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钢铁工业创建世界级大公司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公司论文,钢铁工业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钢铁工业要成为世界一流的钢铁强国、实现我国钢铁产业升级,关键在于实施大公司战略。
一、大公司在国际经济竞争中居极其重要的地位
1、世界经济发达国家无不推行大公司战略。
1996年全球500家最大公司排名表中,美国有162家,日本有126 家,法国有42家,德国有40家,英国有32家。这5 个经济发达国家的大公司就有402家,占500家的80%。进入90年代,大公司跨国经营的趋势越来越猛,各资本主义国家跨国公司的生产总值,已经占到国家生产总值的40%,并控制了50%的世界贸易、80%的工艺研制、90%的高科技和75%的国际技术转让。
2、世界级大钢铁公司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新日铁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是1970年由八幡和富士两家钢铁公司合并而成的。合并的结果使新日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钢铁公司。20多年来,新日铁坚持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不断调整和优化结构,一直保持着世界第一大钢铁公司的地位。
英国钢铁公司,是1967年英政府合并14家钢铁厂组建而成的,当年产钢2200万吨,占英国钢产量的90%以上;1993年跨国兼并了瑞典阿韦斯塔钢铁公司,加强了不锈钢生产能力,1996年钢产位居世界第三。
法国的于齐诺尔·萨西洛尔钢铁公司,是1986年经过多次调整兼并最后两家钢铁公司合并形成的,1996年产钢量居世界第四位。
德国克虏伯钢铁公司,是1991年兼并赫施钢铁公司而形成的。1994年它与蒂森公司联合组建了克虏伯·蒂森不锈钢有限公司。1997年蒂森钢铁公司和克虏伯钢铁公司实行合并,成为世界第五大钢铁公司。
韩国浦项钢铁公司是个例外,它是由国家出资兴建起来的。1968年开始建立浦项钢铁厂,干了四期工程,1992年成为世界第二大钢铁公司。
不难看出,世界级大钢铁公司,多是通过联合兼并重组而形成的,几乎没有一家是仅靠内部扩张来实现的。
3、日本钢铁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本与欧美国家不同,二次世界大战后其钢铁工业一方面强调企业的大型化、集团化;一方面又强调大企业牵引扶持中小企业,纳入大企业生产系列之中,形成大中小企业之间的垂直分工、竞争协作的体制。到了60年代中期,积极促进企业合并,提高生产集中度。1970年由八幡和富士两大钢铁公司合并组成的新日铁钢铁股份公司,下属10家钢铁厂,206家控股、参股企业,雄踞全球世界级钢铁公司之榜首。到90 年代,钢产量保持在1亿吨上下,年出口钢材达2000多万吨, 分别占世界钢产量和世界钢材出口量的13—15%左右,为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出口大国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我国迫切需要组建自己的世界级大钢铁公司
我国钢产量已经突破一亿吨,但仍没有一家世界级大钢铁公司。实施世界级大公司战略,是我国从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的一个重要举措。建设世界级规模的大钢铁公司,是成为一个钢铁强国的必要条件。
1、从国内外市场形势看必须建立大公司。
目前国产钢材在国内市场占有率为90%,如果按销售额来测算为82%,即有10—18%的市场被进口钢材所占有。为了扩占中国市场,国际上一些大公司,正在中国投资建立合资企业,甚至要求控股。仅韩国浦项就在大连、张家港、浙江、顺德等地建立起6家合资企业。
我国钢铁企业要走出国门,发展国际化经营,开拓国际钢材市场,没有世界级的大公司,在国际市场上是不能取胜的。
2、从国内外钢铁工业产品结构和技术结构调整的需求看, 必须解决“小、散、低、同”状况。
近十多年来,世界钢铁工业的产量虽然基本停滞,但技术在飞速发展。而我国钢铁工业大力进行结构调整和优化,虽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结构不合理状况并没有根本改观。
如产品结构,是大路货过剩,高附加值产品比重低。如冷轧薄板,日本、德国占钢材产量的比重约为30—40%,而我国只有5%左右。 日本出口多为高附加值钢材,进口却是普通钢材,是高效益;我国出口主要是低级产品,而进口大多数是高附加值产品,是低效益。
又如技术结构,从总体上看,我国钢铁工业的技术装备达到国际水平的仅占25%,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落后20—30年。
再看企业组织结构,目前状况是企业规模过小、过散,生产集中度低。年产300万吨以上的企业,我国只有5家,其产量是全国产量的33.29%;日本有7家,其产量是日本钢产量的69.9%。
尤其严重的是,我国钢铁工业企业结构、区域结构趋同,不论是大钢厂、小钢厂,产品结构、技术结构雷同,长线产品都长,短线产品都短。
3、从根本上解决钢铁行业大中型企业的亏损, 必须实施大公司战略。
