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辛临床重用及配伍应用之浅析论文_雒其萍

细辛临床重用及配伍应用之浅析论文_雒其萍

雒其萍

(新疆巴里坤县人民医院 新疆 巴里坤 839200)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0-0322-02

细辛最早载于《神农本草经》其性温,味辛,有小毒,归肺,肾、心、经具有祛风散寒、通窍、止痛、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功效,多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风湿痹通、头痛、鼻渊、牙痛、口舌溃疡,宣饮咳喘等。

1.温经发散

细辛温少阴三经,去内寒,散风寒,如同麻黄附子配伍,称为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少阴伤寒症,就是典型用法。此方亦能治疗少阴头痛、痛连脑动、百节拍挛、四肢厥逆等,张元素经验“以细辛为主,以独活为使,治少阴头痛如神”亦能治督脉为病,脊强而厥。

2.温肺化饮

细辛“温中下气,破痰利水道,开胸中结滞(《别录》)”因此,温肺化饮,止咳逆上气,以及痰嗽不止,胸膈结滞满闷者,细辛为常用之药。如配伍干姜,半夏是加强温肺化饮的作用;若肺气虚者,再合五味子,寓敛于散,开合肺气;如久咳不止者,配伍紫苑,款冬花,增强温肺止咳之功;如为哮喘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则配伍射干、麻黄止逆下气;若喘而胸满甚者,合厚朴、麻黄;如其饮郁挟热,所谓“阴凝之处必有伏阳”可以复入石膏、黄岑、小麦等,寒温杂用,以适应复杂的病情。如小青龙汤,射干麻黄汤,厚朴麻黄汤等配伍。

3.除痹止痛

风寒湿痹死肌,汗不出,血不行者,细辛以温经发散又为除痹止痛要药,常与麻黄、肉桂、川芎、独活、白术、等配伍应用,特别痹痛身冷,见风遇寒更甚者,细辛与附子、乌头、桂枝、黄芪、芍药同用,疗效甚佳;如为寒湿腰痛,细辛同独活、川断、肉桂、杜仲、白术等又为常用方法;如其身痛拘急,擎引痛甚者,细辛又每同防风,独活、制乳香、芍药、桂枝等配伍。

4.通利九窍

细辛味辛,气厚,能通利九窍,所以又作为开窍急救药。九窍疾病的常用药,如突然中风摔倒不省人事,属于寒闭者。《危氏得效法》用细辛末吹入鼻中,有开窍醒神作用。小儿触冒恶气,突然口不能言者,《外台秘要》用细辛合桂心等分为末,以少许纳口中,亦有同样功效。又如风寒鼻塞不通,或齆鼻不闻香臭,流清涕不止者,细辛的辛温通窍又是必用之药。如细辛散,散风寒头痛,鼻塞不通,即与川芎、蔓荆子等配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千金》细辛膏,治鼻塞脑冷清涕常流,亦与川芎、吴茱萸、干姜、川椒等配伍,亦有细辛与川芎、白芷同用,细辛与辛荑、防风同用,细辛与石菖蒲,白芷同用,这些用药和功效与上三方基本相同,若寒郁化热鼻塞不通,头目昏眩,咯痰稠粘而黄,甚至有臭气者,细辛芎芷又每同石膏、栀子、黄岑、金银花等配伍,寒湿相杂以为治。

口舌生疮,细辛亦为多用之药。如兼金散,即细辛与黄连配合,《三因方》并有细辛与黄柏为伍者,均有良效。口舌糜烂,尚有胡黄连散。即兼金散加胡黄连藿香《卫生宝鉴》治小儿口疮有用细辛末,醋调贴脐治之而获效果者。

李时珍认为细辛气之厚者能发热阳中之阳也,辛温能散,故诸风寒湿头痛痰饮胸中滞气惊痛者宜用之。口疮喉痹口齿诸病用之者,取其能散浮热,亦火郁则发之之义也。

5.细辛剂量问题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书中没有注明细辛的用药剂量,而最早论述细辛剂量的著作是宋·陈承的《本草别说》“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即气闷塞不通者死”所谓半钱匕相当于今之1g。明·李时珍《本草纲目》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书中记载细辛“若单用末,不少于一钱,多则气闷塞不通者死。”其间各历代不少医学家对陈、李之说提出了质疑,甚至持反对意见,但“细辛不过钱”仍然得到了普通的认可而被传承下来,主要原因是“味辛兼能麻口之药”盖麻口者,即能麻肺,肺麻则其呼吸即停矣。提示细辛有呼吸毒性作用,所以国家药典和《中药学》教材中均将剂量规定在1~3g,这就是临床应用受到极大限制。尽管近年来重剂细辛的临床应用取得捷效及挽救沉疴的报道屡见不解,但在临床上仍存在着首要解决和亟待明确的问题。

其实“细辛不过钱”之说都是针对“单用末”的散剂型而盖。张仲景《伤寒论》、《金匮要略》方中应用细辛者十三药首,用量少则二两(按吴承洛《中国度量衡史》所载东汉制一两折合现代13.92g,换算则为27.84g)多则三两(约41.76g)并未言及禁忌,而近年来大剂量的细辛用于临床,入汤剂时15g以上已屡见不鲜。更有超大量达90g。河北刘沛然老中医则以善用单剂量使用细辛而闻名,并且多后下使用,非但未发生不良反应反而取得良效。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细辛有一定的毒性,细辛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甲醛丁香酚,毒性主要来自于含黄樟醚的挥发油。不仅有呼吸麻痹作用,还是毒性较大的致癌物质。[1]

在临床使用时,既要明确有一定的毒性,用量上要谨慎,又不可拘泥于小剂量,因积极运用现代剂量研究成果及历代医宗临床实践经验来合理运用细辛,归纳为四总。

①寒证选用:绝大多数情况下,用于寒证,若有热证用细辛时与寒冻药物同用,而且药量要轻。

②汤剂久煎服:一般应益煮15~40分钟,其中毒性成分便会大大蒸发减少,而有效成分仍能发挥作用。

③配伍应用:以辩证为依据,宜伍以酸寒或咸寒之品,白芍、甘草,白芍滋阴以和细辛之烈,甘草“调和诸药而解百毒”。

④小量渐增:此法符合有毒药物疗病的传统服药方法。

【参考文献】

[1] 新疆中医药2005/4.细辛的临床应用及毒性研究 湖北中医学院(武汉430061)李娟.

论文作者:雒其萍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20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9

标签:;  ;  ;  ;  ;  ;  ;  ;  

细辛临床重用及配伍应用之浅析论文_雒其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