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仅能够体现出国家政策方针建设的目标,同时也是梳理国家发展轨迹的方式。为此,对于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分析能够从社会更加现实的一面出发进行分析,了解改革内容并增强其在社会上的应用性。本文即将针对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历程、重点以及未来的展望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提供有效的参考。
关键词:行政管理;制度改革;未来展望
国家行政管理制度的制定主要的形式有: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社会制度、法律制度四方面组成,其实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非常重要的基础元素。国家为了能够稳定内部发展,需要制定长期、稳定的制度,只有解决了制度问题才能够解决思想作风问题,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扶持的存在。我国不断推行制度改革,为了能够更加清晰未来发展路线,建设创新新管理制度,推进现代化体系,这对国家行政管理制度体系建设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一、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历程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伟人邓小平首先推出了制度改革,在改革中借鉴前苏联行政管理制度,通过微观经济社会干预的锐减,提高宏观调控以及公共管理的制度的力度,在这个阶段初步成立市场经济制度,社会民主制度等。这些重大的突破有力的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后续行政制度系统的形成提供的前期条件。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第二阶段是在改革开发之后,前期的经济体系已经不能够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为此,我国的行政管理制度需要在体制之上进行创新,以此实现市场经济的平衡发展。我国在1999年提出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决定》,这项决定标志着我国在为进入到新纪元而改变,这次决定不仅强化了我国政府公共服务的地位,同时也将行政管理制度不断标准化和公开化。
在我国形成管理制度改革的历程中,其改革的方向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首先,改革历程中的组织制度改革。在组织制度改革上是从经济市场制度着手,行政管理制度主要是配合市场制度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在改革历程中,将行政管理人员的职能进行了优化,并直接在改革过程中废除了终身制度,有效的转变了政府的职能。第二,在运行制度上的改革。因为我国社会性质的转变,国家的运行制度也用封闭形式变成了开放的形式,并提出了“两个积极性”,让整体工作的效率以及工作积极性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第三,工作制度的改革。在改革历程中,行政管理制度从传统的以管理为主实现到服务的转变,而行政执法上也不在是以管制为主,主要的行为方式是以服务大众服务人们为基础。
二、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重点
1、改革行政审批制度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是一种直接的体现,是政府职能的转变。我国截止到2018年,改革的速度不断的提升,原定2013年到2018年5年所制定减少1/3的行政审批事项,这个目标已经提前完成,取消了法律未设定、承诺政府在以后不再利用规章制度进行非行政许可的审批,取消了中央制定位置的200任务目标等。其次,改革针对性更强。在2012年制度改革上所取消的审批项目与2013年的对比之下,2013年之后的改革重新对政府职能做出了调整,更加有力的激发了社会的微观活力。而在2014年所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中指出,所取消的项目上所涉及的范围与企业发展、资源配置等事宜达到了48项[1]。
2、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制度
所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制度又被称作为PPP模式。其主要是指经济市场中私营企业、民营企业与政府公共部门之间的合作,其领域主要包含社会经济基础建设等公共服务。在合理的投资中,双方共同承担风险,以及公分利益。PPP模式在行政管理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拓展城市经济发展的融资渠道,改变政府投资的方式,以及能够有效的推动城市、乡镇经济的发展。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推广PPP模式的发展,例如:在2014年间我国国务院所下发的关于支持PPP模式运转的文件就已经达到了54个。PPP模式的构建快速的放大了行政管理制度在市场上的功能,为政府资金的使用创建了更好的环境,让传统的财务部门走出了低层次和被动的管理局面,提高了政府资金收支的完整性。
3、引入了第三方评估制度
