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科地土地规划咨询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现阶段,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作为基础,全面提升城镇服务水平及文化内涵,实现农村人口向城市发展,加快推动农业的规模化发展。这就需要做好城乡规划工作,运用先进的理念来编制乡村规划,打造优美的生态空间,促进乡村健康、可持续发展,从而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文中分析了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对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策略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关键词:城乡规划设计;美丽乡村规划;意义;策略
1城乡规划及美丽乡村的规划概述
1.1城乡规划概念
城乡规划是通过统筹城市和乡村的发展,使他们逐渐的缩小差距。以生态化、宜居性为主要线路进行的城镇发展规划。十八大以来的城镇化建设有了新的部署,首先,强化城乡之间的优势互补,通过内需的提升来促进城镇的和谐发展;其次,从文化发展方面进行城乡的规划结合,让农村逐渐的摆脱文盲现象,推崇文化进农村规划;最后,就是从生态环保角度出发建设和谐的城乡关系。乡村多处都有非常秀丽的自然景观,工业影响较小。这就要充分的进行原生态的保护,做好本地化特色旅游产业的延伸打造,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美丽乡村规划
美丽乡村的规划除了进行自然景观的挖掘和保护外,还要从硬件条件上进行改善。统筹乡村中的优势,合理规划乡村建设。新乡村的规划中,应该以生态环保为出发点,加强地方产业结构的搭建和基础设施的配套。实现物质条件为基础的精神文明并行发展。
2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原则
(1)系统性原则。美丽乡村规划并非是单一性的工程建设,其需要关注的内容相对而言比较多,需要切实围绕着农村区域的各个要素进行详细全面分析,如此才能够有效提升其最终建设协调性,避免因为规划方案不合理影响到最终美丽乡村规划价值。这种系统性原则的要求同样也是多层面的,需要从整体入手进行规划,确保整体方案的可行性。(2)可持续性原则。对于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落实,同样也需要加强对于可持续性发展原则的高度重视,确保美丽乡村规划能够体现出较强的实际效益,能够对于以往农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和环境损坏隐患进行详细分析,如此也就能够较好实现对于环境的保护优化,降低污染几率,促使未来农村发展更为理想。(3)经济性原则。在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还需要重点关注到经济性方面的要求,能够促使美丽乡村规划工作能够关注到当地农民的生活水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在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尽量改变原有单一产业结构模式,努力提升农村生产能力,发展循环经济,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为当地农民增收。(4)生态优先原则。美丽乡村的规划建设中必须要遵循自然法则的原则,切实做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于农村生态环境的保护。通过向人们展示农村自然生态特点,以及人文居住环境等各方面的特色来进行美丽乡村的宣传。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要整合全部的资源,对于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幸福工程一起对农村居住环境进行改造,通过与不同发展项目间的结合,从而推动美丽乡村的生态环境建设。
3城乡规划设计中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策略
3.1充分利用地理优势,整体布局设计
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建设过程中,大部分乡村都依托于自身的地理优势,深入挖掘自身的历史文化,将自身的特点有效的融入到整体规划中来,打造独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在现阶段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过程中,在确保经济发展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效的改善生态需求。即在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与自身的地形地貌相结合,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特点,以此来提升乡村的知名度,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3.2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对于美丽乡村规划工作的落实,从基础设施入手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手段,其同样也直接关系到美丽乡村整体运行效果。这种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规划需要切实把握好给排水、采暖、燃气等基本要求的满足,确保这些基础设施建设同样也能够满足于当前,乃至未来美丽乡村发展需求。当然,在具体基础设施建设规划中,也需要考虑到成本控制方面的需求,避免过于求好导致资金超支,可以从整体城乡规划设计入手进行协调,比如相邻近的乡村可以共享一套基础设施。
3.3改善乡村的生态环境
随着我国大力倡导环境保护,对于目前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也要深入到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通过改善传统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将现有的农村资源进行优化,从而发掘其中蕴藏的巨大文化与生态保护的价值,避免了发展农村经济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要加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不断的进行村民广播等,对农民进行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将可持续发展战略理念深入到每一个村民的意识中,使其在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中遵守环境保护的相关原则问题。还应建立一个完善的乡村环保机制,通过明确责任,使其在环境保护过程中认识到自身的工作重要性,从而为建设美丽乡村打好基础。此外,对于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通过使用环保材料来扩大农村可再生资源的利用率,让农民真正了解到什么时绿色发展理念。
3.4坚持特色发展、注重历史文化保护
在美丽乡村的建设规划中,因地制宜,寻找地方特色,坚持特色发展,避免大拆大建。现代化的美丽乡村规划不是全盘否定,而是要充分的挖掘农村已经不在重现的文化古迹。对农村长时间发展遗留下来的地方特色要加强保护和维修。以传统性地方特色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然后,在结合现代化的建筑技术和模式,维持原始建筑特色的基础上,进行现代农村的规划和建设。只有避免乡村建设的千篇一律,才能谈及更加美丽的农村形象。对传统价值较高的代表性建筑和文化估计进行保留,更能够体现一个乡村对古文化的传承和其自有的特色。
3.4营造乡村空间特色
在当前美丽乡村规划过程中,受制于农村特定地理风貌环境的影响,乡村空间轮廓线营造需要与景观相适应,这些轮廓线受制于多种要素的影响,能够将乡村的空间特征更好的反映出来,并蕴含着乡村文化和历史的变迁。在实际规划过程中,需要充分的与各个空间斑块的地形特征和功能性质相结合,充分的反映出空间轮廓的比例和尺度。相较于城市的色彩,乡村色彩主要以自然景物构成的色彩为主,人们通过感知乡村色彩,可以进一步增强对乡村形象的认知。因此具体规划过程中,乡村色彩需要以自然色彩为主,人工色彩选择需要与自然色彩相配合,避免给人矫揉造作之感。而且在具体规划设计过程中,还要注意细节方面的设计,即要将能够承载村庄历史的有意义元素充分利用,使其作为一个个空间节点,以此来增加村庄的文化内涵。因此在实际规划过程中,作为规则设计者,需要对村庄的历史、民俗民情充分了解,深入挖掘和整理优秀的传统文化资源,找准村庄的文化脉络,科学对村庄的文化品位进行确定。
结语
美丽乡村的建设相对而言较为复杂、系统,需要着眼于农村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探索,有效规避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问题。在美丽乡村建设落实过程中,为了更好提升其可行性和合理性,重点围绕着相关规划设计工作进行把关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条件,应该确保规划方案较为适宜匹配,能够形成较为理想的建设效果。
参考文献
[1]洪淑媛,张远环,朱纯.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误区及措施[J].广东园林,2014,36(3):69-72.
[2]陈佳.城乡规划设计中的美丽乡村规划研究[J].江西建材,2017(23):36.
[3]岳超.浅析城市测绘在城乡规划建设中的作用[J].安徽建筑,2015,22(3):204-205.
论文作者:李明月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8
标签:乡村论文; 美丽论文; 农村论文; 过程中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城乡论文; 原则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