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协同倍增效应的系统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效应论文,系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N941/B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08(2007)01—0070—04
管理协同是运用协同论的基本思想和方法,研究管理对象的协同规律并实施管理的一种理论体系。其目的是更加有效的实现系统的整体功能效应。管理协同的中心目标是实现协同效应,其本质是各协同要素按照一定的方式相互作用、协调配合、同步,产生主宰系统发展的序参量,支配系统向有序、稳定的方向发展,进而使系统整体功能发生倍增或放大,即实现“2+2>4”的协同效应。因此,对协同效应也可以理解为是系统产生功能倍增或放大效应的表现形式。如果把这一问题继续深究,就会形成这样一个“追问链条”:既然协同效应是系统整体功能倍增或放大效应的表现形式,那么系统的这种整体功能效应从何而来?它背后隐含的真实情况或背靠基础又是什么?只有搞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探究系统产生功能倍增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1 管理协同倍增的含义
管理协同倍增主要强调系统实现整体性协同后,由于系统内部各子系统或组成分之间同向合作、相互配合,克服或明显减少在非协同状态下出现的一系列负面效果,从而减少或避免内耗,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相关要素和相关系统在协同工作中的工作效能产生互补效应而使系统功能放大,产生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实现协同学意义上所谓2+2>4的效果。也就是“系统的整体性功能是由各子系统功能耦合而成的全新的整体效应,这种耦合能使系统整体功能生成倍增,因此远远超出各子系统功能之和。”[1]
由于协同,解决了各方面的矛盾,求得了整体的同一性,不仅减少或避免了内耗和外耗,调动了各方的积极性,而且使各方面产生了互补效应,从而把系统整体功能放大,使整体功能大于各组成部分功能之和。如在企业内部管理系统结构和职能方面,管理系统行使着决策、执行、控制与反馈等职能,如果这些部门的职能不健全、作用不到位就会影响系统职能的正常发挥,这种要素间的相互离散、摩擦、掣肘造成的内耗,不仅使子系统发挥不出其应有的功能,而且还会使整个系统陷入一种混乱无序的状态,造成整个系统功能的缩小效应。而加强结构和职能的协同,就是改变管理系统机构重叠、层次过多、部门脱节、人浮于事等负向协同现象,合理地配置系统诸要素的位置,使它们围绕组织目标进行积极地协调和配合,促使系统发挥整体最优效应。另外,企业间的动态联盟或企业购并也是制造协同效应的典型。尽管在现实的管理活动中失败率很大(如现实中很多购并行为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率,甚至成为购并企业的拖累),但从成功企业事例来看,企业通过管理协同的确使企业实现了原有单个企业无法实现的效果,且结果也远远大于单个企业所获结果相加之和出现倍增现象,达到了管理协同效应的目的,使企业效益获得了提升。
2 系统论的解释
2.1 系统结构特征
系统结构具有层次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三大特征。结构的层次性特征是指要素之间的组合关系和组合关系之间的组合关系不仅是多元的,而且通常是多层次的。结构的稳定性特征是指结构有赖于要素的组成,但结构一旦形成,就会制约要素,甚至决定要素,而且在要素简单变化或更换时保持不变。结构的可变性特征是指系统的结构并不是亘古不变的,当系统的演变到一个关节点的时候,结构就要发生变化。结构的变化与要素的变化有本质的不同,要素的变化是系统局部的渐变,属于量变,而结构的变化是系统全局的突变,属于质变。正是结构的可变性,才决定了系统的可演化性、进化性。由此,整个世界才不仅有量的守恒性,更有质的多样性。
2.2 系统功能
系统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它是系统各要素之间行为关系的总体或集合,是系统整体活动所表现出的能力,无序或单个要素不能形成系统的整体功能。系统功能用数学表达式也可以表达为:
式中:F表示总的功能;A[,i]表示第i项活动;I[,i]表示第i个信息2;N表示总数。
每一个系统都有特定的功能。与结构相应,在复杂系统中,要素之间的活动关系和活动之间的活动关系不仅是多元的,而且是多层次的。
我们说功能是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但系统功能只有在系统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因此,对系统功能的理解要从两个方面进行。其一,系统功能是系统内部各种活动关系的总体,即各要素在相互作用中产生的效能总体。如汽车之所以能够行驶,是汽车制动系统、转向系统、电路系统等所有系统的活动关系产生的总体效能。其二,系统功能也是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体现了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物质、能量和信息的输入与输出的交换关系,包括改变被作用对象或环境的秩序。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功能,植物通过吸收外界的阳光、水和二氧化碳,放出氧气、废热,制造出葡萄糖,只有经过这种过程才能实现这一功能。在这个意义上说,系统输入输出时同外部介质的相互作用就是系统的功能。系统功能同时也是为实现系统目标所具有的能力。系统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系统论认为,系统功能依赖于要素活动,各要素的活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有一定的互相依赖性。一旦系统的整体功能形成,要素的活动就会受制于整个系统功能。
3.3 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的关系
在探讨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的关系问题上,系统论认为系统是结构与功能的统一体。可以简单地将系统表达为:
式中,SYS代表系统;S[,i]代表结构;F[,i]代表功能;E[,i]、A[,i]、I[,i]分别代表要素、活动和信息。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系统是结构与功能关系的集合。但系统结构与系统功能之间是怎样一种关系?系统论认为,它们二者之间是辩证关系。