评估制度的引入是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重点。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我国已经实行全面现代化的背景下,将第三方评估制度引入到政府职能管理中,可以通过有效的绩效管理改善目前的行政管理现状,让行政管理更快的适应社会管理方式并获得更多的社会管理经验。引入第三方评估制度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首先,所引进的第三方评估人员都拥有丰富的经验,是自身的政策研究人员,他们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不仅包含经济学、政治学、公共政策等,还需要了解文化科学,以及电子政务等工作领域,这些不同领域的研究人员进入到评估团队,能够有效的对行政管理以及公共管理等工作进行客观积极的评价,其评估的内容更加的真实,发现的问题也会更加的细致,针对问题提出建议,是最有效的。第二,第三方评估团队的专业性强,具有一定的独立性[2]。因为第三方是与政府部门不会存在利益管理,所以在工作过程中所制定的方案和对结果的分析验证,都是在客观角度进行,并以自己专业技术为依托,更好的对政府部门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第三,第三方评估是需要与政府的自检相结合的,这样才可以对政府机构部门的工作进行真实分析,获得的数据也会更加有效,在发现问题之后借助外部经验以及政府的力量对其进行改革。
三、行政管理制度的未来展望
1、以党和国家的总体目标为引领
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一定要围绕党和国家制定的总体为基础,要牢牢抓住建设为中心的思想,习主席也指出:在国家建设中,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立国之本。目前,我国依然处在发展的道路上,只有提高经济建设才能够解决国家中存在的问题,其中就包括行政管理。在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中,要不断的推进政府适应现有的社会,并深化政府职能,将公共服务于社会管理作为公平公正的导向,为此,政府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方式减少政府的干涉,强化行政服务中心的功能,让政府职能的工作流程,以及管理更加客观化。并在改革中,明确政府职权,实现组成部门、监督机构等部门的分工明确,让各个部门各司其职,有效执行相应的政策。
2、利用大数据和科学技术作为支撑
大数据时代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物联网、云计算等科学技术则已经成为行政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条件,利用大数据的治理,能够让政府机构平台的发展更为迅速,通过衍生的“云上政府”、“智慧政务”等平台,可以快速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在国家提出的《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中指出,政府在发展中要通过数据说话,利用数据管理,利用数据创新,所有通过大数据能够有效的展现现有政府的工作现状,并能够实现决策、管理等一体化发展,利用精细化管理方式,将管理高效化。在将大数据和科学技术融入到行政管理制度中时,首先需要注意的是,政府应该有效的对数据进行分析,其次就是做事要最大效率和利用最小的成本来说话,最后就是政府要建立数据库,利用数据约束人们的价值观。因为,大数据和科技能够从客观方向反应民众的需求,为政府公共服务提供服务向导,这样也有助于政府科学合理的分配工作,从而提高政府的诚信度,以及公信力;与此同时,政府也能够通过大数据提高识别和认知能力,从而有效的推动行政管理意识的转变,所以说,管理制度的改革不仅能够推动社会科学的发展,也能够在发展中提高人们的精神文明[3]。
3、以生态平衡的自然律法为基础
生态文明是人类发展的最新文明理论,同时也是政府在发展过程中认为是治理国家最佳的方式。所以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利用生态政府与法治政府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生态政府建设主要标准就是以生态管理体制为基础,建设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利用法治政府政策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生态管理制度体系,不仅仅是就事论事,而是将生态平衡的自然律法融合到行政管理制度中,改善管理方式,渗透“一个”体制,所以生态管理方式是有效的将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制度相互融合与衔接,让其成为一个整体,相互贯通,达到无缝衔接,在推动制度前行的同时,使其成为一种硬性的约束方式。
结语:
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能够有效的推动我国社会发展,通过深化改革不断挖掘我国政府的实际情况,同时通过大数据与科技的结合,利用生态管理方式,改善政府部门的职能,让公共服务部门可以更好的民众服务。而且,行政管理制度的改革也需要拥有创新精神,在不断自我挖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行政管理主体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再生,李九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01):43-48.
[2]王琳,魏淑艳.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路径依赖”及其破解—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视角[J].广西社会科学,2016,(07):133-137.
[3]李文彬.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进展与路径选择— —一个综述[J].经济与管理评论,2015,31(03):77-82.
论文作者:周丽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13
标签:政府论文; 行政论文; 管理制度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制度改革论文; 制度论文; 我国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