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琳 (四川省凉山州会理县城关镇科甲巷幼儿园 四川 凉山 615100)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6)01-047-01
每天早上进教室,很少有小朋友能主动向老师问好。中午,当食堂的职工送来饭菜时,所有孩子的眼睛都紧紧地盯着饭盆和汤锅,却没有一个小朋友说声"谢谢"。下午放学时,小朋友见到爸爸妈妈爷爷奶奶都很兴奋,直接就跟他们走了,经常忘了跟老师说声"再见"。 今天,在独生子女家庭里,一切以孩子为中心,孩子是家中的"小太阳",在"独"的家庭氛围里,孩子生活在富裕的物质环境中,要什么有什么,得到的东西似乎理所当然,孩子在家里都被宠着,惯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就连书包都是家长给背着。在这样的成长过程中,许多孩子缺乏感恩意识,只知道接受爱,也就很自然的认为别人为自己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应当。
俗话说"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每个人都应该有感恩之心,懂得在获得的同时回报。可是孩子很小,我们怎么才能让孩子具有这种美好的情感呢?
在家庭里父母对子女之爱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互动的。做子女的不仅接受来自父母的爱,更应该懂得爱的反馈和回报。只有学会分享,将来在学校里、社会上,才能更好地与周围人相处与合作。因为将来的社会不仅是竞争的社会,更是合作的社会。懂得感恩可以延续到孩子长大成人,甚至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他们健康的人生具有积极地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作为父母,是个有思想的成年人,我们的行为就是孩子很好的道德教科书,我们如何对待别人的一举一动,将深深地印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所以平时无论工作再忙再累,都要在假期带上孩子去看老人;春暖花开时带上孩子一起陪老人到外面走走,看看树,赏赏花,聊聊天;逢年过节、老人的生日时,和孩子一起为老人选购礼物;朋友送来的稀有食物先给老人留一份等等。我们做父母的都尊敬、孝顺我们的长辈以及周围的老人,我们的子女怎么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当我们做父母的已经做到这一点的时候,对子女的教育已用不着我们说话,这时的教育应该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带孩子参加一些献爱心活动,比如资助贫困地区的家庭,比如去孤儿福利院看望孩子,去之前要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些活动,回来后可以谈谈感想。往往通过对比,孩子更能看到自己所处的环境是多么幸福,从而更加珍惜,也渐渐从对亲人的爱转向对社会的爱。同时也可通过一些书籍或电视教育,还有名人故事和身边的例子来教育孩子。培养孩子的同情心、道德心,社会责任感,让孩子在活动中受到社会、他人潜移默化的影响,明白怎样做才是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怎样的人才是一个对社会、对他人有担当的人。我想,如果自己的孩子达到了这样一种境界,她就是在物质生活上没有别人富有,她在精神生活上也一定会是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
我们做父母的平时要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里的大情小事。比如:做家务。让孩子成为家庭中重要的成员,把孩子看成是大人,有什么事都和他商量,听取他的意见,让他觉得他的位置的重要。
因此,我们对孩子不能光是宠爱,而要先教会孩子学会做人,做一个社会的人,有责任、有担当的人!正如一句话所说: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播上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让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培养幼儿的感恩意识。
论文作者:黄琳
论文发表刊物:《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7
标签:孩子论文; 的人论文; 就会论文; 社会论文; 父母论文; 老人论文; 家庭论文; 《科学教育前沿》2016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