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及其启示--“资本论”及其手稿注记_资本论论文

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及其启示--“资本论”及其手稿注记_资本论论文

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及其启迪——读《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笔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马克思论文,自然力论文,资本论论文,手稿论文,启迪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马克思的科学巨著《资本论》中所包涵的丰富的理论财富,至今还没有被完全开发出来,关于自然力理论就是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本人从《资本论》及其手稿中,读到了马克思从各个角度论述自然力问题的文字,感到内容十分丰富、思想极其深刻,而且对于发展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这里经初步整理,作为读书笔记,献给马克思诞辰180周年。

一、马克思对自然力概念的界定

马克思提出的自然力概念,是对生产过程中一种现象的概括,反映一定的经济关系。他从各个侧面揭示了这一概念的规定性。

1.自然力是一种生产力。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或劳动生产力的“力”有两个来源,一是单纯由于劳动力的发挥而产生的“力”;一是勿需劳动介入、单纯由于自然因素的作用而产生的“力”。他说:“劳动的生产力(自然的和社会的)……”(马克思a,1975,P.729),“问题不只是劳动的社会生产率,而且还有由劳动的自然条件决定的劳动的自然生产率”(马克思a,1975,P.864),需要注意,马克思在这里虽然说的是生产率,但我们知道,能够取得一定程度的生产率,必然有一定的生产力在发挥作用,而这种生产力,有社会的和自然的两种,马克思有时还直接使用“自然生产力”这一概念。

2.自然力是一种不需要花费分文的生产要素。马克思说,它是能够“作为要素加入生产但不需要代价的自然要素,……也就是,作为劳动的无偿的自然生产力加入生产的。”(马克思a,1975,P.840)马克思还以瀑布所产生的自然力与作为劳动产品的煤进行比较,来说明自然力的无偿性。他说:“瀑布是自然存在的,它和把水变成蒸汽的煤不同。煤本身是劳动的产物,所以具有价值,必须由一个等价物来支付,需要一定的费用。瀑布却是一种自然的生产要素,它的产生不需要任何劳动。”(马克思a,1975,P.724)

3.自然力是没有价值的。人们之所以能够无偿地利用自然力,是因为自然力本身是没有价值的。马克思说:“瀑布和土地一样,和一切自然力一样,没有价值,因为它本身中没有任何物化劳动,因而也没有价格,价格通常不外是用货币来表现的价值。”(马克思a,1975,P.729)自然力既然没有价值,所以在生产过程中,也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正如马克思指出的:“自然力不费分文;它们进入劳动过程,但是不进入价值形成过程”(马克思b,1979,513)。

4.自然力有两种,一种是来自自然界的,一种是来自社会的。来自于自然界的自然力属于自然物质,利用它时不需要花费分文;来自于社会的自然力包括技术方法、科学进步、劳动协作以及工人劳动经验的积累等,这些虽曾是投入一定劳动取得的,但一经形成再利用它时就不需要新的投入,因而也和来自自然界的自然力一样可以被人无偿利用。马克思指出:“撇开自然物质不说,各种不费分文的自然力,也可以作为要素,以或大或小的效能并入生产过程。它们发挥效能的程度,取决于各种方法和科学进步,这些也是不花费资本家分文的。关于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的社会结合和各个单个工人积累起来的熟练程度,情况也是如此。”(马克思c,1972,P.394)

5.自然力可以给利用它的人带来超额利润。“例如,瀑布可以为工厂主代替蒸汽机,并使工厂主能够节省煤炭。工厂主拥有这个瀑布,比方说,就可以经常把纱卖得比它的[个别]平均价格贵,并得到超额利润。”(马克思d,1972,P.134)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把马克思对自然力概念的界定作一概括:自然力或来源于自然界或来源于社会,但都能够无偿利用于生产过程,并带来额外收益的一种生产要素。

对上述界定还需要作必要的说明:

第一,对自然力的利用是需要条件的。

马克思指出:“自然力的这种大规模的利用是随着大工业的发展才出现的”(马克思e,1972,P.23)。“只有在大工业中,人才学会让自己过去的、已经物化的劳动的产品大规模地、象自然力那样无偿地发生作用”(马克思f,1972,P.425)。“大工业把巨大的自然力和自然科学并入生产过程,必然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这一点是一目了然的。”(马克思f,1972,P.424)那么,为什么有了大工业才能大规模地利用自然力呢?马克思解释道:“正象人呼吸需要肺一样,人要在生产上消费自然力,就需要一种‘人的手的创造物’。要利用水的动力,就要有水车,要利用蒸汽的压力,就要有蒸汽机。利用自然力是如此,利用科学也是如此。”(马克思f,1972,P.424)事实上,科学不仅是可以被利用的自然力,而且也是大规模利用自然力的条件。

