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罗江区鄢家小学 618511)
语文阅读要“三到位”。语文教学要致力于语文能力的培养,能力的形成来自训练,从这个意义上讲,语文教学要“以训练为主线”,这已基本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所以,如何提高语文训练的成效,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
目前,在语文训练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问题有:一、是貌合神离。看起来听说读写一应俱合,但只是讲的陪衬,每节课练的中心是什么,要求达到怎样的程度,练的效果如何,教者并不清晰;二、是大而化之。目标太大,线条太粗,操作不具体,囫囵吞枣;三,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浅尝辄止,不问靶心拓中没有,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四、是炒夹生饭,样样都练,又常常解决不了问题。凡此种种,一言以蔽之,训练不到位,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训是目的是指导学生去认识规律,练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和运用规律。要搞好语言训练,提高教学效率,笔者认为语文训练必须做到。
一、训练要适度
训练犹如登高,坡度太陡,使人无法攀登,但如果坡度过于平缓,也会使人无法领略克服困难的愉快而丧失攀登的兴趣,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而定。因此,教师的指导要得力、得法。
①是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指导要对症下药,贴船下篙,要能导在训练的点子上,导在学生的困难处,导在学生的迷惘时。如教《金色的鱼钩》《第十册15课》,老班长在生命垂危时刻嘱咐三个战士:“你们一定要走出草地去……”学生似懂非懂,我就启发学生练读练思:“为什么句未要用省略号?”“如果老班长能把这句话说完,你觉得下面可能会讲些什么?”这两个问题促使学生将课文中的艺术空白,合理地、恰当补充出来,在暴露思维过程的同时达到语言能力的充分训练,思想感情的充分陶冶。
②是要有一定的示范性。也可以说是教师的现身说法。当学生不明白究竟如何做,或者当练习不到位的时候,教师应该说一声“看我的”,这样的指导学生才有所仿效。
③是要讲规律,教方法。良子的方法能事半功倍,拙劣的方法则事倍功半。数学有一套套公式和定理,根据它们可以解答无数具体的问题。语文学科虽没有这样的公式和定理,但也有它自身的学习规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范文讲读训练,帮助学生总结出诸如归纳段意的方法,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分析定作特点的方法,读一篇课文的方法,记忆的方法,思维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④由浅入深。课堂提问必须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最终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如《索溪峪的“野”》为何说索溪峪是“野”的?首先就要让学生先找着索溪峪的“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才是为何说它是“野”的。这个问题应该是一步一步推进的,是慢慢来的。否则以来就要学生回答为什么要说索溪峪的“野”的话就无形中把问题给拔高了。
⑤分布阅读,培养良好读书习惯。正确朗读和感悟文章思想感情的习惯的培养,是小学语文课堂重要的教学任务,应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教学中,我采用“读书三步曲”,首先要求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第二步则是读出情感;第三则要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层层深入引导学生读书,实现了师生与文本、与作者心灵交流,这样的读才有实效。
凭借这些方法,学生便可自己去获取无尽的新知识,受用一辈子。因此,训练中的指导只有归结到规律和方法上,这种指导才是得力和长效的。
二、训练要有梯度
平面移动的训练不是好的训练:虽有高度,但无台阶,训练到不了位。如果把语文训练过程看成是一个整体的话,那么这一过程应是一个由浅人深,由低到高有着明显梯度循序渐进的过程。怎样循序渐进地训练呢?
①是分步训练。将总目标分解为数个具体的小目标。严格按照教学目标进行训练,讲到哪里练到哪里,讲练结合,以练代讲,以讲促进,达到全程训练,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②是面向全体。进行全面训练,这里也有个训练层次问题。要因材施教,分层训练,既注重面向全体,人人参与,又考虑两头实际,坚持巩固为主,发展为辅的原则,搞好训习形式,变单一为多样,变平面为立体,将训练题分为深化题、普及题、基础题,让不同起点的学生均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③是要让学生的眼、耳、手、脑、思维、情感均投入训练,而且训练的量要足,面要广。这就是注意训练设计的丰富性和创造性,扩大综合性练习、发散性练习,应用性练习,以激发思维,发挥聪明才智。
三、训练要有力度
所谓力度,是指在单位教学时间内,真正用了语言语文训练的有效训练量。课堂教学不能水分多。教者要紧紧瞄准训练点,把力量用在刀刃上,有关键处重锤敲打,讲求实效,练到一定的火候,除非不练,练就要练到学生一辈子忘不了。有力度的训练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方面,必须注意。
①要抓准训练点。训练点的确定,既要根据整体目标系统,又要根据课文特点的具体学情。就语文学科整体来说,教学目标是多元的、综合的。就一个训练单位来说,目标应可能集中、单一。一课一得的教学主张是符合训练规律的。在一篇课文的教学中,需要实现的目标可能不止一个,但应有主次之分,轻重之分,教学中当以主目标带动辅目标,有时为了达到最佳训练效果,施训者可以强此弱彼,甚至取此舍彼,否则,我们将永远在面面俱到的低效劳动上徘徊。
②要精选训练材料。训练材料典型,才能产生较高的训练价值。取得举一反三之效,训练材料须精心选择,力求以一当十,以点代面。
③要反复训练。训练的目的在于使知识转化为能力,取终形成习惯,语文学习的特点不是呈直线型而是呈螺旋型上升的。这也决定了语文训练的反复性。比如同是讲比喻,中年级和高年级要求应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阶段的某一训练点,每一次反复也应具有一定的层递性。这种层递性表现在难度的逐步加大,速度的逐步加快,熟练度和准确的逐步加强,综合度的逐步加高。
此外,为了减少反复引起的心理抑制,教者还应在训练材料的新鲜、训练角度的变化等方面费心力。比如作文评改后的复作,是提高训练效果的有效措施,但如果要求学生按原有的命题重作一遍,学生难免感到厌倦,要是另换一个同类的命题或同类的新鲜材料,同是复作,学生的心理效应就可能大不一样。同样道理,在听、说、读等训练中,教者也应讲一点训练艺术,使这种反复性的训练多一些生气,少一些呆板。
论文作者:杨德清
论文发表刊物:《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
标签:学生论文; 方法论文; 语文论文; 规律论文; 目标论文; 要有论文; 课文论文; 《信息技术时代》2018年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