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绍灿[1]2003年在《高中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文中研究说明当前的高中生是二十一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自身思想品德素质的高低,是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大事。如何根据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现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以进一步提高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这是摆在全体教育工作者,尤其是高中思想政治教师面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本文开篇通过调查研究,较准确地把握了高中生思想品德的基本现状,并从时代因素、社会因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和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因素五个方面系统分析了当前高中生思想品德状况形成的原因。接着阐述当前高中生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明确了教育发展的方向。最后从思想政治课的教育功能、课程改革、教材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政治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改革的措施,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阵地和主渠道作用的同时,与其它思想品德教育渠道相结合,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教育网络,以切实提高高中生的思想品德素质。
邹涪陵[2]2017年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学习兴趣是人对学习的一种积极的认识倾向与情绪状态,是个体有效进行实践活动最活跃与最现实的内在的动机。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思想政治课对于高中生的成长成才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国家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相关部门先后出台了一系列课改措施,推进基础教育改革和施行素质教育。然而在现实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部分高中生缺乏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这不仅无法落实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更重要的是还会使学生的个性培养和全面发展受限。所以,提升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从国内外有关学习兴趣的相关研究出发,设计了一份基于四川省五所高级中学的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现状的抽样调查问卷。结合抽样问卷和结构访谈的结果,归纳出当前部分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的问题所在,并有针对性地根据抽样调查的统计数据分析出部分高中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缺乏兴趣的原因,对目前影响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因素按照内因和外因两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首先,从个人因素出发,强调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课学习价值观、建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树立学习的自信。其次,从教师因素、评价机制、学习环境(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叁个外部因素出发,分析和探讨这叁个因素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影响。最后,根据搜集的目前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兴趣的研究成果以及析出的导致目前部分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不足的原因,提出了五个提升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对策。这些提升措施主要从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理念、高中生的自我提升、思想政治课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建立多元科学的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来进行论述,进而提出相关较适用的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的对策,希望能为发展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事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为促进高中生身心健康成长略尽绵薄之力。
尹福春[3]2008年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研究》文中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系统进行公民品德教育和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的必修课程,是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对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如何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已成为国家及教育者关注的热点,也是目前的难点。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出现了许多消极的行为,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上呈现出一定的消极性,而这种消极学习行为阻碍了思想政治课教育渠道的畅通,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学的效果,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这种现象不是发生在个别学校或个别学生中,而是带有一定的普遍性。因此,研究分析高中学生消极对待思想政治课的成因,探讨消解的途径,对于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主渠道功能,转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育观念,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端正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态度,规范学生学习行为、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完善学生人格,促进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效果的提高,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在虚心学习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分析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入手即通过分析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学习行为的表现,分析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存在问题的原因,透视其在学习品质、学习观念等方面存在的误解,以及学习能力的弱化,来探讨改善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如何发挥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促进高中生学生思想。
王洪波[4]2012年在《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文中认为现阶段高中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属于德育工作。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观念、信念和政治信仰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其核心价值,其主渠道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从目前学校的德育现状看,由于德育目标层次倒置,德育教育方法单一、可接受性差,德育教育与学校其他教育环节相脱离、难以形成教育的合力,德育的整体评价功能还不完善等,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思想政治教育基础不稳、根基不牢。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本身来看,还存在学科不受重视,处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地位;教师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上仍然陈旧僵化;学生还存在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兴趣不浓厚、学习方法不科学,学习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加之现行高考中理科不考政治科目,导致大多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重视,没有学习动力;复杂的社会环境,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众多严峻挑战和冲击,加大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难度。因此,高中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势在必行。在课程改革上,要重建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结构——界定新课程的性质、树立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确定新课程的目标系统、制定思想政治教育新课程的内容标准;要修正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改革的路向——进一步完善叁维目标体系、合理构建综合性课程、创造双赢的课程变革与教师专业发展、推动课程改革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同时全面改革传统的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一种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专业不断成长和课程不断发展的全新的评价体系。在新的起点上,我们要牢牢把握好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明确我们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树立大德育观,贯彻全程德育、终身教育的理念,始终不渝地坚持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为此要做好相应的教学改革:1.注意学科知识与生活主题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3.优化教学方式,突出教学的实践性。4.倡导研究性学习和自主学习方式。同时,把做好教学评价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成功的重要保证。