第二,强调自然力的作用,并不违背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科学的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的基础,剩余价值论、资本积累论、生产价格论、地租论等都是建立在这一坚实的基础之上的。马克思经济学的科学性的基本标志,就是一贯地和彻底地坚持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马克思在提出和论证自然力理论时,又一次表现了这种一贯性。如前所述,马克思强调自然力虽然进入劳动过程,但并不进入价值形成过程。在商品价值中包括那些或多或少利用自然力而制造的商品的价值中,也没有一丝一毫自然力的因素,商品价值全部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由于利用自然力而形成的超额利润,不过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而不是自然力的创造。马克思指出:“自然力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超额利润的一种自然基础,因为它是特别高的劳动生产力的自然基础。这就象使用价值总是交换价值的承担者,但不是它的原因一样。如果一个使用价值不用劳动也能创造出来,它就不会有交换价值,虽然作为使用价值,它仍然具有它的自然的效用。”(马克思a,1975,P.728)这段话清楚地表明,由于自然力加入劳动过程,可以使商品使用价值量增加,而商品的价值总量却不可能增加,单个商品的价值还会减少,在按社会价值决定的价格出卖商品时,就会产生一部分超额利润。所以,自然力决不是超额利润的源泉,而只是它的自然基础。

第三,自然力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但却常常有价格。这种情形并不限于自然力,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名誉和良心有时也会成为交易对象而具有价格,这决不是科学的劳动价值论逻辑发展的结果,而是一种不合理的表现。马克思说过:“瀑布的价格,也就是土地所有者把瀑布卖给第三者或卖给工厂主本人时所得的价格,……完全是一个不合理的表现,在它背后隐藏着一种现实的经济关系。”(马克思a,1975,P.729)正是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某种利益关系和供求关系,才使自然力具有某种“价格”,但这种“价格”决不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生产过程中自然力的多种来源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对生产过程中各种自然力的来源进行了那个时代所允许的尽可能详尽的挖掘,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

1.来自于自然界的自然力。这是人们首先利用的一类自然力。马克思指出:“生产上利用的自然物质,如土地、海洋、矿山、森林等等,不是资本的价值要素。只要提高原有劳动力的紧张程度,不增加预付货币资本,就可以从外延方面或内含方面,加强对这种自然物质的利用。”(马克思c,1972,P.394)直接来源于自然界的自然力是相当广泛的,除上述而外,可以进入生产过程的还有风、阳光、潮汐、气温、瀑布、微生物等等。马克思注意到自然力的作用,并揭示出利用自然力的无偿性,但他并不主张对自然力的滥用。

2.来自于机器的自然力。机器不仅是占有自然力的手段,而且它本身也具有自然力。机器是劳动产品,具有价值,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是作为不变资本发挥作用的。机器是全部加入生产过程,而只是部分地把自己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参与新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并在产品出卖后得到相应的补偿。所以,在机器的有效使用年限内,总有一部分是无偿地为生产服务的。对此,马克思曾经作过详细的阐述。他说:“不变资本的总价值完全和自然力一样,例如,和水、风等等一样,提供无偿的服务,……例如,机器可以服务15年;这样就只有它的1/15的价值加入年产品量,但是它在劳动过程中不是作为1/15,而是作为15/15起作用的;其中14/15不需要花费什么代价。”(马克思g,1985,P.77)这就是来自机器的自然力。“过去劳动的这种无偿服务,会随着积累规模的扩大而积累起来。”(马克思f,1972,P.667)

3.来自于科学与技术的自然力。某种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的发现与发明,通常要花费长期的大量的复杂劳动,并且有可能经过无数次的失败,最后才获得成功;而当某种科学原理和技术方法一旦被发现和发明,学习和掌握它就容易得多了。当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应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时,科学和技术就会象自然力一样无偿地为生产服务。马克思说:“科学作为社会发展的一般精神产品……表现为自然力本身,表现为社会劳动本身的自然力。”(马克思g,1985,P.41)“科学获得的使命是:成为生产财富的手段,成为致富的手段。”(马克思b,1979,P.570)“科学和技术使执行职能的资本具有一种不以它的一定量为转移的扩张能力。”(马克思f,1972,P.664)

作为科学与技术的自然力与其它自然力不同,其作用具有两重性:一是它可以使资本由于能够获得超额利润而大大增值;一是由于运用新的科学与技术而制造了新的机器,就会使正在执行职能的资本(正在使用中的机器)贬值。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资本以新的形式无代价地合并了在它的旧形式背后所实现的社会进步。当然,生产力的这种发展同时会使正在执行职能的资本部分地贬值。”(马克思f,1972,P.664)

