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镇带动新格局_团委书记论文

强镇带动新格局_团委书记论文

强镇带动新格局,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格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过程中,共青团组织如何调整原有的组织设置、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以适应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新变化,这是近几年全团上下努力思考并积极探索的新课题。从去年开始,团浙江省委根据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提出并实施了全省经济强镇团的工作战略,将团的农村工作重心放在小城镇特别是经济强镇,将市场法则与共青团的组织优势相结合,在服务大局、服务社会和服务青年的结合点上寻找载体,发挥作用。实践证明,活跃经济强镇团工作是活跃整个农村团工作的关键,因为抓住了强镇团工作,就抓住了农村团工作的大头,就可以掌握农村团工作的导向。

一、实施强镇团工作战略是在我省10多年来小城镇团工作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的积极深化和发展

团浙江省委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就积极探索小城镇团工作。1985年团省委在绍兴召开的全省乡镇企业团工作研讨会上,提出了以乡镇企业团工作为龙头,带动整个农村团工作的指导思想,开始了我省农村团工作的第一次变位。1992年我省实施行政区划调整,撤区、扩镇、并乡,小城镇的数量迅速增多,地域范围明显扩大,小城镇经济总量的比重迅速扩大,城镇建设日新月异,辐射、凝聚功能日趋增强。为了抓好在农村处于龙头地位的这些新兴集镇的团工作,1992年5月在上虞、永康两县进行了小城镇团工作试点。1996年1月,团省委九届六次全委会确立了基层基础第一的战略,并提出团的基层组织建设要抓关键部位即县乡(镇)两级团委。要求乡(镇)团委多做一些基础性、示范性工作,切实发挥好龙头作用。随后台州等地率先在全省提出了农村团工作强镇强村竞赛活动,倡导农村强镇强村团组织积极承担部分社会职能,在共青团强镇工作的探索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今年年初,团省委在十届三次全委会上正式提出经济强镇应成为共青团工作强镇。要充分利用经济强镇党政领导重视、经济实力雄厚、各类人才荟萃、社会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通过构建新的工作网络,采取多种工作手段,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努力延伸工作手臂,努力把全省经济强镇建设成为组织机制健全、物质依托雄厚、作用发挥显著的共青团工作强镇,带动和辐射农村团工作向前发展。随后,团省委对强镇进行了定位。一是经济发展比较快,产业优势明显,各项指标位居全县前列;二是社会发展比较快,建城区面积比较大,文化设施比较健全,交通信息辐射能力比较强,对周边乡村具有较强的影响力;三是本地人口集聚,吸纳外来人口多,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以县(市)为区域,相对符合这一条件的即可称为强镇,即应做好强镇团的工作。根据这一思想,今年5月份至7月份团省委在全省百强乡镇之一的温岭市泽国镇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试点。全省11个市(地)也根据本地情况先后开展了不同工作重点的试点工作。通过“解剖麻雀”、规范动作、寻求突破,对强镇团工作的工作职能、工作网络、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提炼。目前,全省各地正形成抓强镇团工作的态势,预计可在1999年把全省经济强镇陆续建设成为共青团工作的强镇,从而形成浙江共青团农村工作的新格局。

二、强镇团工作的功能与模式

经济强镇在城镇建设、经济总量、人口数量等方面已初具小城市规模,经济强镇团委的功能也应相应地扩大和完善。要按照整体建设、区域覆盖、功能齐全、自我运转的总体要求,参照城市共青团建设的模式,提升和强化经济强镇团委的职能,以充分发挥经济强镇团委在农村组织体系中的龙头和辐射作用。与此相适应,强镇团的工作模式要实现五个“化”的目标:

(一)组织设置科学化

要按“有利于加强党对共青团的领导,有利于团结凝聚青年和团组织发挥作用,有利于团的系统管理”的原则,调整团的组织设置。在镇团委和团支部之间因地制宜设立机关团工委、教育团工委、企业团工委、外来青年团工委和办事处(片)团委(团工委)等中间环节;根据农村团员青年的分布特点和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原则,开展村村联合、校村联合组建团组织的尝试;同时根据社区的发展和管理的需要,本着服务社区、便于活动的原则建立社区团工作的共建委员会。通过组织设置的调整,使团的组织设置形成“区域覆盖,条块结合,块为中心,多点辐射”的格局,扩大团组织对青年的有效覆盖,增强团的工作力量。还可以尝试通过镇团委委员兼任团工委书记的形式,使团委委员有具体、有形的工作依托,增强镇团委的自转能力。

(二)工作网络社会化

按照“有利于延伸团的工作手臂,有利于开发利用社会资源,有利于积极主动承担有关青年的社会事务”的原则,构建强镇团的工作网络。以团组织为核心,以服务大局、服务社会、服务青年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因地制宜建立青年治安巡逻队、青年志愿者总队、青年文艺宣传队、青年星火带头人协会、青年企业家协会、青少年书画协会等各类团的外围组织,使团的工作手臂延伸到更广阔的社会空间和更广泛的青年之中,从而增强团委调动各种社会资源的能力,丰富为青年服务的手段。

(三)工作载体职能化

按照“紧扣社会热点,牵动党政注意,引发大众共鸣,满足青年需求,激发青年热情”的要求,积极承担如农业科技推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城镇管理、群众性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部分社会职能,以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四)阵地建设多元化

强镇团工作的持久活跃,需要建设一些团的活动、宣传、教育、服务阵地。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将阵地建设纳入城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具备条件的强镇,要尝试建造镇青少年宫(或青少年活动中心)。其它强镇也要规范青年科技图书站、团员青年活动室、青年志愿者服务站(亭)、阅报栏、宣传窗等阵地建设。要积极争取政府投资,这是强镇团的阵地建设的主渠道。如海宁市周五庙镇争取政府投资120万元建造青少年活动中心。另一方面,要实施开发发展战略,走事业化、社会化、市场化的路子。如温岭市泽国镇吸收民资以股份制形式创办外来青年服务中心。对已经建成的各类阵地,要以改革为动力,切实加强内部管理,坚持人才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五)工作保障机制化

基层党组织为团组织创造的工作环境和团组织的自身运作情况综合体现一个地方的团建水平。因此我们在党团共建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实施基层团建双轨考核,把镇党委对基层党组织重视支持团工作的考核,与镇团委对基层团组织的工作考核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量化计分和星级评定相结合,对党组织的考核由镇委组织办负责,对团组织的考核由镇团委负责,每年进行一次,按考核结果确定团建“星级”水平,并制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从而切实加强党对团的领导,提高团组织的自我运转能力。我们还就加强经济强镇团工作出台政策性文件,明确加强经济强镇团工作的意义和经济强镇团的组织网络和工作网络的构建。在班子建设上,我们提出符合条件的强镇团委书记要进入镇党委会,其他乡镇团委书记也要落实省委(90)4号文件要求,按同级党委组宣委员的条件配强,并享受相应的政治生活待遇。团委增设1-2名专兼职干事,实行全县(市)统一调配强镇团委书记。在经费保障上,我们提出除了保证团委正常的工作经费外,镇财政每年要专项列支青少年教育活动经费,要按当地实有14-28周岁青年(含外来青年)数人均每年3-5元的标准划拨,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相应增长,从而为切实加强强镇团工作提供政策保障。

标签:;  ;  ;  ;  ;  ;  

强镇带动新格局_团委书记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