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论文_李勇

浅谈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论文_李勇

(云南省曲靖市富源县水土保持站,云南 富源 655500)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多年来,虽然中国的土壤侵蚀控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治理领域很小,并且受到治理的破坏。甚至破坏也大于治理,因此严重的土壤侵蚀通常不受控制。目前,我们迫切需要加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为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提供决策依据。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引入,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主要分为比较研究,机制研究和评价研究。本文主要讨论了这三个研究方向,并进一步探讨了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植被;水土保持;研究

引言:

术语“植物”是指覆盖在表面上的一组植物,通常称为植物的一部分,其是植物的整体表达。一个地区的植被覆盖严重影响该地区的土壤侵蚀程度。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土壤侵蚀严重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中国一直致力于控制土壤侵蚀,但治理速度总是很快,但不是破坏的速度。随着土壤侵蚀问题日益严重,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并取得了初步成效。因此,中国应加强对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为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提供有效的依据。

一、现阶段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现状

中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可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保持水土的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的比较研究:通过田间比较观察了植被减少和减沙对植被覆盖和控制地(裸地,农田等)的影响。机理方面的植被水土保持研究:雨滴飞溅和径流侵蚀是土壤侵蚀的驱动力。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建立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指标,分析评价指标与径流和土壤侵蚀的定量关系,达到评价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目的。

1.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保持土壤和水的比较研究

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大致可分为两个方面:自然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和人工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在研究天然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时,黄土高原是典型的一种情况,是黄土高原目前森林面积的一部分,在早年,它是一个茂密的森林草原。战争结束后,开垦的耕地逐渐被废弃,经过一百年的恢复,形成了现在的森林面积。科学家对黄土高原的一些植被和水土进行了抽样比较研究,发现森林和天然林的水土保持功能最为强大。自然植被一般具有良好的水土保持功能。在人工植被对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中,以人工桉树和人工混交林为例进行对比试验,并在水土保持能力方面,人工桉树对水土的截留率远远高于人工混交林,土壤侵蚀率远高于后者。经过一系列对比试验,科学家们发现,在人工植被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当地土壤条件和气候条件选择植被类型。以便其最大限度的发挥水土保持功能”。

2.机理方面的植被水土保持研究

根据科学家对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深入研究,发现植被具有垂直分层内在机制,主要分为以下几个层次:在乔木层中,乔木层具有宽的冠和高大的树形。宽树干有效地缓冲降水和捕获降水,高大的属性允许过多的降水从树干流下来。减少降雨对土壤的影响,达到保持水土的目的;灌木层,具有乔木层、灌木层的功能,也可以起到缓冲作用。一般来说,灌木层叶片和叶片的数量越多,对降雨的拦截效果越好;在枯枝落叶层中,枯落物层对雨水的拦截主要表现在该层的蓄水储备和分解多余水分的能力。同时,枯落物层对水土保持的作用也体现在降低地表水径流速度,帮助土壤缓慢渗透人体水分,减少地表径流量等方面。根层,根层是与土壤接触最密切的部分,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土壤的物理结构,有效地提高土壤的抗侵蚀能力。各级植被垂直分布在水土保持中起着重要作用。

3.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长期以来,中国的植被水土保持功能评价研究主要集中在单一指标植被覆盖(森林覆盖率)。随着植被水土保持机制研究的深入,许多学者最近提出了一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计算植被覆盖度和沉积量的公式如下:

这些研究表明:植被覆盖与径流和土壤流失密切相关;在学术界,植被覆盖与径流和土壤流失之间没有统一的定量关系。一方面,可能是由于不同学者研究的不同对象和区域;另一方面,它可能是植被覆盖以外的其他植被特征的影响,如植被类型的影响。因而不同的研究结果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同植被类型在同一覆盖范围内具有不同的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表明,林地和草地的覆盖度和径流量在土壤流失量之间存在不同的定量关系,验证了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功能差异。这至少表明只有植被覆盖度作为评价指标并不能完全反映植被土壤和水分保持功能的差异。同样,植被覆盖率也被用作评估指标。作物和管理因子值越小,植被的水土保持功能越强,土壤侵蚀越小。我们可以看到作物和管理因素与植被类型和覆盖范围有关,从草地到灌木,灌木,森林,农作物和管理要素价值逐步降低,水土保持功能逐步增强;相同的植被类型。一般土壤流失方程实际上考虑了植被类型和植被覆盖对土壤侵蚀的综合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林地分为两种类型:灌木和森林。可以看出,在使用覆盖时,还应考虑不同植被类型的水土保持功能的差异。

二、中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未来研究方向

在前人的长期艰苦努力下,对中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面对植被建设的新形势,我们仍需要重点加强以下方面的研究。

1.增强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在植被建设中的应用

根据不同土壤侵蚀区的自然条件,确定最佳的水土保持植被类型和合理的群落结构,配置方式和施工方法。为大规模生态环境重建和植被恢复提供决策依据。该领域已有许多研究,但仍无法适应全国植被建设的现状。

2.深化植被指标的研究

单一植被覆盖指数不能完全反映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差异,综合评价指标不能应用于生产实践。加强该领域的研究,早日形成成熟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综合评价指标,为生态重建和植被恢复的评价和监测提供有力支持。

3加强区域研究

中国的水土保持已经从小流域的综合管理发展到大规模,集中和连续治理的新阶段。这就要求我们扩大研究规模,重视区域一级的研究,为国家宏观决策服务。

4.注重现代高科技的应用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是当代区域研究的重要工具。它是提高区域研究水平,实现植被水土保持功能动态监测,评价和预测的重要途径。

三、结束语

今天,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土壤侵蚀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中国的生态环境,植被是保持水土的最佳选择。因此,中国应该更加重视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通过对比较研究,机理研究和评价研究的讨论,阐述了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的研究现状。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方向,为今后中国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效依据。

参考文献

[1]崔鸿侠,史玉虎,胡文杰,张文,汪韩成,武世化.大别山低山丘陵不同植被类型水土保持效益研究[J].湖北林业科技,2018,47(05):1-3+20+97.

[2]夏晓平,信忠保,赵云杰,孔庆仙.北京山区河岸植被的水土保持效益[J].水土保持学报,2018,32(05):71-77+83.

[3]王小云.不同水土保持植物种类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6):113-115.

[4]谢雨.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植被恢复设计的原则思考[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7,45(06):185-186.

[5]刘颖.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14,34(12):18.

[6]韦红波,李锐,杨勤科.我国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02(04):489-496.

[7]韦红波.区域植被水土保持功能遥感评价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1.

论文作者:李勇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9月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6

标签:;  ;  ;  ;  ;  ;  ;  ;  

浅谈植被水土保持功能研究进展论文_李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