辩证关系一:结构决定功能。系统有什么的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各种系统中功能取决于结构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机械结构决定机械功能,细胞结构决定生理功能,社会结构决定社会功能。系统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并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根据。
辩证关系二:功能对结构具有反作用力。功能的实现是结构稳定的条件,系统结构是在不断实现功能的动态过程中维持的。如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新陈代谢维持机体生命等。
从系统论观点可以得出:系统整体功能发挥程度既受到系统结构的制约,也受到外部环境变化的制约。系统结构是系统功能的内在基础,系统功能是系统结构的外在表现。但系统整体功能的产生归根到底来源于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关系。这种解释思路的合理性在于:在要素给定的条件下和环境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系统论对系统产生整体功能效应的解释思路是显而易见的。但对于复杂的人类社会系统、企业系统来说并不是这么简单。不论是结构还是功能,它必须以一定的要素为基础,那么要素的属性必然对系统功能产生作用。
3 协同倍增的本质
3.1 要素具有多重属性特征
众所周知,系统是由多个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即具有集合性。而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常常是由特定的载体所携带或构成的。如计算机系统的计算单元CPU,它是由硅片电路等构成的。企业系统中的人力资源是由自然人所携带的,冶金设备是由高炉、转炉、轧钢机等作为基本载体的。冶金生产的铁原料是由矿石所携带的。当我们分析每一个特定的要素,我们常常把要素和要素特性相混淆。如人力资源和自然人,计算机的运算器和CPU芯片,铁原料和矿石,但事实上他们不是同一个东西,而是要素本身及其所具有的属性。对要素而言,它本身具有多重属性特征。如我们在人才市场上寻求人才时,即找到了某特定专业或能力的特定某一个人并加以聘用,我们需要他的专业和能力,但别忘只要我们招聘了他,也就联系上了这个人的其他方面,如仪表、脾气、嗜好、工作习惯等等,甚至他的家庭成员的影响。也就是说每一个要素都具有多种属性,在这些属性中不仅有其中我们所期望的属性,还会有其他的属性也将起到一定的作用。就如同CPU芯片还存在体积、重量、发热等特性。当我们购买了铁矿石时,我们也许可能仅仅期望的是铁元素,但铁矿石这一特定的要素也许还含有硫(S)、钦(Ti)、铜(Cu)等等其他元素。另外,我们还购买了它的重量、体积、污染等等。
要素的多重属性,有的对我们有用,有的变得有害。在构造系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期望利用要素其中有利的属性,而减少不利属性的发挥。这是我们利用要素的真正目的所在。正是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而形成的特定结构才具有有序性,取决于它的功能也才能得到优化。值得注意的是,孤立探讨要素的属性是没有意义的,只有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中探讨要素的属性特征才显得有意义。
3.2 协同倍增的分析
系统的特征在于通过要素的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新的功能。系统能够获得功能上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各要素特定属性之间相互配合而形成了新的功能和作用效果。从技术层面来观察这种功能和效果,如导体与电流的结合产生热和光,引擎、车轮、方向盘等构成了可以行驶的汽车等,他们能够创造功能和能力上的新的突破。值得注意的是,新的功能和作用效果不是要素机械、简单的堆砌,而是要素特定属性之间的协同作用,即要素属性之间的匹配性或互补性产生的结果。这种匹配性或互补性使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紧密联系进而形成了系统特定的有序结构,导致系统产生了新的功能和作用效果。
由此可见,系统功能增长的本质关键在于要素属性之间的组织性。与孤立要素的属性不同,组合关系中的要素属性之间具有不可忽略的“强相互作用”或“非常重要”的相互作用,而且它们具有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和作用。正是这种“强相互关系”或“非常重要”的相互作用,使要素间形成特定的排列组合关系,进而形成了特定的结构,这种特定的结构最终实现了系统整体功能的放大或增长。当然,环境变化也是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在这里之所以没有把环境变化进行讨论,这与我们的假设前提具有很大关系。我们已经假设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其实环境本身就在不断变化,它的不断变化首先影响到系统功能,而功能变化到一定程度必然导致系统结构的变化。结构的变化又来自于要素之间的排列组合,而排列组合的本质是要素属性不同形式的配合、互补关系。所以,系统整体功能增长归根到底在于要素属性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关系。
在分析系统功能增长的本质特征时,为防止重蹈经典科学机械论原子性原则的解释怪圈,对要素属性的分析不是将其分解为可分离的因果链而分析单个要素的属性特征,而是在遵循系统整体性原则下对同质要素或异质要素属性之间的相互关系或相互作用进行微观层面的分析,以求认识系统功能增长本质的深层原因。
4 总结
系统功能增加不是要素的简单相加,而是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更确切的说是要素属性之间的匹配性或互补性产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强相互关系,使要素的排列组合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系统的结构,结构又决定了系统的功能。这是系统功能增长的秘密所在。因此,在管理协同过程中,我们在遵循系统整体性原则条件下把关注的焦点应放在要素的属性层面上,在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通过施加一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激发出对我们有利的要素的属性,限制或抑制不利属性,并把要素之间有利属性协同起来,使其之间产生强相互关系,形成特定有序的系统结构,进而使系统整体功能增加或放大,最终实现管理协同效应。
收稿日期:2006—01—08
基金项目:湖北省中小企业研究中心项目资助(WH2004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