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语义学的基本原理、研究目标与方法(之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语义学论文,之二论文,基本原理论文,认知论文,目标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0 认知语义学的研究方法
Taylor(2002)指出,语义学研究一直有两个传统,语言学传统本身和哲学研究。前者关心词的意义及其变化,后者关心的是语言表达与事物之间的关系。尽管它们属于不同的领域,但经常交汇和融合。
19世纪后半叶及20世纪前几十年中,语言学和哲学十分关心语言与感知、物理世界的关系,语言与神经的关系,关心词语的来源、语言结构中的心理过程、概念方式和过程等。但是,由于Russell的逻辑主义,Frege对“心理主义”的批评,哲学就忽视了对自然语言意义的研究,语言结构分析与哲学中的语言理论分割,忽视认知结构在语言结构描写中的作用等。
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是三元论的。认知语言学的基本问题是人类语言与心智的关系问题,而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框架中,语言、世界和知性的关系是不能回避的。语言从自然属性上说是一套符号系统,从社会属性上说是人们用来交际的工具,从心理属性上来说是人们的思维的工具。
因此,在语义学研究中,实际上可以分出三条路子:
1)言-世界路子。语义被看作是语言词语与外部世界事物的关系。
2)言-内部路子。语义被作为语言内部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研究。
3)概念路子。语言词语的意义被看作是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概念化方式。(Taylor,2002)
在从语言到世界关系研究中,人们要回答的问题是:关于这一词语,什么样的情景是通过它表达的?
在从世界到语言关系的研究中,人们要回答的问题是:针对这样一种事态,什么样的语言词语可以用来描述它?
语言-世界路子研究的主要问题包括:
1)这一研究路子只能限于表达具体事物的词语,“灵魂”、“鬼怪”之类词语的意义就无法通过这一方法得到合理的解释。
2)语言词语并不直接指称外部世界,它们指称的是心理空间里的事物。在这样的心理空间中,被指的事物可以是想象中存在的事物。同样,心理空间本身也可以是假设的、想象的、虚拟的。
3)即使我们只研究具有具体指称对象的词语,这一研究方法也有问题,因为语言词语的意义并不限于词语和被指事物之间的关系。例如,stingy和thrifty的区别。
4)同一事态可以通过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来表达:
(5)a.Someone stole the diamonds from the princess.
b.Someone robbed the princess of the diamonds.
c.The diamonds were stolen from the princess.
d.The princess Was robbed of her diamonds.
这些句子反映了对同一事物观察角度的不同。把意义看作是词语与情景之间的关系无法解释主动句和被动句之间的区别,更无法解释rob和steal之间的区别。
语言内部法主要关心的是语言系统内部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主要就是语言成分之间的聚合和组合关系。
Lyons指出,某一词项的意义可以被定义为,不但是依赖,而且等同于该词项的与同处一个系统的其他词项之间的关系集合。(1958:443)
但是,问题在于,这些词是如何获得意义的?我们仅仅知道buy和sell之间的关系并不能帮助我们了解它们的概念内容。
语义研究的第三条路子就是概念路子。所谓的概念路子,就是从概念形成的过程和特点,即认知的特点出发来定义词的意义。例如,要想理解“斜边”这一概念的意义,就必须了解什么是直角三角形,而且知道两者之间的关系。换句话说,“斜边”必须在“直角三角形”的基础上才能得到定义。这就是心理学上所说的“侧像/背景”(profile/ground)之间的关系。同样,“岛”的概念必须与“陆地”与“水”之间的关系发生联系。“半岛”与“岛”的区别也必须理解“陆地”与“水”之间的特殊关系。再如,“星期六”这一概念必须在“一星期有七天”这样一个背景中才有意义;“假期”必须与“工作日”对比才有意义。还有,汉语中的“盖子”、“缝隙”、“洞”、“点”、“角”、“抽屉”、“边”、“孤儿”等等词语的意义必须在一定的背景中才能真正得到理解。
