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赵芮

(成都市第四人民医院急性精神科一病区 四川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应用综合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抽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380例为研究对象,以入院顺序分组:对照组(n=190例)行常规护理,实验组(n=190例)行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干预后行为障碍及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①实验组干预后NOSIE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②实验组干预后MMSE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提高其认知水平,改善行为障碍,帮助患者及早重回社会,值得借鉴。

【关键词】颅脑损伤;精神障碍;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296-02

脑外伤所引起的精神障碍常见的有两类。一类以持续的心理功能缺损为主,如记忆障碍;另一类以情绪障碍与无力状态较为常见,由于症状不容易被发现而常被忽视[1]。除了器质性因素外,个体的神经类型、素质特点、外伤后的心理社会因素也在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了一定作用。本次抽取380例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进行研究,旨在比较常规护理、综合护理干预对改善其认知及行为功能的作用,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收治的380例知情同意的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颅脑CT检查确诊为颅脑损伤,且临床症状符合《中国精神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排除合并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及存在精神病家族史者。其中,高空坠落伤者134例,交通事故伤者158例,击打伤者67例,其他原因致伤者21例。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对其进行分组:对照组中,男性121例,女性69例,年龄18~61岁,平均(43.2±15.4)岁;实验组中,男性123例,女性67例,年龄19~62岁,平均(43.8±15.1)岁。两组基线资料完整,且无显著性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对患者行常规护理措施。

实验组:给予患者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内容有:①家属健康教育:将患者实际情况告知患者,并向其讲解精神障碍定义、治疗方法、护理方法、预期效果等,使其能正确看待疾病,并强调亲人支持对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作用,叮嘱家属多关心、鼓励患者,帮助患者战胜疾病。②心理护理:主动与患者沟通,创建良好的护患关系,针对存在抑郁情绪的患者,耐心倾听患者的主诉,并表示充分理解,温言安慰患者,改善其心理状态;针对兴奋躁动患者,可采用诱导法使其配合治疗,与患者交流时注意措辞,以免因用词不当激惹患者。③康复训练:应用刺激疗法对患者行认知训练,逐步提升其思维能力;指导患者行肢体运动训练及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循序渐进,当患者认知能力及行为能力均明显改善后,鼓励其多与社会接触,提高其社会生存能力。④安全管理:在床位加床栏,以免患者坠床;清除病房内所有危险物品,为其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做好口腔、皮肤护理,以免患者出现压疮。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Honigfeld G等编制的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对两组患者行为障碍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精神病表现、抑郁、个人整洁、社会兴趣、社会能力、迟缓、激惹7项,共30个项目,各指标采用5级评分制,“无”计0分,“有时是或有时有”计1分,“较常发生”计2分,“经常发生”计3分,“几乎总是如此”计4分,满分28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行为障碍越严重。

②采用Folstein编制的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对两组认知能力进行评估,评价指标包括时间定向力(5分)、地点定向力(5分)、语言(6分)、即刻记忆(3分)、延迟记忆(3分)、视空间(1分)、注意力与计算力(5分)、命名(2分),共3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认知功能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以SPSS19.0行统计学分析,正态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值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P<0.05为评估标准。

2.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行为障碍改善情况观察

干预前,两组行为障碍评分接近(P>0.05);干预后,两组NOSIE评分均下降,对照组下降程度明显比实验组低(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NOSIE评分对比[x-±s,分]

3.讨论

随着我国交通行业、建筑行业等飞速发展,交通事故、建筑事故所致颅脑损伤发生率也随之上升。而颅脑损伤后会导致局部组织出血、水肿坏死,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一系列变化,进而出现精神症状[2]。目前药物疗法是治疗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主要手段,然而整体疗效差强人意。

邓爱平等[3]指出,在治疗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的同时辅助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其恢复身心健康,达到增强治疗效果的目的。本次实施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中家属健康教育可消除家属的困惑,使其能配合医护人员,保证临床治疗、护理能顺利进行;心理护理可最大限度改善患者心理不适,帮助其恢复康复信心;认知训练能提高患者对事物的认知力,肢体训练可逐步提升其自理能力,帮助其重返社会;安全管理能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为患者生命安全提供保障。实践结果显示,实验组干预后NOSIE评分、MMSE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表明综合护理干预对促进患者恢复具有积极影响。

综上,综合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致精神障碍护理中应用价值显著,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张登科,苏巧荣,张宏卫,等.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心理理论及相关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24(5):356-361.

[2]戴凤英.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5,28(17):116-119.

[3]邓爱平,刘明香,吴秋萍,等.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3):140-141.

论文作者:赵芮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1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护理干预在颅脑损伤所致精神障碍患者中应用的临床效果观察论文_赵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