4.来自于劳动协作与分工的自然力。劳动力被购进生产过程以后,如能改善单个劳动力之间的结合方式和组织方式,即进行科学的分工与协作,就可以产生一种协作力,这是一种新的生产力,它可以为雇佣者无偿占有,从而成为一种自然力。正如马克思指出的:“工人所以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更多的产品,是由于协作、分工”,(马克思g,1985,P.41)“通过简单协作和分工来提高生产力,资本家是不费分文的。它们是资本统治下所具有的一定形式的社会劳动的无偿自然力。”(马克思b,1979,P.363)

5.来自于活劳动的自然力。活劳动是工人出卖劳动力以后在生产过程中所发挥出来的劳动。这种劳动在制造一个新产品的过程中,既可以创造新价值,这是有报偿的;又能够保存旧价值,即它可以把原材料中包含的价值和机器设备在生产中所磨损的价值转移和保存到新产品中去,这种功能是无偿的,因而活劳动的这种功能就属于一种自然力。马克思说过:“在创造新价值时又保存旧价值,这是活劳动的自然恩惠。”“虽然同量的劳动始终只是给自己的产品增加同量的新价值,但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同时由劳动转移到产品上的旧资本的价值仍会增加。”(马克思f,1972,P.665)他还明确指出:“通过劳动过程本身,纺纱机作为机器的使用价值得到保存,从而它的交换价值得到保存。劳动的这种保存的属性,这种保存价值的属性,应当看作是劳动的自然力,并且不花费任何劳动”。(马克思g,1985,P.78)

6.来自于加速资本周转的自然力。在资本运行中,一年获利的多少,不仅取决于一次周转的利润率高低,而且更取决于一年中周转的次数,倘若能够通过缩短生产过程而不是追加投资,使资本周转加快,则其结果等于无偿利用了自然力。对此,马克思曾经指出:“缩短一定量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停留的那段时间,缩短它与本来意义的流通脱离的时间,缩短它从事事业的时间,……同自然力、机器的应用以及社会劳动的自然力的应用是一致的,同工人的密集、劳动的结合和分工是一致的。”(马克思h,1980,P.8)

7.来自于人口增长的自然力。马克思把对自然力的考察,从自然界、劳动生产过程又扩大到整个人类社会。他说:“人口的增长,也是这种不费资本家分文的生产力。”它同“未开发的自然资源和自然力”都是“无偿的生产力。”(马克思b,1979,P.553)我们知道,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附着在人身上的劳动力又是首要的生产要素。没有人的劳动力,资本家就没有雇佣的对象,资本就无法增植。但是,人口的繁殖和人口的增长是不费资本家分文的,他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劳动力的供给。因此,人口的增长本身,对于资本主义生产来说,就具有了自然力的意义。

马克思对自然力来源的分析还不止于此。例如:他在《资本论》第2卷第5章《流通时间》中讲到,资本循环中,劳动过程已经结束而生产过程还在继续的情形。“例如,播在地里的谷种,藏在窖中发酵的葡萄酒,许多制造厂(例如制革厂)中听任化学过程发生作用的劳动材料”(马克思c,1972,P.139)等,事实上这其中就揭示了无偿的自然力在发生作用。又如,马克思在《资本论》第3卷中分析艺术品的价格时,事实上也涉及到艺术品的美学意义、作者名望、年代积累等类似于自然力的因素,这都会为它的收藏者无偿地带来巨大的收益。

三、自然力属于资本而与劳动相对立

马克思认为,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是自然力在资本主义社会得以应用的条件。他说:“如果说生产资料集中在相对地较少数人——与劳动群众相比——的手里,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条件和前提,……那么,这种集中也是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同时也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技术条件。……这种集中使共同的劳动即协作,分工,机器、科学和自然力的应用得到了发展。”(马克思b,1979,P.191)

正因为生产资料集中在资本家手中,所以自然力以及利用自然力所得到的成果就被资本家所占有,因而自然力就表现为资本所固有的一种生产力。马克思在分析工人的劳动协作所产生的自然力时,对此作了十分透彻的说明:“工人作为独立的人是单个的人,他们和同一资本发生关系,但是彼此不发生关系。他们的协作是在劳动过程中才开始的,但是在劳动过程中他们已经不再属于自己了。他们一进入劳动过程,便并入资本。……因此,工人作为社会工人所发挥的生产力,是资本的生产力。……因为劳动的社会生产力不费资本分文,另一方面,又因为工人在他的劳动本身属于资本以前不能发挥这种生产力,所以劳动的社会生产力好象是资本天然具有的生产力,是资本内在的生产力。”(马克思f,1972,P.370)

