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图书馆资源利用与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调查研究论文,现状论文,图书馆论文,中学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文所采集的数据和材料,主要来源于笔者在2014年对上海市部分初高中学校的调研。这次调研涉及普陀区、虹口区、宝山区的八所初中、高中和完中,涵盖上海市实验性示范学校、普通学校以及民办中学等各种类型。 调查对象包括8所调研学校的图书馆工作人员(含教师或职员身份)共80人,以及8所学校的初高中学生共2400人,问卷回收全部有效。 对上述两种参与问卷调查的教师和学生分别进行个别访谈,访谈目的是弥补问卷设计中未曾预料的方面,挖掘问卷调查后的深层次原因。 二、图书资源利用的矛盾与分析 (一)馆藏图书的生均保障率与利用率差距悬殊 从被调查的8所中学图书馆的情况看,馆藏量远远超过生均保障率。8所学校校均图书馆藏书量12.9万本,校均拥有期刊种类166种,校均拥有报纸种类26.4种,学生人均拥有图书109册。 然而,另一调研数据显示,8所中学图书馆的藏书利用率(流通率)仅有21%,也就是说,尽管生均拥有很多本书,但每10本只有2本被学生借阅。而按照教育部规定的指标,高中完中藏书的流通量不少于70%,初中藏书的流通量不少于80%。 许多国内外学者已研究证实,在同一地区,学校中有图书馆的学生在本地区标准化测试的分数要优于学校中没有图书馆的学生,图书馆质量好的学校分数更高。学校图书馆的利用还对学生的阅读习惯、学习态度、信息素养等能力的培养产生积极的影响。国外中学生的动手能力比我国的学生强,创新思维比我国的学生活跃,知识面也比我国学生宽广,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们善于利用图书馆。 (二)馆舍设施的先进性与到馆利用率反差鲜明 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教育理念先进,投入充足,设施完善,中学图书馆的硬件建设也是位于全国的前列。 但是,学生到馆利用的调查数据却不容乐观。学生问卷统计结果可以看出,初中生每月到图书馆一两次甚至更少的占到72.8%,高中学生占75.3%,初中学生到图书馆的次数稍高于高中。学校电子阅览室反映几乎没有学生来的占50%,偶尔有较少学生来的也占50%。8所学校平均每个学生一年中到图书馆的次数为15次,其中初中生表示到图书馆的主要原因是上课的占34.3%,如果考虑到上海初中学生到图书馆上课排进课表而“被到馆”的因素,则学生主动到馆率就更低些。学生到馆率较低也许是图书馆利用率低的重要原因。为什么有充足的图书资源,又有良好的阅读环境设施,学生却较少到馆? 高中生几乎不到图书馆的主要原因,考试压力大作业太多占44.5%,其次是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占30.7%;初中生主要原因为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书占33.2%,考试压力大作业太多也占了24.4%。而关于图书馆环境的原因选项是最少的。 在个别访谈中,许多学生还表示,平时在校能够自由支配的时间很少,从早上到校直至放学,基本上都按照课表上课,即使中午吃完饭的那一段自由时间,也有很多同学被语、数、外等考试学科教师抓去补习,也有部分考试学科教师干脆进教室为学生上课,所以基本没有时间到图书馆。另据统计,8所学校中有6所校图书馆的开放时间为8:00-16:00,对学校图书馆开馆时间“感觉很不方便”的,初中生占60.1%,高中生占41.7%。 三、学生课外阅读的矛盾与分析 (一)课外阅读的意义:知行脱节 学生问卷中有一题“你认为读课外书对于中学生的意义何在”,大部分中学生对于课外阅读的认识还是比较正确积极的。另一道问及有关读课外书的感觉的选择题中,回答“是一件快乐的事”的初高中生分别为71.3%和61.9%;回答“是一件痛苦的事”的初高中生分别为8.5%和5.2%。 然而,当我们调查“你平均每周读课外书所用时间”时,其结果如图1。中学图书馆资源利用与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中学图书馆资源利用与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研究_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