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株洲 株洲市人民医院 412008
【摘 要】目的 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对当中采取过微生物培养(细菌培养和血培养)的148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PCT)联合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血清降钙素原的敏感度78.57%,特异度为40.58%,阳性预测值为21.1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血培养阳性率为16.87%(14/83);细菌培养阳性率为63.51%(94/148)。结论 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微生物培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临床价值明显,可作为常规实验检测,值得推广。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微生物培养;临床应用价值
PCT主要是由机体甲状腺C细胞合成分泌,并经过水解形成降钙素,该种物质在健康人群中的含量极低,但若机体受到细菌感染,PCT的含量会显著上升[1]。我院为了观察分析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微生物培养的临床应用价值,对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00例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1年2月至2014年11月,对当中采取过微生物培养的148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以及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和统计。若同一位患者7天内送入检验科大于或等于2次,只对第一次的PCT结果实施分析统计,血培养以及细菌培养分别实施分析统计。
1.2 检测方法
入院当天,在无菌环境下,于患者药物治疗前对其采集3至5毫升空腹肘部静脉血,将其置于真空采血管中,静置半小时后,对其实施离心操作,每分钟3500 转,离心10分钟,待分离成功后,取出上层清夜,将其保存至冰箱(温度为零下20℃)中,检测血清降钙素原,并结合相关症状采取血培养和(或)细菌培养。微生物鉴定仪选用长沙天地人公司生产的TDR-300B微生物鉴定仪,微生物鉴定试剂及药敏试剂选用长沙天地人公司生产的微生物生化鉴定及药敏试验卡;降钙素原试剂选用南京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降钙素原检测试剂(胶体金法)。
1.3 观察指标及结果判定标准
1.3.1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所有患者的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以及微生物培养结果。
1.3.2结果判定标准
血清降钙素原临床检测结果主要分为四个等级,分别为小于0.5ng/mL、0.5至2.0ng/mL、2.0至10.0ng/mL、大于10.0ng/mL,若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大于0.5ng/mL可将其判定为阳性。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及检测结果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用率表示,P<0.05,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血培养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对比
300例行血清降钙素原检测结果显示,有100例(33.33%)患者为PCT检测阳性,采取过微生物培养的148例患者中,有83例患者采取血培养,其中有14例(16.87%)患者血培养呈现阳性,明显低于PCT检测阳性率。血培养有菌生长与无菌生长组的培养结果比较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具有意义(P<0.05)。血清降钙素原的敏感度78.57%(11/14),特异度为40.58%(28/69),阳性预测值为21.15%(11/52),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28/31),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2.2 细菌培养阳性患者的PCT 检测结果
有70例患者存在革兰氏阴性菌感染,有36例(51.43%)患者PCT检测阳性;有24例患者存在革兰氏阳性菌感染,有11例(45.83%)患者PCT检测阳性。所有细菌培养中有50.00%(47/94)患者PCT检测阳性,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和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的培养结果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统计学无意义(P>0.05)。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PCT不会进入到血液中,因此,在健康人群的血液中几乎检测不到PCT。有研究报道,诱导血清降钙素原含量升高的主要因素为细菌内毒素,一旦机体内细菌内毒素含量上升,血液中血清降钙素原的浓度会出现显著升高[2]。还有临床实践表明,在采取内毒素注射后2-3h,血清降钙素原的含量开始升高,pct的生成很快,6-12时达到最高数值,最初升高后,PCT的值的下降取决于在血浆的衰减和新生的PCT间的平衡,同时持续时间24小时左右。根据相关临床研究人员把血清降钙素原当作细菌感染的标志物,也是全身感染性炎症临床诊断最为显著的初期临床诊断标准。[3]
有研究发现,急性胰腺炎、肿瘤、败血症、活动性肝炎、甲状腺创伤、急慢性肺炎等疾病都均可使血清中的降钙素原急剧上升,且体内炎症程度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存在正相关性,所以临床上可根据血清PCT水平判断炎症的严重程度[4]。在研究中发现,微生物培养所需时间较长,至少要2至4天才能取得结果。相比于微生物培养,血清降钙素原不仅可以为临床诊断细菌感染提供重要依据,还可以有效指导临床用药,避免抗生素滥用现象,因此,在临床检测方面,PCT明显优于微生物培养,且临床操作简便,尤其适合急诊患者,但为提高和保证诊断的准确性,同时对患者进行微生物培养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研究结果显示,血清降钙素原对血液感染的敏感度78.57%,特异度为40.58%,这说明血清降钙素原可作为细菌感染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且阳性预测值为21.15%,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32%,这说明血清降钙素原的阴性预测能力强于阳性预测能力,能为临床排除血液感染提供较好的指导意义。
总结得出,血清降钙素原检测联合微生物培养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以及敏感性,临床价值明显,可作为常规实验检测,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詹传华.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测定与微生物培养在ICU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2,33(8):1008-1009.
[2]王会明.血清降钙素原对危重患者感染的预测价值[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29):4071-4072.
[3]杨勇,王宏志,应用血清降钙素原检测法诊断ICU病房感染的临床价值分析[J]求医问药,2013(1下半月):99-100
[4]王凯飞,沈定霞,刘朝军等.血清降钙素原定量检测与血培养结果的比较[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12,35(3):243-246.
论文作者:易志刚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22
标签:血清论文; 微生物论文; 患者论文; 阳性论文; 细菌论文; 价值论文; 统计学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