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希贤学校 638500
与时俱进,科教兴国,乃我国当今一项重大举措。时代不断进步,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更是不断地发展变化,新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中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德育教育。古代教育家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他把德育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
《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指出:“语文训练必须重视思想教育。”所以说,语文课更应该是一门教人做人的课,它比政治课承担着更为全面的德育任务。那么怎样才能把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怎样根据具体课文的特点巧妙地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现就这些问题作一些浅谈:
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语文是一门德育与智育联系密切的学科,每一课都应有一定的德育教学目标。这就必须把德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劝学》一文中,作者以“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来说明学习和改造的重要性,又用“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两事例推论及人,即“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通过讲解,使学生总结出作者的用意:“人,也必须通过学习和参省,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学生既分析出了文章的论点——学习的重要性,又使他们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文章又用“蚓和蟹”、“骐骇和驽马”、“锲而舍之”和“锲而不舍”等进行正反对照,来论证学习应有的方法和态度,启发学生总结出学习动力不强的现状,适时进行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人的道德、知识、才能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坚持不懈地努力才可达到的,从而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我们就把德育很自然地渗透到了教学当中,德育目的也就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了。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增强德育的教育性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机械地紧跟“形势”,过于空泛,没能准确、充分地反映和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中学生成长的需求,使教育内容严重滞后。而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课程内容多色彩、大容量。新的语文教材应该说已基本达到了这个要求,集中了古今中外名家名作几百篇。其中,情景交融的诗歌、诗意盎然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作占相当大的比例。这些文章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如《背影》是朱自清先生记叙他与父亲之间催人泪下的父子深情的名篇;《中国石拱桥》中桥梁专家茅以升以无比自豪的口吻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这一令人赞叹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故宫博物院》则可以看作一篇游览故宫这一世界建筑史上最大的保存最完美的古代宫殿建筑群的解说词。这些又都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极好教材。作为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寻找教材内容与德育工作相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使二者融为一体。用故事中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能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不会使德育成为空泛的口头说教。
三、在写作教学中渗透德育
写作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要为文,先做人”,这是文道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要教育学生做真人、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因而,教师在批改、评讲作文、日记时,不能只着眼于写作技巧,更应该注重文章的真情实感,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人生目标。
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河山,关注学生的生命体验和心路成长历程,让学生通过自主写作充实学生的精神、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丰富的写作素材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德育天地,根据他们不同时期的思想状况,针对一些不良现象,让他们通过写作进一步剖析、了解,从而端正态度。
四、利用课外阅读教学实施德育教育
课外阅读是语文德育实施的途径之一。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意志性格特征,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阅读作为一种学习手段,可以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视野,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审美能力,可以熏陶感染学生思想、净化学生心灵。
五、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中
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故事比赛、收集剪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演讲等。这些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又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思想熏陶。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心灵净化的过程,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含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是在对文章开展深入学习的过程中去发现和感知的。它与教师的发现、挖掘、利用、引导有着密切的关系,与学生的学习、感悟、体验与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与新课程标准、教材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有着密切的关系。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只有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材编排体系,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捉摸透学生,着眼于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活动中去,将品德培养与语文知识训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教材中刻划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语文素养提高的同时,思想道德素质也得到提高。
论文作者:陈俊蓉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11
标签:德育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文章论文; 思想教育论文; 教材论文; 教师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7年7月第28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