从概念角度研究词语的意义,还有一个相关的重要概念是“域”(domain)。例如,“平面几何”,或者“空间”,就是三角形及其特征获得概念化的域。有时,某一概念可能同时属于多个领域域,如“父亲”这一概念就与“亲属关系域”、“生命域”、“家庭域”等发生关系。认知语言学中相关的概念包括:框架、脚本、情景(scenarios)、ICM等等。Talmy(2000)也指出,研究语言意义有三种路子:形式(formal)的方法、心理(psychological)的方法和概念(conceptual)的方法。
形式法主要研究语言显性形式所表现出的结构方式,这些结构大都从意义中抽象出来,被认为是自足的系统。生成语法框架中所采纳的形式语义学所包括的意义主要是该传统主流所关心的形式范畴及其运算相对应的那部分。生成语言学与心理学的联系也主要限于那些需要用来解释形式范畴及其运算的那些认知结构和处理。
心理法从相对一般的认知系统的角度来考察语言。因此,心理学早就开始从感知、记忆、注意和推理的角度来研究语言。它实际上部分地涉及到了另外两种研究语言意义的方法。因此,它从语言的形式特征和概念特征两个角度来考察语言。后者包括对语义记忆、概念联想、范畴结构和语境知识的分析。心理法或多或少忽视了对在概念法中具有中心位置的结构范畴的考虑,忽视了图式结构的整体系统,而这一整体系统正是语言赖以组织它所要表达的概念内容的工具。
概念法关心的语言中概念内容赖以组织的规律和过程。它研究的对象是语言中一些基本的范畴,如空间和时间,场景和事件,物体与过程,运动与处所,以及用力与推力。它研究的对象还包括认知者拥有的基本概念和情感范畴的语言结构,如注意(attention)和视角(perspective)、意愿(volition)和意图(intention),以及句法结构。它还研究概念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隐喻映射、同一语义框架、上下文和语境间,以及将概念范畴组合成更大结构系统中的概念结构。总之,认知语言学试图确定语言中概念结构的整体结构系统。
Talmy指出,认知语言学研究其它两种语言研究方法所关心的内容。首先,认知语言学从概念的角度考察语言的形式特征。因此,它试图从语法结构在表达概念结构中所具有的功能的角度来解释语法。第二,作为其最鲜明的特征之一,认知语言学试图将其发现与心理法中的概念结构联系起来。它试图通过那些心理结构来解释语言中有关概念现象的特点,同时,在充分理解语言如何实现这些结构的基础上,发现这些结构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认知语言学的目的之一是确定与概念内容有关的更为一般的认知结构,而这一结构将包括从心理学中获知和从语言学中获知的概念。根据这样的描述,认知语言学可以认为是对其他方法的一种补充。
Talmy认为,语义学关心的应该是语言中所组织的概念内容。一般的概念过程、思想,将语言意义包括在其更广泛的范围内。语言意义显然涉及从一般概念过程中进行选择或对这一过程施加限制。而且从本质上看它也是这一过程的一个部分。因此,认知语义学的研究就是对语言中概念内容及其组织形式的研究,因而也是对一般意义上的概念内容及其组织的本质的研究。所以,认知语义学是现象学的一个分支,即有关语言中概念内容及其结构的现象学。
认知语义学的具体研究方法包括内省、对他人内省内容的分析、对话语和语料的分析、跨语言和历时分析、对语境和文化结构的考察、心理语言学中的观察和实验手段、神经心理学中的语言病理研究以及神经科学中的仪器观察法等等。
内省和对他人内省内容的分析。对认知语义学来说,其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存在于意识中的心理现象。认知语义学因此是现象学的一个分支,特别是有关语言中的概念内容及其结构的现象学。因此,只有通过内省才能接近意识的现象学内容和结构。
与其它认知系统一样,语义系统的不同方面在其可意识程度上存在差异。比如,有人可能对听到的某一个词的某一特定意义有强烈的意识,但对该词的多义或同义现象几乎没有任何意识。因此,一个词的两个不同的语义方面,可能在可意识程度上有差别——当下的某一特别意义以及它的意义范围。
对话语和语料的分析。这是常见的一种语义学研究方法。但新语料的发现或从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大家熟悉的语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解释一些语义现象。例如,Sren Sjstrm就在《从视觉到认知》(From Vision to Cognition)(Allwood & Gardenfors,1999)一文中举例说明了认知语义学如何可以通过发现新材料而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作者描述并讨论了瑞典语中与视觉有关的词语(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的多义现象,并以此为基础讨论了视觉与认知之间的关系。例如,作者指出,瑞典语中,“光”隐喻“知识”,因此,“光”代表“理解”,感知不到光代表“不理解”,而“照明”则代表“解释”。
