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要追求“科学”论文_姜春华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要追求“科学”论文_姜春华

吉林省松原市第二高级中学 138000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尤其是数学课堂教学,提问就更显其重要性。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也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手段,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准确、恰当、有效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改革实施以后,强调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强调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活动。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效地运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和课堂互动,那么,必然对提升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果起到相当大的促进作用。

一、高中数学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1.目的性原则。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地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比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还有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等。

2.启发性原则。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

3.全体性原则。课堂提问应促使全体学生积极准备回答问题,提问机会平均分配给每个学生,不应出现“一对一”或是只向少数学生提问的情况,切忌先提名后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

4.有序性原则。教师应根据教学的目的和重点通盘考虑整堂课提问的主次和先后,力求做到主次分明、先后有序,使所提的问题前后贯通。有序提问还要注意提问设计的渐进性,即遵循先易后难、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设计提问。

5.科学性原则。课堂问题的设计必须准确、清楚,切忌提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的问题。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对策

1.精心设置课堂提问。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之前就精心地设置好问题,避免临场发挥使得问题过于简单化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因知识点的不同及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而设计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同时应该注意提问的角度和问题的难度,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提问。这就要求教师应在认真地研究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分析知识的特点,并且结合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和能力进行课堂提问的设置。

2.设计题目要与课本内容相结合。教师通常在讲解完课本知识和例题之后就会给学生布置一些题目,要求学生借鉴例题的解答方法去解决题目。例题体现了教师对课本原理知识的初步应用,而有效提问则是在例题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教师要让学生突破例题的范围局限,体验所学的原理知识在其他范围的应用。教师要为有效提问设置更多的限制条件和新的应用环境,而学生要学会适应新题目设置的条件和所规定的情境,对课本的知识能有一个深层次的理解,能透过题目看本质,了解到它和例题之间的区别,从而在应用相关的知识原理时能够做到坚守本质,以不变应万变。

3.课堂提问的次数要适当,要有针对性、目的性。一堂优秀的数学课都应该有非常明确的教学目标,每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都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步步展开。因此,老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必须有明确的目的性,也就是说,学生思考并回答了这个问题,就马上能够判断出学生是否了解或理解了某个知识点、是否掌握了某种数学方法、是否真正领悟了其中的数学思想。即便回答错了,也一定能从中暴露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什么样的问题。一堂课提问的次数要适当,过少过简起不到促进教学的效果,过多过繁则会干挠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独立探索的时间。

4.创造合适的问题情境。在新课程背景下,提倡大力创设问题情境来开展教学活动。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针对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创设出合理的情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

5.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教师设计好问题,应首先对学生的答题时间做出规划。当然,学生智力程度不同,思考的时间也不尽相同,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层次进行估计,还可以通过提示的方式节省时间。做好这些工作后,教师在课堂上的提问以及对于同学们反应的把握才能做到游刃有余。只有这样,教师提出的问题才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学生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情况。

6.课堂提出的问题要有启发性。设计提问是一门学问,重要的问题要反复设计。我过去备课最重视的就是设计课堂所要提出的问题。提几个问题,其提问顺序如何安排,一堂课有几个大问题,每个大问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问题,都是必须极其认真反复思考的。启发性有这么几个方面:一是具有概括性,让学生把教材的内容化繁为简,即所谓的把书读薄。二是比较性。纵向比较,同类现象在不同的时代会是怎样的;横向比较,在不同的地域情况会有什么变化。比较可以说是一切科学的出发点。三是因果关系分析,让学生析其因与果,在分析因果关系时把不同的现象联系起来。四是条分缕析。与概括相反,概括是把书读薄,分析却是把书读厚,是对教材理解的深入与扩展。五是转换性,换个角度分析,改变条件进行分析,从应用的角度进行分析。所有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能在转换条件时仍能应用。做作业实际也是转换。在课堂运用时,提问的顺序一般也按这五种提问方式的顺序,由浅入深。当然,事物总有例外。

论文作者:姜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

标签:;  ;  ;  ;  ;  ;  ;  ;  

高中数学课堂提问要追求“科学”论文_姜春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