当前,相当数量的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出现亏损。导致亏损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企业数量过多,结构趋同,盲目竞争,使本来就不够强的竞争力大打折扣,最终效益不佳。
解决国有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亏损问题,必须对钢铁行业的资产结构动大手术,通过资产运营的办法,调整资产结构,达到企业资产重组的目的,使亏损企业的存量资产得到有效利用。企业的数量必须减少,企业组织结构和资产结构必须实现优化,而实施大公司战略,正可以达到这一目的。
4、从结构调整的时机看,正是推行大公司的大好机遇。
现在工业发达国家的钢铁工业已属于“夕阳工业”,发展中国家的钢铁工业还属于“成长产业”,正是我国发展钢铁工业的大好时机,因此,目前应抓紧推行大公司战略。
三、由宝钢、上钢、武钢联合组建世界级大钢铁集团公司的设想
宝钢、上钢、武钢,均处于长江中下游,有共同的市场利益;都是国家重点钢铁企业,有较强的实力;都有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愿望。这三家企业如实现强强联合,有很多好处:
1、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国际竞争力。 三家企业联合后钢产量占全国的比例可达到19.3%,发展到2000年以后有可能提高到22%,这将有利于增强国际竞争实力,并可进入世界级大钢铁公司行列。
2、统一规划,避免重复建设。并带动全行业的重新整合。
3、实行专业化分工,发挥品种优势。实现优势强化与互补。
4、集中智力资源,发展技术创新。既为我国第一个世界级大钢铁集团造就强大的后盾,又为我国成为世界钢铁强国打下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
5、统一物资供应,降低生产成本。 并能享受到按国际惯例应有的优惠待遇。
6、统一产品销售,减少钢材市场无序竞争。 避免由于无序和过度竞争而造成的损失。
7、发挥资金集中效应,加快老企业技术改造。
8、在企业管理上取长补短,深入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9、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多元产业。联合后, 既可以降低开发成本,又可以增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等。
10、开展跨国经营,组建综合商社。将大幅度地提高我国钢铁企业国际化经营的规模和水平。
以宝钢、上钢、武钢为突破口创建世界级大钢铁公司,需要解决的一些问题是:
1、 实行强强联合要有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周密的分步骤实施方案。
三强联合必须以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创建世界第一流大钢铁企业集团、赶超新日铁为目标。目前,宝钢劳动生产率已达世界一流水平。但上钢、武钢共有20多万人,人均产钢只有80吨左右,年营业额只有80亿美元上下,与新日铁人均产钢630万吨、营业额271亿美元相比,差距很大。必须采取先分流、精简人员再联合,以及多创建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措施。因此,要有周密的分步骤实施方案。
2、实行强强联合后的世界级大钢铁公司, 必须由国家直接领导。
三家联合后,必须由国家直接领导,实行政企分开,由国家授权成立控股公司进行经营管理。部门、地方都要支持他们真正组成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跨国经营的世界级大钢铁公司。而且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起科学和民主、激励和约束、责任和监督相结合的领导体制,以及以资产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
3、 实行强强联合后的世界级大钢铁公司要真正成为投资主体、自主经营主体、市场竞争主体。
目前,宝钢、上钢、武钢虽然是国家抓的企业集团试点,但都没有投资权,有些自主经营权还不落实,也没有构建了承上启下的中观调控机制。这些问题不解决,难以在国际市场上进行高效率、高效能、高效益的营运,更难于在与世界强手竞争中取胜。
4、实行强强联合组建世界级大钢铁公司,需要解决必要的发展资金。
要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必须加大技术投入,加快技术改造,并解决所需要的发展资金。这些资金,要靠政府政策的支持,一方面要通过提高折旧率,增加自我积累;另一方面要从资本市场上直接筹措资金。对他们在股票上市、发行债券、吸纳机构投资等方面,国家要给予优先考虑,重点倾斜。
5、 创建并营运好世界级大钢铁企业集团的根本在于选拔和培养好经营管理人才。
中国创建并经营管理好世界级大钢铁企业集团,必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经营、通外语,善于多谋善断和团结使用干部的开拓型的“集团司令”。国家应下决心先从各方面抽调优秀人才组成强强联合筹备组,研究实行大联合的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