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地尔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中的作用论文_刘奇

刘 奇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地尔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给予5%葡萄糖溶液注射治疗,观察组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前列地尔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具有显著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血管痉挛; 前列地尔【中图分类号】R739【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921-02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上多发的一种出血性脑血管疾病, 出血后血液中的红细胞会混合到脑部、脑脊髓液中,然后破坏脑部血管并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从而造成脑血管痉挛(cvs)[1].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的致死率、致残率高,且再次出血的发生几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尼莫地平治疗cvs,但尼莫地平会影响患者血压,不良反应率高.本研究主要探讨前列地尔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5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患者,经头颅CT 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过程中出现肢体瘫痪或语言功能障碍等临床症状,排除再出血或急性脑积水,经脑血管造影发现有CVS.随机将52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 观察组男12例,女14例,年龄18~60岁;对照组男14例,女12例,年龄20~62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方面的差异不明显,不具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给与两组患者保持呼吸道畅通,给予脱水、利尿、纠正休克、止血等常规治疗或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10ml;给予观察组患者前列地尔注静脉射液治疗(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针剂,每支150mg)+10ml盐水,1次/d,14日为一个疗程[2].

1.3 疗效判定 药物治疗期间主要对患者的意识状态、脑部神经功能、血压、心率等各项指标进行严密观察,患者行TCD、头颅CT、脑血管造影等常规检查. 疗效判定标准[3]:(1)显效:Hunt&Hess分级≥Ⅱ级,无神经系统局限体征,头颅CT无新的脑梗死区,TCD无CVS;(2)有效:Hunt&Hess分级无变化或者升高Ⅰ级,神经系统症状有显著或一般性改善,头颅CT无新的脑梗死区,TCD 中CVS有所改善;(3)无效:Hunt&Hess分级有所下降,存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头颅CT存在新的脑梗死区,TCD 有CVS.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GCS评分[4]:昏迷程度以E、V、M 三者分数加总来评估,得分值越高提示意识状态越好,≥14分属于正常状态,<7分为昏迷,昏迷程度越重者的昏迷指数越低分,3分多提示脑死亡或预后极差.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主要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间比较,P< 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2.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 如下表1所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前列地尔注射治疗期间无明显血压下降等不良症状.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效果比较(n/%)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3  讨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由于在多种病因的作用下,造成脑底部或脑脊髓表面的血管破裂,引起血液直接向蛛网膜下腔进行流入,是一种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也称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cvs)是引起SAH 患者残疾或死亡的主要原因,研究数据显示,超过2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会出现严重的cvs,临床主要症状为意识障碍、偏瘫,可继发脑梗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cvs最早被提出是在1951 年,并由Riemenschneider和Ecker通过血管造影证实,但到目前为止病理机制还未完全清楚,现普遍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发生cvs是由于血凝块对血管壁的直接刺激性活动造成的, 当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会破坏脑部血管并释放大量血管活性物质,例如5 羟色胺、儿茶酚胺等,这些血管活性物质会造成脑部的急性痉挛.与此同时, 当血液红细胞进入蛛网膜下腔后,会释放大量的氧合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

会在本身逐渐氧化的过程中生出超氧化阴性自由基,这些物质就会影响血管的神经支配功能,造成血管壁中逐渐合成四烯酸,从而血管内皮原本的依赖性松弛会被控制,并有效的增加了平滑肌细胞内部的三磷酸肌醇含量,然后引起Ca2最大程度的内流,迟发性血管痉挛就会产生作用[5].由于氧合血红蛋白10~15天后就会完全转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原有的血管痉挛介导作用就会消失,所以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多发于两周以内. 临床上主要采用3H 疗法、钙离子拮抗剂尼莫地平等预防和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但尼莫地平药物影响患者的血压,会引起低血压不良反应,因此前列地尔在临床上逐渐被研究和使用.前列地尔,在临床上又称为外源性前列腺素E1,其在机体内主要作用于血管的扩张运动和血小板聚集的控制.前列地尔进入人体细胞后,首先作用于细胞内的腺苷酸环化酶,激活醛苷酸环化酶后,将有利于提高血管平滑肌内的环磷酸腺苷水平,并提高血液中血小板的水平,从而达到抑制血管扩张和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是预防和治疗CVS 的重要药物.

前列地尔通过脂微球的“靶向特性”,使得曼新妥易于附着、沉积在血管病变部位,通过细胞的膜融合作用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磷脂成份相融合将药物释放出来发挥药理作用.前列地尔还有利于抑制血液中逐渐形成血栓素A2,起到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还能够在缺血部位进行局部作用效果,加速病变之后的血管扩张运用,逐渐改善患者脑组织缺氧症状改善,除此以外,前列地尔对患者血压的影响较小,用药期间的不良反应较少[6].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7%,而给予前列地尔注射治疗的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88.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更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在前列地尔注射治疗期间无明显血压下降等不良症状.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为(12.88±2.67) 分,而对照组为(9.38±2.92)分,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GCS评分更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综上所述,采用前列地尔治疗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具有显著疗效,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1] 王硕.前列地尔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中的作用[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4,12(06):71-72. [2] 黄巍.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不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的表达水平及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0. [3] 游鸿海.细胞色素C及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β在兔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中的作用[D].福建医科大学,2011. [4] ColeDJ,McKayLD,DrummondJC,etal.SubarachnoidmolecularheGmoglobinaftersubarachnoidhemorrhageinrats:effectontheareaofhyG[ poperfusion[J].JNeurosurgAnesthesiol,2000,10(3):153-159. 5] 王伟志,辛百龙,张春阳,侯丽凤,赵志军,苏里.前列地尔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治疗价值的实验研究[J].首都医药,2010,14(10):46[ -47. 6] 赵元元,徐建林,楼林.前列地尔联合尼莫地平预防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5,21(15):4-8.

论文作者:刘奇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12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9

标签:;  ;  ;  ;  ;  ;  ;  ;  

前列地尔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cvs中的作用论文_刘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