张丽[5]2016年在《高中政治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共同的核心价值观,是需要全民共同遵守并奉行的价值理念,在高中政治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仅是基于新时期的德育内容的本质规定,也是响应课程与时俱进的内在要求,更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客观需要。在北京大学的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强调了青年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性,它不仅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影响着青年的成长与发展。高中政治课的课程性质决定了它在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在高中政治课实际的落实中存在着教学目标拟定重智轻育、教学实施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不够、教师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身教不足等问题,高中政治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还有待加强与深化。因此,在新时期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贯彻到高中政治课中,仍是在中学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课题。本文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意义以及国内研究现状进行论述,并简要地阐述了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指出本文研究的创新点。第二部分主要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内涵进行界定,并对高中政治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进行阐述分析。第叁部分主要介绍了高中政治课中有效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理论基础,即赫尔巴特的教育性教学思想、人本主义理论以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第四部分主要是对当前高中政治课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并结合实际分析造成系列问题的主要原因。第五部分主要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对进一步贯彻高中政治课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进行探索,为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深入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与践行提供建议和意见。
邱文晓[6]2013年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从而决定学习成果。一直以来,由于高中生的升学压力大、课程多、时间紧等种种原因,思想政治课教学不受关注,教师讲课一贯地照本宣科,不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学生对思想政治课几乎没有兴趣可言,这完全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与素质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驰。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认识偏差,导致学生从内心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功能和教育意义,学习的动机不正确,目的不纯粹,积极性不高,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方法也很机械;家长们对待孩子的学习态度也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思想政治课在紧张的高中阶段很少被学生家长所重视,家长对待高中生思想政治课的陈旧意识也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产生认识偏差和兴趣淡薄的主要原因;学校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课教育方面所做的调节也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任课教师的配备、每门课程的课时安排、各科成绩的最终评价和重视程度等等,这在影响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兴趣的同时也影响着思想政治课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教条的教学理念和陈旧的教学方法,书本上枯燥的理论知识和沉闷的思想政治课堂更是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的重要原因;再加之不合理的评价体系,一切以提高升学率为目标,高考的分数重于一切,完全不把学习兴趣考虑其中,所有这些都是导致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弱化的重要原因。因此,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兴趣的提升就显得十分重要。为此,本人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学习兴趣研究方面的分析和探究,结合相关教学经验和文献资料,阐述了学习兴趣提升在思想政治课中的重要性。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座谈等方式,从学生、家庭、学校、教师、评价体系和社会等方面对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分别从增强思想政治课重要性的认识、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加大社会关注力度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的一些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为进一步搞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提供参考和帮助。
孙锦锦[7]2015年在《苏北某县高中思想政治课现状与对策研究》文中指出高中生是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储备力量。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高中学生的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完成,关系到民族振兴的梦想能否顺利实现。在学校开设思想政治课是对高中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因此,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通过实证调查研究对目前高中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进行准确把握,揭示出影响思想政治课教育效果发挥的若干问题要素,并尝试提出解决教育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相应对策,为培养未来优秀的“中国梦”实践者做出一定的贡献。本文共包括以下六部分的内容:第一章前言。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并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方法以及研究过程等内容进行阐述。第二章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综述国内外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及思想政治课的历史和研究现状。第叁章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的阐释。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基本内容;新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历史考察;历届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所做的深刻论述。并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作了初步考察。第四章阐述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及开设的重要性。对高中思想政治课的概念、性质、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客体、介体、环境等相关要素进行了逻辑论证。第五章对苏北某县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现状进行实证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发现问题。第六章在调查访谈和分析探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对策。并总结全文,提出研究不足及后续研究方向。
王瑞良[8]2010年在《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公民教育,简而言之就是通过教育让公民具有现代公民知识和技能,培育公民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使公民成为拥有合格公民资质的现代公民。公民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我国政治、经济和法治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逐渐开始由“传统臣民社会”向“现代公民社会”转型,但在现实生活中,我国公民的公民素养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尤其在中学生当中,学生的公民意识与道德意识十分淡薄,公民知识和技能普遍缺乏。而进行公民教育的最佳期却是在青少年阶段。因为对于学生来讲,对其一生影响最重要的地方就是学校,学校也是进行公民教育的最佳场所。学校公民教育开展的情况,在某一定程度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公民意识和素养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从笔者对上海市第一中学高中学生进行的调查情况看,目前学校公民教育的开展还很有限,高中生的公民意识和道德意识比较薄弱,民主、法律等公民知识和实际技能也比较匮乏,因此公民教育的地位和作用是无法取代的,加强公民教育需要学校领导和广大教师进一步的重视和大胆地实践,思想政治课教师的责任更是首当其冲。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实施公民教育的最佳途径,具有开展公民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思想政治课加强公民教育,可以为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实现依法治国培养大量的合格公民。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不断挖掘思想政治课教材中与公民教育相关的内容,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找准结合点,恰当好处地把公民教育渗透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之中,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中获取公民知识和技能,培养现代公民意识和优秀的道德品质,这样做既有助于推进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改革,又增强了政治社会化的有效性。总之,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是符合国家总体发展趋势的,是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现状和改革潮流的,当然也是符合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身成长需求的。