正因为自然力为资本家所占有,并表现为资本内在的生产力,因而它必然作为资本的力量与劳动者相对抗。马克思指出:“以社会劳动为基础的所有这些对科学、自然力和大量劳动产品的应用本身,只表现为剥削劳动的手段,表现为占有剩余劳动的手段,因而,表现为属于资本而同劳动对立的力量。”(马克思g,1985,P.39)他又说:“过去劳动,其中包括劳动的一般社会力,自然力和科学,直接变成了一种武器,这种武器部分是用来把工人抛向街头,把他变成多余的人,部分是用来剥夺工人的专业和消除以专业为基础的各种要求,部分是用来使工人服从工厂中精心建立的资本的君主专制和军事纪律。”(马克思b,1979,P.566)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家不仅对来自于自然界和来自于工人劳动协作的自然力实行“资本主义的占有”,而且对于作为自然力的科学,也实行“资本主义的占有”,对科学的“资本主义的占有”和“个人的占有”是截然不同的。对科学的个人占有可以使人增加智慧和增长才干,而对科学的资本主义占有,则会把科学变成既是剥削工人的手段,又是剥削科学家的手段。马克思尖锐地指出过:“科学不费资本家‘分文’,但这丝毫不妨碍他们去利用科学。资本家吞并别人的劳动一样,吞并‘别人的’科学。”(马克思f,1972,P.424)马克思的这一论断即使用来说明当代资本主义的现实也不为过,在当代最发达的西方国家里,对社会贡献巨大的科学家并不是在经济上最富有的人就是明证。

四、自然力理论给我们的启迪

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已经提出100多年了,但是今天研读起来仍然感到十分新鲜。这不仅是因为这一理论很少有人专门论及,更重要的是因为这一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和时代感。马克思虽然是从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分析中揭示出自然力理论的,但如抽象掉它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自然力理论就完全可以运用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来,因而它给我们的启迪必然是多方面的,但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作过多论述。

首先,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力理论有利于争取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如前所述,自然力是能够被无偿利用于生产过程并带来额外收益的一种生产要素。因此,企业如果注重对自然力的开发和利用,就可以使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它的社会价值,而在按社会价值所决定的价格出售商品时,就可获得超额利润。企业如能经常注重开发和利用自然力,在其它条件相同的背景下,那就可以经常获得超额利润。

自然力理论还启发我们要想在市场竞争中制胜,就必须注重对自然力的开发和利用。我们知道,市场经济是一种竞争经济,而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就是价格。同等的商品,谁的价格水平低,谁就能在市场上占有更大的份额,从而在竞争中取胜。但要降低价格,就必须降低成本,而自觉地和充分地利用自然力,就是节约成本、降低价格、扩大销售,争取利润最大化的理想途径。因此,开发和利用自然力应成为企业经营战略的一项基本对策。

其次,自然力理论可以作为投资选择的重要依据。

自然力理论启发我们,能够带来自然力效应的投资项目,必然是投资效益大的项目。所谓自然力效益应该理解为:在投资被全部收回以后,由投资而获得的成果还能无偿地继续为占有者服务。根据这一理解,如果某项投资,是一次投资,一次利用,投资的成果不具有连续无偿利用或接近无偿利用的可能;而另一项投资,是一次投资,可以连续利用,投资的成果具有长效性,从而能够产生自然力效应,那么,这一投资的效益就好,在其他条件相同的背景下,就应该选择这种投资项目。

还有,自然力理论启发我们,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分析社会生产力同自然生产力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时,提出了颇有教益的预见。这一预见告诉我们:社会生产力的无限发展有可能降低自然生产力和使自然条件恶化。他说:“在农业中,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仅仅补偿或甚至还补偿不了自然力的减少——这种补偿总是只能起暂时的作用,——所以,尽管技术发展,产品还是不会便宜,只是产品的价格不致上涨得更高而已。”(马克思a,1975,P.864)又说:“劳动生产率也是和自然条件联系在一起的,这些自然条件所能提供的东西往往随着由社会条件决定的生产率的提高而相应地减少。……例如,我们只要想一想决定大部分原料数量的季节的影响,森林、煤矿、铁矿的枯竭等等,就明白了。”(马克思a,1975,P.289)可见,马克思在100多年前,对于资源枯竭给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所造成的威胁就已经“明白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而我们现在还有许多人对土地荒漠、森林破坏、资源耗竭、水源不足等的严重威胁还处于熟视无睹的状态。所以,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对我们仍然发挥着警钟的作用。

从马克思提出自然力理论到今天,时间已经飞跃了将近一个半世纪。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革命和现代化大生产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和增强了人们利用自然力的能力。我们站在世纪之交可以自豪地预见到,以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为先导,21世纪必将是人类广泛开发和充分利用自然力的新世纪!

标签:;  ;  ;  ;  ;  ;  

马克思的自然力理论及其启示--“资本论”及其手稿注记_资本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