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应对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以及水资源总量较少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兴建了大量的水利工程,对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许多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处理好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实现我国水利工程的长远发展。
关键词: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我国快速发展的社会和经济催生了大量的水利工程,这些水利工程的建设,使我国的水力资源分配更加的合理,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与此同时也对水利工程周围的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尤其是现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有些水利工程对于当地生态平衡的破坏已经到达了非常严重的程度,不利于水利工程建设的长远发展。那么在我国不断扩大水利建设工程规模的过程中,如何能够保护当地的生态,实现水利工程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经成为了当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水利工程建设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当地气候条件而产生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尤其是水库大量蓄水后,对于局部地表空气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而区域气候主要是受大气环流的控制,这些影响无论从近期来看,还是从长远的角度来看,都会带来许多不好的后果。
首先水利工程建设水体会呈现大量增加的趋势,水大量的蒸发使空气内的湿度增加,这部分湿度较大的空气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被送到一定距离之外形成降雨,这就出现了水利工程附近的降雨量减少,而与水利工程有一定距离之外的地方降雨量反而增加。在有水库的蓄水淹没了大量的土地,改变了区域内热量交换的过程,又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大,使水利工程区域内的温度产生了小幅的变化。
(二)对土壤条件造成的影响
水利工程建设最大的影响还是对于周围土壤的影响,由于水利工程的建设使区域内的水位升高,地下水位也会上涨,水利工程区域内大量的土地处于浸没状态,对于原来生长在这里的植物产生了严重的影响,使他们的根茎长期浸泡在水中,因而得不到充足的氧气,植物出现大量的死亡,进而使土壤产生沼泽化。地下水位的升高,将地表以下的一些盐分溶解,通过毛细作用进一步带到地表,长期如此就会导致土壤的盐碱化。土壤被水长期的浸没,使土壤中的微生物大量减少,失去了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降低,土壤的肥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再加上土壤盐碱化,水利工程建筑周围的土壤非常不适合农作物的种植。
(三)对于水文条件的影响
水利工程的建设就是对水资源进行重新分配,会使下游河道的流量发生改变,使一些本来就很小的湖泊逐渐干涸,由于水流的减少,流速的降低,水的自净能力也会下降,下游的水质变差。对于水利工程上游的河流来说,由于水位的升高浸泡了大量的植物和动物,水体中的有机物急剧增加,再加上水流减缓使泥沙含量减少,严重破坏了原有的水生态平衡,对于水流内生物结构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有效策略
从目前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状来看,我国的水利工程还没有办法与自然环境做到和谐相处,长此以往下去不仅会对区域内的环境产生进一步的影响,同时也不利于我国水利工程建设的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以下是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转变河流规划观念
从建国之初到现在我国就一直在探索和研究河流的发展规划,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就,但是随着水利建设工程的现代化以及环境保护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我们必须对以往的河流规划进行重新的评估和修改,使之能够更加适应新时代和新经济环境下的需求。在以往的河流发展规划中政府领导虽然也做有关环境方面的可行性调查,但是工作的重点依然还是短期内的经济效益,应该将眼光放得更为长远,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去进行河流规划的进一步完善。
(二)建立健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我国对于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体系的建设仍然不是非常完善,存在许多漏洞和片面性。没有准确全面的评价体系,在保护生态环境的过程中就没有针对性,很难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改善。因此,在水利工程建设的过程中要注意对建设地点及周围环境的深入勘察,详细的评估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建设完成之后对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并且在借鉴以往的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措施,最大程度上减小水利工程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影响。
(三)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想要将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真正的落到实处,就必须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作为保障,在严格的监督和管理之下遵循法律规定按部就班的进行,对于存在肆意破坏生态平衡的水利工程项目,必须加以惩罚,将法律责任落实到人,落实人们对于保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责任。通过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让相关的事业单位重视起对生态环境的保护职责。
(四)加强对于敏感地带的生态环境保护
敏感地带是指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水文和土质条件都比较差的地区。注重这些地带的生态保护,不仅是为了保障水利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维护整个地区的生态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这些区域环境平衡的探测和评估,因为这些地区受水利工程建设的影响更为明显,只有做好充分的观察和评估才能够为更好的保护提供基础。另一方面在措施上进行保护,不仅要保护当地的生态平衡,更要能够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合理的利用水利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让那些不利的影响转变为有利的影响。例如,在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的地区,人工种植比较耐水和耐盐碱地的植被,从而起到保护水土的作用。
随着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为了能够更好的实现水利工程与自然生态的和谐相处,首先要改变相关工作者的管理观念,其次逐渐建立和完善符合新时代要求的环境评价体系,进一步制定合理的环境补偿措施,最后还要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规定作为保障。发展生态型的水利工程建设,以长远的眼光看待水利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子孙后代作出长远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聂红江.关于水利工程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中国水运,2016,(03):67.
[2]唐道来.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性[J].水利技术监督,2015,(05):36-37+59.
[3]梁波.水利工程建设对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分析[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3,(02):156-159.
论文作者:武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1
标签:工程建设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水利论文; 可持续发展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土壤论文; 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第1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