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管理特点及启示,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加拿大论文,基金投资论文,启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997年加拿大设立主权养老投资基金(CPP),由加拿大养老金投资管理局(CPPIB)进行管理。为满足未来养老金支付需要,提高投资回报,精算机构每三年更新一次CPP投资计划,CPPIB则据此计划审查和管理CPP投资组合。进入2008财政年度,全球经济出现衰退使CPP面临难以预期的风险,CPPIB认为加拿大国内资本市场的能力约束会阻碍CPP基金发展,于是根据扩展的资产债务模型重新调整了CPP标准投资组合的构成,通过增持外国资产,特别是加大对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主权债券的投资力度,减少对加拿大本国投资的依赖性。同时,CPP还拓展了其他资产类型,如不动产、基础设施、私募股票等,期望在股市低迷时期有效避险股票市场并获取额外收益。
自1999年投资运作以来,CPP累计增长608亿加元,包括238亿投资收益和37亿额外基金收益。然而,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CPP标准投资组合基金减少了172亿加元,亏损占CPP基金的18.62%,其具体收益情况如下:反映全球股票市场的CPP公共股票组合部分收益率为负31.0%;私募股票部分收益率为17.2%;受商业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影响,房地产投资收益率为负14.0%;基础设施受市场因素影响稍小,收益率为负5%;主要由政府债券构成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全年收益率为5.4%。可以看出,在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和信用危机引发股指大幅下挫的背景下,尽管经历了运行以来的最大亏损,但CPP的表现仍然优于全球大多数主权投资基金,这显然得益于CPP独特的投资管理模式。
1.确立养老投资基金的长期价值投资风格。CPP进行市场化改革和国际投资,是为了应对未来养老金支付的需要,保证加拿大养老金计划的可持续性。同时,作为养老金储备基金,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都不必用于养老金的支付,拥有一段相当长的资金流入期,并且没有投资者赎回和资金支付压力。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CPP是加拿大以及全球资本市场上的长期战略投资者,不同于在全球资本市场上活动的国际游资,CPP管理者着眼于长期的回报,投资风格注重稳健和长期持有。
2.精算模型指导与定期审查相结合的业绩评估制度。CPP没有即期资金支付压力,并不代表其可以毫无计划地进行投资活动。根据加拿大精算机构的测算,到2030年CPP将开始动用部分资产用于养老金支付,要想完全转变到基金积累的制度模式,需在75年的周期内实现年均4%的收益率。因此,CPPIB管理者每四年制定一个投资计划。该投资计划是精算机构根据专业保险精算模型,对上一投资区间CPP投资收益率做出的修正。根据新的投资计划调整的投资组合,可以更加有效地指导下一财年投资活动,保证4%的长期年均收益率目标。
3.战略风险与投资风险相结合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针对投资活动中存在的战略风险和投资风险,CPPIB设计了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一是战略风险管理控制系统。战略风险是由企业制定并选择了不恰当的战略或者不能有效实施既定战略造成的。CPP战略风险控制系统涉及到董事会、投资委员会和雇员三方,包括董事会审核、内部雇员沟通、高级管理团队监督和进程报告等程序组成的风险控制过程。CPPIB根据董事会审核通过的三年路线图执行投资战略;与全体雇员沟通审定战略,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均衡商业计划”,交由高级管理团队根据投资基准进行监督,投资计划进程每季度向董事会报告一次。二是投资风险管理控制系统。投资风险是达成投资目标过程中固有的损失风险,包括CPPIB内外部投资组合中存在的市场、信用、交易方和流动性风险。为规避免投资风险,CPPIB规定CPP的投资活动要符合董事会核定的风险边界。具体来说,投资设计研发部向投资部门提供投资组合设计,并负责向投资计划委员会说明风险预算;投资部门结合投资战略选择合适的投资方案,同时使其交易控制在风险预算之内;风险管理小组按照规定测算监督市场和信用风险,并向投资计划委员会报告。可见,各部门对风险监控负有不同的职能,风险预算的监控措施贯穿于投资决策和实施过程的始终。
CPP投资管理运行模式对我国社保基金投资管理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构建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和投资组合。现代证券组合管理理论是当前机构投资者的主流投资理论,其强调分散投资,构建相关性系数低的多样化证券组合,降低单一证券的非系统风险。现代投资理论认为,进行境外市场投资,选择交易活跃、信息披露制度完善,金融投资品丰富的境外资本市场,是规避单一国内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有效方式。另外,在全球股市陷入低迷的情况下,扩宽投资渠道,增大直接股权投资和对实体经济的投资比重,丰富资产配置类型,也是保持基金规模增长速度的有效途径。鉴于此,我国社保基金应该在完善国内市场股票、债券等证券组合投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资产配置类型,抓住机遇进行直接股权投资;进一步扩宽投资渠道,继续增大境外发达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的证券市场投资比重,扩宽境外股权投资的深度。
2.构建基金风险预算管理体系。对于既关注资金安全性,又要求一定收益的社保基金,风险控制指标十分重要。风险预算是在确定的投资风险水平下获得受益最大化;风险预算管理体系是在度量分解风险基础上,对养老投资基金实行量化管理和风险监控。风险预算管理过程包括度量和分解风险,在资产配置决策中引入风险度量因素,将风险约束指标分配给基金经理,根据预算风险监测投资组合和基金经理人执行。CPPIB的风险预算管理过程包括战略性资产配置、基准组合设计和基金经理选择控制。首先,CPPIB针对不同资产类别实行与之相对应的管理策略和风险收益目标。例如,股票市场风险相对较高,CPPIB采取主动管理策略,追求超越市场的超额回报;不动产投资方面,采取投机性策略,根据风险差异对资产负债表项目、融资策略等采用情景分析分析方法,制定风险预算目标。其次,CPPIB从整个投资组合的层面来考量风险与收益特征,将养老基金基准组合的设计,与整个养老基金的长期风险、收益预期联系在了一起。再次,对于基金经理投资行为的监控方面,风险预算管理体现在选择更为直接、利于操作的具体监控指标上。CPPIB的公共市场投资组合,采用标准差对投资绩效进行跟踪,并指导子组合内的风险预算及资产配置分配。构建我国社保基金风险预算体系,可以提高投资决策过程的透明程度,帮助提升投资管理效率。建立一套“风险—收益”权衡的方法与机制,确定效率优先、注重成本效益的风险管理原则,使得参与养老金投资管理决策过程的投资部门、产品设计部门、研究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门各司其职,协助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