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首先,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进行知识的整合,形成线性并前后贯通;其次,综合性学习要求教师将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并建立知识体系;最后,语文教学要服务于生活与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文字的力量,并将文字力量应用于生活之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 综合性学习 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观的联系观点告诉我们,没有一门学科是孤立的。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来看,他们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与人生观的阶段,通过小学教育,能让他们形成一个科学的世界观框架,了解万事万物的常态。从语文学科的学科特点来看,语文是以一种感性的视角让学生观察世界、认识世界、理解世界与自身,这些特点决定了语文学习必然是一种综合性学习。
一、知识的整合——前后贯通
小学语文是对语文学科的初认识,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更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贯通,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对知识的印象更加深刻。但这种联系不能是“生搬硬套”的,要符合当时的语境,否则不仅不能起到相应的效果,反而徒增学生的学习难度。知识的前后贯通,一方面要靠学生的课下预习,在学习新课之前联系旧知识,知道所要学习的知识在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另一方面要靠教师在课堂上对知识进行前后联系,进行知识整合,带领学生进行学习。学习生字是小学语文学习的一个重要模块,字词的积累是进一步进行美学鉴赏的基础,是感受文字魅力的前提。
例如,教师在进行《荷花》这一课教学时,学习到了“蹈”字。对此,教师带领学生对学习过的足字旁生字进行了回顾:跑、跳等。教师让学生进行举例,鼓励他们进一步思考。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足字旁的生字大多和脚的动作相关,如踢足球,这是汉字的一个重要特点。再如,言字旁的生字,语文的“语”、上课的“课”,就可以发现言字旁的汉字大多和说话有关。在汉语中这样的生字与偏旁还有很多,如贝字旁的字大多和钱有关,是因为贝壳是最初的货币种类。在此基础上,教师让学生进一步总结自己学习过的具有这类特征的汉字。这样既可以把旧知识与新知识相联系,又可以进行复习,巩固记忆。语文知识的前后贯通不能局限于生字上,可以是多方面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跨学科联系——异曲同工
如果说语文知识的由简入繁体现了知识的深度,那么语文与不同学科的交汇则体现了知识的广度。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深度和广度同样重要。不同学科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它们时而互为基础,时而互补。
例如,只有了解生物上的万物生长规律,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了解水的浮力,我们才能知道为什么曹冲称象会成功。将一个学科由浅入深地进行学习是将知识由点连成直线的过程,不同知识体系息息相关;将不同学科相联系就是将知识由直线扩展到平面,由平面扩展到立体的过程。语文是文学性学科,是基础性学科,与各科目之间的联系都非常紧密,数字、原理、基础知识是对文字文学性的支撑,文字的表意性又是进一步认识各学科知识的基础。社会不断强调需要十字型人才,其实就是在强调不同知识的沟通性,要打破知识壁垒,让不同的知识体系形成联系,构建完整的知识系统。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帮助学生建立起完整的知识系统,在进行知识讲授的过程中,辅助性地加上其他学科知识。教师的教学不仅是单一为了讲清楚某一知识点,还要将这一知识点放入复杂的知识体系中。
三、重生活实践——知识应用
现代教育的直观教学中有三种教学直观——语言直观、模像直观和实物直观,其中,实物直观是最容易吸收知识的方式。语言直观可以通过教师的描述实现;模像直观可以通过多媒体等现代设备实现;实物直观则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来感知和感受。实物观察能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亲身感受到文字的力量。
在语文教学中,要强调知识与生活和实践的联系,从生活中感受语文的意境,将文字力量应用到生活之中。古人常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但是我们在教学中不能片面强调课本学习的重要性,要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认识最终要服务于实践。教师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的过程,就是一次追求美的历程。语文需要通过生活去感受,语文所带来的语言和文字的力量也能反作用于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应用语文,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也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知行合一是素质教育反复强调的。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也是利用语言文字感受生活、理解生活、反作用于生活。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跳出文字与图片,让学生走进大自然,亲自去感受世界的丰富多彩,感受五彩斑斓的美感。走进生活,能够让平面的语文课堂立体起来,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美。
语文综合性教学的实现非一日之功,但我们必须认识到综合性学习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并将其作为现代语文教学的必要手段。
参考文献
[1]万银洁 从课程出发: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践研究[J].江苏教育研究,2018,(11),4-10+2。
[2]姜玉露 小学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策略探究[J].亚太教育,2016,(33),27。
论文作者:刘艳丽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8
标签:知识论文; 语文论文; 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学科论文; 直观论文; 生字论文; 《素质教育》2019年9月总第3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