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与反腐败斗争,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大开发论文,西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西部大开发决策,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惊天动地的伟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空前壮举,是西部地区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是西部地区走向全面振兴的历史转折点,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由于特殊的历史条件和民族宗教状况,西部大开发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关系社会稳定的大局。如何在新形势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是西部地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在西部大开发中必须对腐败问题保持高度警惕
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等10个省区市,土地面积约为54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国土面积的56%,主要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西部地区经济、文化及各族人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从总体上讲,不论是经济发展,还是社会生活,相对于东部、中部地区还比较落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是西部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也是西部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在西部大开发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东部地区改革发展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腐败问题就是必须面对而且必须保持高度警惕的一个重要问题。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后,一些腐朽的东西也跟着进来了,在经济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特别是出现了不少腐败分子,贪污贿赂严重,黄赌毒泛滥,严重地影响了改革开放的环境,影响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为此,邓小平同志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东部地区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西部大开发不能以损害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应该是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发展。我们要清醒地看到,在西部大开发时,我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进入体制转轨、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时期,机制、法制、制度还不健全、不完善,管理工作中存在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监督不到位。因此,西部社会在生机勃勃大开发、大发展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空隙与无序状态,这就使腐败有可乘之机,违纪违法的活动空间增大。因此,腐败现象将会处于增多的趋势,呈现多发性、反复性、多样性的状况。从西部地区经济、政治、社会、民族、地域等情况分析,在大开发时期,腐败现象将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在政治思想上理想信念的动摇,分不清是非。在大开发纷繁的经济活动中方向不明、视线不清,在政治上不能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对理想和信念产生怀疑和动摇,对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及重大意义认识不清,不能正确处理好局部与整体、地方与国家利益的关系,甚至为了局部利益、眼前利益,不惜损害党和国家利益。二是在经济方面以权谋私。借大开发之机钻空子,利用手中权力,为自己谋私利。或挪用挤占大开发专项资金;或在大开发中巧立名目贪污私分公款;或利用大开发项目工程承发包、土地批租等收受贿赂。三是奢侈挥霍。将国家用于大开发的资金,或公款吃喝,公款送礼;或借学习考察大开发项目之名公款旅游,从国
内发展到境外;或搞名目繁多的庆典活动,讲排场,比阔气。四是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或对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政策;或本位主义严重,对上级决策合意的就执行,不合意的就不执行;或对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往往以少数民族地区、边疆特殊为名,行动方保护之实。五是官僚主义,弄权渎职,执法犯法。或作风飘浮,脱离群众,弄虚作假,急功近利,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或利用职务之便徇私舞弊,不依法行政,甚至执法犯法,严重干扰破坏西部大开发的社会环境。
在西部大开发中可能出现的消极腐败现象危害极大。一方面,将严重破坏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影响党群干群关系,严重地挫伤人民群众投身西部大开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将破坏正常的经济社会秩序,影响大开发的效益,损害西部的投资环境,造成西部大开发的吸引力下降,使国内东部、中部地区和国外的资金、人才和技术的投入受到影响,从根本上影响西部大开发决策的顺利实施。
二、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促进西部大开发的顺利实施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一项规模宏伟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正确处理好大开发与反腐败斗争的关系非常重要。在一个腐败问题不断滋生、蔓延,违法违纪严重,社会风气不正的社会环境里无法搞经济建设,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也会被某些一心为个人捞好处、得实惠者所利用。只有加大反腐败力度,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才能创造廉洁高效、公平公正的环境,促进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不断改善和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实现西部大开发的宏伟目标。
反腐败斗争对西部大开发将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一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政治上会有力地保证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在西部地区的贯彻执行,保证党中央、国务院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得以落实,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西部地区尽快完善,更好地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民族大团结,实现社会政治稳定。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还将保证党组织的纯洁性和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政治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消除思想上的模糊和行动上的动摇,坚定信念,树立信心,廉洁勤政,开拓进取。二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筑起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弘扬正气,继承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调动和激发西部各族干部群众建设西部、开发西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保障西部大开发的良好环境。三是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在为大开发排除阻力和干扰的同时,对锐意改革、敢闯、敢试的人给予保护,给他们撑腰壮胆。对为开发合作牵线搭桥的干部、真正有所作为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问题,只要不是违法违纪的,要以教育为主,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及时提出批评,促其自觉纠正。对在工作中出现失误的人,纪检监察机关要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其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投入到西部大开发中去。对无端指责或恶意诬告的,要及时给予澄清,并对诬陷者严肃处理。
正确认识反腐败对西部大开发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克服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对立论”,只强调开发,而忽略反腐败斗争,甚至认为,反腐败强调多了,会影响西部大开发这个中心。二是“速成论”,企望毕其功于一役,在西部大开发中,对反腐败缺乏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我们应高度重视和解决这些问题。
三、认真履行职责,更好地为西部大开发服务
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纪检监察机关面对这一历史机遇,要积极主动地站在大开发的前列,坚持从严治党的方针,全面履行职责,强化监督,严肃执纪,把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落实到西部大开发的各项工作中,为大开发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为扩大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营造良好的社会投资环境,确保西部大开发决策的顺利实施服务。
1、适应大开发,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面对西部大开发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用全新的、开放的观念,深入到大开发的前沿,开展调查研究,总结新鲜经验,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坚定信心,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积极探索为大开发服务的新路子,始终把反腐败斗争放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来认识和把握,紧紧围绕西部大开发的任务开展工作,自觉地服从服务于西部大开发的大局,确保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西部大开发决策的贯彻落实。
2、严肃政治纪律,维护社会稳定。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加强各民族团结,是关系西部大开发能否顺利实施的重大政治问题。为西部大开发提供坚实有力的政治保证,就要反对民族分裂主义和非法宗教活动,加强各民族团结。纪检监察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维护和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大开发服务。首先要把遵守政治纪律的教育作为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教育的主要内容,把对党员干部遵守政治纪律的监督作为第一位的监督。对那些违反政治纪律,损害民族团结的行为要坚决查处,以保持社会稳定。
3、履行职责,加强监督检查。随着全国上下关注西部大开发,大力投入西部大开发,大量的资金会涌向西部地区,一些重大工程项目会在西部动工。因此,纪检监察机关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监督检查。一是加强对西部开发有关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保证政令畅通,及时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对不负责任、执行不力、推诿扯皮、落实不到位的,要追究责任;二是加强对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特别是把基础设施、改善生态环境、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西等方面投入资金的使用情况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保证各项资金落实到位并真正发挥效益;三是加强对开发工程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监督随着工程项目的延伸而延伸,搞好效能监察。
4、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重点查处经济领域的违法违纪案件,特别是对借西部大开发之机弄虚作假、以权谋私、贪污受贿、截留挪用、铺张浪费、失职渎职等严重影响开发战略实施的违法违纪案件,发现一起严肃查处一起。要坚持制止和纠正各种形式的“三乱”,以及办事拖拉或吃拿卡要等不正之风,切实减轻企业和农民的负担。
5、加强廉政教育,提高公务人员的廉政意识。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积极开展党风廉政教育,促进公务人员落实有关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通过大力推行政务公开,进一步改善和优化大开发的投资环境,公开办事程序,完善工作机制,合理配置权力,简化审批手续,使政府机关以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作风,更好地适应西部大开发的步伐,为国内外投资者和企业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
西部大开发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坚持不懈,努力开拓进取,积极参与到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去,以高度的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做好工作,迎接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