ke Viberg的《多义现象和词库中的区别》(Polysemy and Differentiation in the Lexicon)从跨语言角度调查了瑞典语中动词的语义结构。作者对瑞典语中关于“身体接触动词”的语义场,如stryka(抚摩),smeka (拥抱),kittia(搔),skava(按摩)和sl(打/击)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对比。作者指出,动词语义场一般以一个(有时也会是几个)核心动词为中心。Sl就是与身体接触有关的动词的核心词。同一语义场其它的动词可以被看作是sl某些方面的进一步说明或细化。这样,对核心动词的分析就可以为整个身体接触语义场构建一种结构。当然,该语义场中的一些动词同时也属于其它的语义场,尤其是那些具有“声音来源”特征的动词。作者还指出,身体接触动词与行为和运动动词有关,这一点可以从身体接触动词的意义延伸中得到证实。
对语境和文化的考察。Jens Allwood的《语义学和意义的确认》(Semantics and meaning determination)提出了一种操作性的语义研究思路(operational approach to semantics),这一研究思路具有认知、动态和与语境相结合的特点。作者认为,语境中的话语意义是通过话语中词语的意义潜势的结合产生的,而这一过程要受到语义运作和各种类型的语境信息的制约。作者提出这一研究思路其目的是建立一种研究不同说话者语言交际中意义是如何确定的的认知语义学。因此这一研究方法比一般的从认知角度研究语义的方法更注重语用和社会因素。
心理观察和实验。近年来随着电脑和电脑成像技术的发展,人们可以前所未有地通过电脑实验方法对人类大脑活动方式进行模拟、观察和研究。Kenneth Holmqvist在《概念工程》(Conceptual Engineering)(Allwood & Gardenfors,1999)中为Langacker的认知语法提供了一个计算机模式。该模式的第一部分由一个语义构成过程组成,该过程将语义构成看作是一种意象叠加(image imposition)。这一过程渐次增长,并且与“语义期待”有关。该模式的意义在于证明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来了解叠加过程的各种机制,从而为修正整个模式提供了可能。(同上)
Jordan Zlatev运用计算机模型讨论了语言词语是如何基于经验的。他采用了一种被称之为“情景化的体现性语义学”(situated embodied semantics)。 (同上)在这一模式中,意义从语言词语和情景的配对中产生。作者运用连接主义模型来测试该方法的可行性,并由此了解诸如如何不依赖必要和充分条件而习得范畴、意义对语境的依赖以及说出和理解新奇表达法的能力等问题。
神经心理法。Elisabeth Engberg-Pedersen从认知语义学角度讨论了聋哑人使用的手势语。她在《空间和时间》(Space and Time)(同上)中首先讨论了口头交流中的空间-时间词语,然后描述了丹麦手势语中运用空间来表示时间的情况。作者发现,用于表达时间关系的语言手段以及表达空间关系的词语之间存在着系统的联系。作者以Gibbson心理学为基础,指出,尽管时间和空间并非完全不同的感知领域,但在某些认知层次上区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化是可能的。但是,时间和空间都不一定能看作是对方的隐喻性扩展。什么是隐喻性延伸取决于语言使用者对特定词语的基本意义的理解。
比较法。认知语义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比较。一方面可以是语言之间的比较,另一方面可以是对同一语言的不同阶段进行比较。前者是跨语言的比较,后者是语言的历时分析。语法化(grammaticalization)的研究就需要通过历时和共时的结合。
研究意义与表层表达之间的关系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保持某一语义实体不变,观察它可以出现的表层实体。另一种方法是保持某一特定的表层实体不变,观察什么样的语义实体可以通过它来表达。(Talmy,2000:22)
本文我们简要讨论了认知语义学的重要理论主张,包括对意义本质的看法,认知语义学研究的对象和意义研究的方法等。认知语义学把意义看作是概念化,与人类认知的方式密切相关。认知语义学与一般语义学主要不同并不在研究对象上,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研究的角度不同,研究的方法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