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市安居区西眉幼儿园 遂宁 629000)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关于语言领域的目标之一就是“孩子喜欢听故事、看图书” ①。 可见故事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在幼儿园的语言活动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那么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这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和素养,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关键词】:故事 兴趣 游戏 技巧
一、故事给孩子带来的益处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而培养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一个好办法,就是每天给孩子讲一些小故事。故事不仅内含丰富的各方面知识,而且有较为标准的语言形式,使幼儿极易接受。故事作为文学形式,充满童趣,幼儿在极易接受的同时也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是向幼儿进行教育,传授知识,发展语言的重要途径。同时还能增进与孩子之间的关系、促进孩子的大脑发育。
(一)当孩子在听故事时,大脑内侧边缘系统相当活跃,这个边缘系统主要掌管人类的喜怒哀乐各种情绪,孩子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因此跟着生成发展,对于儿童的情绪控制与管理,及脑部智商发育也有相当显著的影响。
(二)在听故事的过程中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多接触言语沟通,有助于孩子累积更多的词汇量,并借由故事中情节的发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促进语言的理解与吸收。当然,听过很多故事的孩子,除了表现出发音更正确,掌握词汇丰富以外,还表现在学会组词或成句的一些规律了。如果我们能够配上合适的音乐讲述故事,会有助于培养幼儿听读的习惯以及对文学作品的兴趣,萌发幼儿初步感受和表现美的兴趣,有助于挖掘幼儿学习的潜力,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当孩子渐渐熟悉各类故事,还可以反过来,让孩子给我们讲故事,促进孩子记忆力、想象力、语言表达力的发展。
二、给孩子讲故事的技巧
在为孩子讲故事时,有的老师讲故事幼儿爱听,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效果很明显;而有的老师讲故事幼儿却不爱听,孩子在下面做自己喜欢的事,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呢?我想,给幼儿讲故事其实也是一门学问。要想自己讲的故事得到孩子们的喜爱,同时收到良好的效果,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故事选材要讲究。
给幼儿讲故事,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需求,又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所以,在选择故事书的时候,最好选择那些图文并茂的。在开始阶段,以图画为主,色彩鲜艳,形式多样,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并且要选择那些思想健康,艺术性强,具体生动,饶有情趣,又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生活实际的幼儿易于接受的故事。
幼儿期有两个显着的特点,一是喜欢拟人,把小猫、小狗等玩具都想象成"人",都具有活的生命力;二是"真假不分",对虚幻与真实还缺乏分析。这两个特点正是童话故事中经常出现的,什么小猫和小狗对话呀,大灰狼要吃三只小猪呀等等,幼儿把它们当作真人真事,听得津津有味,感到其乐无穷。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外,童话说的是孩子话,口语多,句子结构简短,且篇幅小,角色不多,主题简单明了,好坏分明,幼儿易于接受,乐于模仿。而对大一点的幼儿,要选择有些悬念的故事,那些一猜就着,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的故事,他们一般不感兴趣。
(二)讲前认真揣摩、理解故事。
选择好故事后要进行分析,以便准确地掌握故事的中心思想,确定教育目的;找出故事的重点段落和重点词,重点句,在分析故事的中心思想和重点基础上,还应针对故事内容,提出帮助幼儿需要理解的问题。对那些故事内容很好,但情节、语言偏深奥的故事,就需要教师进行适当的改编。去掉一些次要的情节,把较难的词句改为幼儿能够接受的语言,而不是原封不动的照着书本上的读下来或背下来。
给幼儿讲故事前,老师一定要认真阅读故事,熟悉和理解故事的内容,要具体分析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特别要抓住故事的高潮。还要分析人物(角色)的性格特征和作者倾注在故事主角身上的感情,通过情节和角色的分析准确故事的主题思想。只有透彻地,正确地理解,使自己的感情和故事的角色产生共鸣,才能在讲故事时以真挚而强烈的情感去感染幼儿,激起幼儿感情上的共鸣。另外,分析角色时还要区别角色之间的细微差别,仔细揣摩各个角色不同的性格特征,表现不同的动作,表情,心理活动,语言特征等。
(三)讲故事要有技巧。
给幼儿讲故事要掌握技巧,如果照本宣科,平铺直叙,幼儿肯定会兴味索然。因此,在讲述的时候必须要讲究一定的方式方法,要有艺术性。
第一,开个好头,激发幼儿听故事的欲望。教师在开始讲故事的时候,态度要和蔼可亲,要有亲和力,开讲前猜个谜语或提个问题或看个图片等,引起兴趣,再自然引出故事。这样孩子们才容易被吸引,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更乐于去听。第二,充分关注幼儿的需求。故事要讲不要念,也不要背,语言要口语化。而且要有对象感,讲故事时,要时时想着他们,看着他们,注意他们的反应。第三,讲述要有感染力。要有起伏高低,抑扬顿挫。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声音有高有低,节奏有快有慢,语气有变化,重点的地方要突出。动作、表情要夸张。要想把故事讲活,不但要有喜怒哀乐的变化,而且应学会用眼神和手势,做到心到、话到、眼到、手到。充分发挥肢体语言的作用。
第四,要有参与性。故事活动不是教师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如果仅仅是教师一个人在讲,那就不是一次有意义的活动,幼儿也会觉得索然无味。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一定要让幼儿参与进来,或听,或看,或说,或思考,必要的时候还可以让孩子分角色扮演,再现故事。
(四)融合有趣相宜的游戏。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最基本的活动,这一点在讲故事的活动中也不例外。融合了相宜的游戏,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会更高,如果游戏安排得当,还会起到促进理解故事内容、激发幼儿说话欲望的作用。比如孩子听了《小猫钓鱼》的故事后,老师组织幼儿扮演小猫,跟着“猫妈妈”一起去钓鱼,让幼儿体会到“三心二意”“专心致志”的含义等。在诸如此类的游戏中,不仅提高了幼儿参与故事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对语言的学习和运用得到了更宽松、自然的环境。
(五)要善于启发诱导。
在讲故事时,要注意给幼儿以多方面的启迪。比如在讲前、讲后或在重要的地方提出一些问题,如"谁对,谁不对,为什么","你喜欢谁,不喜欢谁,原因是什么",待幼儿回答后再问"以后会怎么样"、"会得到什么结果"等等,使幼儿边听、边想,这样能加深幼儿对故事内容的理解,又能启发他们思考,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总之,要想绘声绘色地讲好每一个故事,并使之能吸引孩子,对孩子起到良好的教育作用,是需要多学多练,熟练掌握故事的艺术处理方法的。同时,这也是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和素养,需要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才能得到提高的。
论文作者:钟正伟
论文发表刊物:《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8
标签:幼儿论文; 故事论文; 孩子论文; 要有论文; 语言论文; 兴趣论文; 小猫论文; 《读写算(新课程论坛)》2016年第09期(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