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程论文,民族地区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以改革为动力,加快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步伐和国民经济市场化进程势在必行,这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我们只能因势利导加速推进这个进程,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奋斗目标创造经济基础和条件。但当前边远民族地区在经济市场化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加快边远民族地区经济市场化进程的思路和对策如下。
(一)思想要解放,观念要更新
对广大农牧民来讲,要通过宣传教育让他们懂得靠与市场相脱节的传统粗放农牧业是没有出路的。不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建立现代化农牧业,就无法摆脱贫穷落后面貌,如期实现小康并走上共同富裕之路。让他们懂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与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大事。使他们自觉地把一家一户的家庭经营与大市场紧密联系起来,走上市场化、效益化、现代化农牧业之路。形成生产、销售靠市场,积累扩大再生产依赖市场的营运机制。
在工业上,要让人们懂得排斥市场的传统工业只能使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贫穷落后,只有把传统工业纳入市场经济轨道,才能建立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经营机制;自觉进行技术改造、技术进步的机制;不断积累扩大再生产的机制;优化资源配置结构的机制,真正建立市场化、专业化、现代化的工业经济体系。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重点是中西部地区的各级领导干部,这对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市场化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他们要着重提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水平,用邓小平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武装头脑,排除种种困惑和思想障碍,提高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自觉性。让他们真正懂得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振兴本地区经济,摆脱贫穷落后面貌,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别,建立优于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选择。领导干部不仅要提高理论和认识水平,而且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拿出适合本地特点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思路、方针政策,并付诸实施,扎扎实实地推进市场化的进程,并以此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反对说而不干,不鼓实劲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浮夸风。
(二)搞好结构调整
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边远民族地区受传统体制的影响较深,其经济结构是按照传统计划经济体制需要建立的,很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成为发展市场经济的障碍,结构调整成为当务之急。结构调整要体现十五大精神。中西部地区结构调整必须体现面向全国、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把中西部地区的局部结构调整与全国大的结构调整紧密联系起来并服从于全国的大调整。总的原则是:(1 )着眼于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2 )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结构调整,使社会生产适应国内外市场需要的变化。(3 )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和实现结构的优化。(4)发挥各地优势, 建立特色经济,同时保持各地区相互协调、配合、平衡发展。(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为少投入多产出、低消耗高效益。
在农牧业方面:自始至终地把农牧业放在一切经济工作的首位,不断地巩固和加强农牧业的基础地位。当前,(1 )长期稳定党在农牧区的基本政策,深化改革,逐步推进农牧区经济的市场化;(2 )多渠道加大投入,加强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生产条件。农区重点抓水利和节水设施建设、人均基本田建设,改造中低产田为高产田。牧区重点抓草原植被建设、草牧场建设、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五配套草库轮建设,不断恢复和提高草牧场生产再生产能力和永续综合利用能力。(3)大力推进科技兴农牧战略,提高农牧民素质。 要广泛采用生物技术。农区重点抓耐寒、抗旱、防虫害、高产优质、高效的种子工程;牧区重点抓牲畜改良工作,培育出育期短、周转快、高产优质、高增加值新品种。继续巩固和发展当地的传统名、优、特产品,同时要广泛地引进国内外名优新品种并搞好加快培育和推广工作。要加速推进农牧业机械化、电气化、自动化、现代化水平。(4)改变农牧业结构, 坚持农牧林副渔综合发展,建立生态农业和草原畜牧业,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乡镇企业;逐步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农牧区双层经营体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小城镇规划建设步伐。彻底改变农牧区结构单一、不合理、资源转化能力差等状况。全面落实党和国家保护农牧民利益、减轻农牧民负担的政策、努力提高农牧业综合经济效益和整体素质。
在工业上,一要加速国民经济信息化进程。对该地区一直处于支配地位的传统工业需要进行认真的改造和提高,用高新科技改造它,使之更好地适应市场和现代化。二要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重点是水利枢纽工程、能源工业、原材料工业,为市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三要按照市场需要和产业政策加大对加工业的调整改造力度。坚决克服结构趋同、搞大而全、小而全、重复建设等弊病。四是要振兴支柱产业。重点抓好以农畜产品加工为主的轻纺工业,调整优化结构,大搞技术改造。提高精深加工水平。不断地开发高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档次、资源转换、价值增值能力,扭转亏损。也要大力发展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建筑业等支柱产业,使其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
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更快发展。在经济布局上,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协调发展。要牢牢抓住国家经济发展战略重点西移的机遇,加快改革开放步伐,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区经济。并进一步推进开放型地区经济的发展,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和边陲城市的辐射作用,促进跨地区的经济区域和重点产业带及开发区的形成和发展。把这些地区全部纳入市场化、专业化、社会化、现代化发展轨道,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