谢志红[9]2013年在《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认可度调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高中时期是个人社会化的一个重要阶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发展,高中阶段是一个人政治观念形成的最为重要的时期,而这种观念形成的最主要的途径则是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育,高中思想政治课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的认可又直接相关,交互影响。研究通过对xx中学实证调查表明,高中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在课程设置、课程意义、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价方式、教学效果等六个方面存在不同的问题,研究针对对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调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增加生活知识;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学生主体性,增加实践教学;改进评价方式,加强行为评价,增加社会评价。只有通过真正的改革才有可能实现教育功能,达到教育目的。
熊孝梅[10]2013年在《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社会属性。这说明人的本质不在于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而在于对提升生命质量和探索生活意义的精神追求。人们对道德生活的向往正是反映了这样一种精神诉求。思想道德素质是指个体在思想道德社会化过程中经由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方式而形成的自身内在的基本素养和心理品质,它是个体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整体素质的核心与灵魂,在个体的素质结构中起着价值定向的作用。中学生正处于从未成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这个时期身心发育急剧变化,思想道德素质正处于形成过程当中,极不稳定,可塑性强,是道德情操、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的高低,对于他们的一生将产生巨大的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在于客观地认识当前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探讨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行之有效的教育建议,为当前学校德育改革提供指导。为科学合理地评价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现状,本研究首先通过文献研究、访谈调查等途径,界定了思想道德素质的涵义,探讨了思想道德素质要不要评价、能不能评价、能不能量化评价、如何评价等理论问题,厘定了评价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指标,并根据评价指标编制了《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试测问卷)。《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试测问卷)包括四个一级维度,即:自我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集体的关系和与社会的关系。每个一级维度又包括五个评价指标,其中,自我关系维度包括珍爱生命、自尊自立、求知进取、实践创新、正直正义;与他人的关系维度包括诚实守信、尊重他人、孝敬父母、助人为乐、宽容;与集体的关系维度包括集体合作意识、奉献意识、爱党爱民、爱国意识、热爱和平;与社会的关系维度包括社会公德、权利义务、民主法制、节能环保、网络道德。然后,对问卷进行了试测,试测结果表明,除了12道题目与其所属一级维度之间的区分度较低外,问卷其余80道题目具有较好的区分度,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测试结果基本满足了主要的心理测量学指标,说明经过修改后的这份《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具有评价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的科学性和可行性,可以作为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研究的测查工具。考虑到我国不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我们分别抽取浙江省、湖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叁个省区作为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不发达地区的代表,运用正式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状况调查问卷》,先后在浙江省、湖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叁省区的30多所中学随机抽取10000多名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作为对问卷调查的补充,我们还对叁省区30多所中学的200多名学生和160多名老师进行了访谈调查。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存在着显着的性别差异,初中的性别差异比高中更为明显,女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普遍高于男生;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存在显着的年级差异,初一学生得分最高,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降低,初二较高,初叁最低;高中生年级差异不显着,初中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整体上比高中生高;独生中学生与非独生中学生之间也存在着显着的差异,独生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显着高于非独生中学生的;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也存在学校城乡类型的显着差异,城市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最高,城乡结合部学校次之,农村学校最低;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也存在显着的地区差异,发达地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最高,欠发达地区次之,不发达地区最低。通过调查还发现,当前中学生在思想道德素质得分整体较高。在思想道德素质的四个一级维度中,与社会的关系维度得分最高,与集体的关系维度次之,再次是与他人的关系维度,自我关系维度得分最低;在20个二级维度中,得分均值从高到低的顺序依次是:正直正义,爱党爱民,权利义务,热爱和平,民主法制,节能环保,尊重他人,社会公德,集体合作,网络道德,助人为乐,珍爱生命,爱国意识,自尊自立,诚实守信,孝敬父母,宽容,奉献,求知进取,实践创新。这一结论体现了当代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契合时代发展脉搏,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敏感而强烈,突出表现为他们在孝敬父母、宽容、奉献、求知进取、实践创新等传统价值观上得分较低,而在正直正义、爱党爱民、权利义务、热爱和平、民主法制等凸显社会发展进步趋势的价值观上得分较高。在问卷调查和访谈调查结论的基础上,本文对当前我国中学生道德素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并提出了以下教育建议:针对性别差异,学校、家庭和社会都要实施因性施教策略;针对年级差异,学校德育方法要注重价值引导,摒弃应试教育,重塑教育的育人目标;针对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家庭要加强亲子沟通,采取民主型的教育方式;针对不同城乡类型学校差异,政府要取消城乡二元结构壁垒,父母要承担起家庭教育的责任,各地政府要净化社会环境和网络环境;针对地区差异,加大欠发达和不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投入,加强在职教师职后培训,实行教师定期轮岗交流制度。
参考文献:
[1]. 高中生思想品德现状与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改革[D]. 陈绍灿. 福建师范大学. 2003
[2].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策略研究[D]. 邹涪陵. 西华师范大学. 2017
[3].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行为研究[D]. 尹福春. 华中师范大学. 2008
[4]. 新时期高中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D]. 王洪波. 齐齐哈尔大学. 2012
[5]. 高中政治课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探究[D]. 张丽. 重庆师范大学. 2016
[6].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学习兴趣提升研究[D]. 邱文晓. 河南大学. 2013
[7]. 苏北某县高中思想政治课现状与对策研究[D]. 孙锦锦. 南京医科大学. 2015
[8]. 在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公民教育的研究[D]. 王瑞良. 华东师范大学. 2010
[9]. 高中生思想政治课认可度调查研究[D]. 谢志红.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10]. 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实证研究[D]. 熊孝梅. 华中师范大学. 2013
标签:中等教育论文; 思想政治课论文; 高中生论文; 政治论文; 道德素质论文; 思想品德论文; 公民权利论文; 社会主义道德论文; 社会问题论文; 教师评价论文; 中学生论文; 公民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