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中国经济的飞跃式发展,很多人开始注意到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与管理,水利工程质量的高低关于人民的切身生命安全,并且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影响,特别是基层水利工程的质量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对于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创新工作必须加强。
关键词: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
一、基层水利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现状与改革难题
基层水利工程的建设主要是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并且其特征是工程点多、面广、量大、单体较小,也因此使得管理任务较为繁重,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多做的工作较相应较多,也相对更困难。区县的水利建设市场成长速度较慢,竞争机制与信用机制不够健全,因此水利工程各方的综合水平较低,对工程质量控制体系的工作落实力度不够,水利人才也相对紧缺,造成质量管理水平很难得到有效提高。具体来说如下:
1.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
虽然开展质量监督工作之后已经有了一些成就,但是仍旧存在很多问题,监督模式还不够专业。中国近年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的政府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并且很多政府也做出了一些地方性基层法规制度,不足之处是这些出台的法律法规对象主要是大型水利工程,而基层的一些中小型水利工程并不适用。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对象主要是中小型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活动,但是当前也缺乏相关规章制度来约束知道基层质量监督工作的进行。还有部分地区完全不具备相关的工作体系,也或是虽有工作体系但并没有落实或者形同虚设。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进行因此法律法规方面出现不完善的状态。
2.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不清
质量监督机构定位不明主要表现如下:首先,质量监督工作者编制不统一。现在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机构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挂靠水利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的事业单位,一种是独立的事业单位,事业编制性质都是根据公务员管理模式展开的,进行全额与差额拨款制度体系。再次,有的县区缺乏完善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成立。水利部门明确指出各县区建设成立专业的质量监督站点的必要性,并且确保水利工程监督工作的顺利开展。最后,部分县区虽然建立了质量监督管理机构却缺乏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开展管理工作。中国现正加强简政放权政策的提倡,政府部门要想增设新机构是不容易的。所以倘若县区级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没有顺利通过编办的审核,那么其可以说是形同虚设,并不能真正实现其存在的切实意义,这种情况就导致了继承质量监督机构的工作者的工作形式很多都是兼职或者混岗,即使调用其他科室的人员,也仍旧缺乏专职工作人员办公,造成质量监督工作者工作不稳定。
3.质量监督过程中的落后问题
首先是严重的仅凭资料监督现象。现在质量监督工作的状况是工程项目多、监督人员不够、工作量过大使得工程质量监督落实效果低、很多质量监督工作者在进行工作之时,都只是凭借施工方与监理方提出的资料就给出质量评定结果,这种情况使质量监督结果只由资料决定,机构的权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其次,监督检查项目不够全面。进行质量监督工作的时候,工作者往往不会检查水利工程参建各方的资料是否完整、人员是否全场到位,而只是把工作的重点全部投入在了工程实体的品质之上。最后,监督仅凭经验下定论。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很多质量监督工作者在进行监督的时候只凭借自身经验,没有切实根据的依赖参考,随意性较大,不能信服于众。
4.质量监督工作者素质不高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所牵涉的领域较多,并且关乎各种专业知识,因此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对有关法律法规了解地够透彻,并且还得对施工工艺较明白,对质量监督工作的方法与程序等有清楚的认识了解,因此监督工作者必须具有较强的专业知识与综合水平。现在常见情况是基层水利工程的质量监督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素质高低有差,专业不对口,并且有很多缺乏经验的不能胜任工作的新员工存在。
二、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的重要性
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开展工作通常是抽查,通过对施工记录和质量检测验收记录进行对现场实地检查和检测的落实;对于检测出的问题,往往是进行检查通报,限期整改等。但是这种模式下的工作还有些不足之处,比如质量监督效力不够,质量问题整改力度不够大,关于农水项目得不到全面监控。因此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就有着很强的重要性。
三、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创新的几点思考
1.管理手段由单一的行政手段走向多元化管理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的主要手法是依法行政,依法施展政府部门的质量监督功能。基层水利工程建设中质量监督力度效果不够的主要缘由主要是依法行使的行政力量的权威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并受到质疑。没有权威性的威慑,质量监督的效用自然下降。参考并学习国外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方式等,质量监督机构需要进行积极的转变角色、落实巩固执法地位的措举,比如建立执法管理科,负责水利、公司、排水工程的安全、质量行政执法工作的开展。
2.做好相关审查工作,规范质量行为
对有关从业人员的资格落实审查,审查施工单位在资质等级许可范围内。质量监督单位要着重检查项目法人的管理机制、施工单位的品质保证机制,监理单位的品质控制机制、设计单位现场服务机制建设状况,把对参建单位的监管行为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来抓并督促其保持良好运行。对构成犯罪,触及法律底线的相关人员,需要进行刑事处罚,并且对成绩显著的单位个人等要进行奖励。规范参建各方质量行为,要求项目法人监理完善质量管理机制,规范各单位从业人员的质量行为。施工单位必须严守规章,根据图纸、技术标准以及施工合同进行施工,客观评定、测试施工品质。
3.强化水利工程质量监督队伍的组建
分配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时候,要顾及到专业搭配的合理性,保证年龄结构的适宜性,不但要分配经验充足的老员工,还要有高素质专业知识的新员工加入,并且注重对其进行培训,使其能够尽快上岗,发挥其自身的更多优势,加强团队的合作精神,使监管水平效力得到很大的提高。
综上所说,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为水利工程的质量保驾护航,任务艰巨,为了促使其监督管理工作的有效提升,面对工作中的问题要积极应对,并且在创新道路上能够多加思索,落实新的管理方法,提高水利工程质量的同时推动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建才,张湛,陈文舟.浅析水利工程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其对策措施[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3(17).
[2]郑航.新形势下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水利科技,2015(1):67-70.
[3]朱延华.浅谈基层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工作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程技术:文摘版,2016(10):227.
论文作者:张健1,沈浩2,李毅3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6
标签:质量监督论文; 水利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工作论文; 基层论文; 工程质量监督论文; 质量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