(三)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1.搞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工作。边远民族地区所有制结构过分单一,公有制比重过大,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达80%以上。忽视和轻视进而否定混合体、联合体经济中的公有制成份。未能很好地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局面。混合经济,尤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严重不足。根据十五大精神,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应全面加大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力度,大力发展混合经济、集体经济,尤其是强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力度,并以相应的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予以支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普遍推行联合、承包、租赁、国有民营等多种经营形式,同时从实际情况出发大力发展公司制、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组织形式。通过以上措施真正促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大好局面,为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创造条件。
2.按照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必须按照中央“三改一加强”的要求首先搞好国有企业制度的改革,并进行规范化的公司制改造,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微观运行基础和竞争主体。其次,对国有企业要本着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抓大放小的原则,进行战略性改组。三要搞好国有企业改造,要鼓励和引导企业把资金投向产品更新换代、高新产品、名牌产品的开发上,形成技术创新的机制。开拓新的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走出困境、开创新局面。四要提高企业科学管理水平,找出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和中西部地区特点的企业领导体制、一整套组织管理制度、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富有生机的激励、制约机制,向管理要效益。
3.围绕企业社会负担重、富余人员多、债务包袱大等棘手问题,进行配套改革。首先要认真实施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其次要建立完善的养老、医疗、失业、待业、社会救济等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办法,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为企业轻装上阵,面对市场创造良好社会条件。
(四)积极发展各类市场,并逐步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
边远民族地区市场很不发达,结构也很不合理。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重点要发展生产要素市场,加快推进建立和发展资本、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步伐,力争近二年内有个重大突破。有力促进和完善生产要素市场价格形成机制,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提供体制基础。当然这里还有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都要大力发展,使生产要素市场更加完善。为资本良性循环,提高资本营运效益,为加速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市场化提供市场条件。
(五)深化流通体制改革,疏通流通渠道
要打破地区封锁,部门分割的传统体制的束缚,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和商品运行走向逐步建立和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使整个国民经济尽快地纳入到市场化的轨道,这是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要按十五大精神大力发展现代化流通组织形式,疏通流通渠道。当前中西部地区普遍存在着农牧民卖农畜产品难、购置生产资料难;农畜产品加工部门买原料难,无稳定的货源等棘手问题。广大农牧民家庭经营与市场脱节,农畜产品加工部门与原料基地、市场销售相脱节,流通环节和营销方式严重滞后等问题,长期困扰着农牧民生产经营和农畜产品加工部门的生产,成为严重制约和影响它们向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生产发展的最大障碍。改革流通体制,建立和发展新的营销方式,疏通流通渠道问题迫在眉睫。十五大报告指出:“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机制,推进农业向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转变。”这就是最妥善地解决上述问题的最佳经销方式和经销组织形式。此外,要充分利用和改造现有流通渠道和设施,大力发展其他现代化的流通组织形式,同时,相应地发展市场经济各种信息交流中心、服务中心和中介机构,为社会商品的自由流通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六)形成对内对外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边远民族地区经济最显著的特点是封闭半封闭、自给半自给性很突出,整个经济的商品率、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程度都不高。尤其工业很不发达,老化现象严重。经济结构低层次重复建设现象很突出,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明显偏低,很不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导致整个经济发展水平与先进地区差一大截,而且差距有逐步扩大之势。中西部地区要想振兴本地区经济,加快经济发展速度,赶上时代步伐,就得尽快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体制,并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尽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以优惠的政策和条件大量吸引发达地区先进设备、技术、人才、管理经验和资金,组建和发展各种形式的横向联合和开发性经济实体,全面提高地区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以此增强本地区自力更生、自我发展、开拓创新能力,全面振兴经济,把边远民族地区变成高度市场化的开放型经济区域。
(七)大力改变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严重滞后状况
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历来是严重制约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它不仅直接拉长了与发达地区的地域差距,而且拉长了与发达地区时间上及发展程度上的差距,它直接影响了中西部地区与周围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和交往,影响了本地区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建立发展外向型经济。本地很难以引进和利用先进地区的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经验,与自己的丰富的资源优势相结合,因此,边远民族地区首先要痛下决心,多方筹资,吸引和合理利用外资,在国家的重点扶持下,加大投资力度发展交通通讯,尽快改变交通运输、邮电通讯严重落后状况,最大限度地改变投资环境,为经济腾飞铺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