新论文_何跃国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